分享

无极世界 本原归复 —赵无极

 馱夫 2015-10-14

无极世界 本原归复 —赵无极


一、访谈



1、2009年11月27日,当记者如约来到赵无极先生位于巴黎14区的寓所时,他正忙着作画。83岁的赵大师一头银发,精神矍铄。他热情地把记者从寓所大厅带到了他的顶层画室,里面摆着两幅还没有完工的大型油画。看到记者对两幅油画如此“巨大”感到有些惊讶,赵先生风趣地说,画得大就没人买了,这样,就可以把画留给自己。



赵先生喜欢笑,笑的时候眼睛眯缝成一条线,不过,他只是很含蓄地微笑,很少笑出声。他目前听力有些问题,不过,有助听器的帮助,交流起来并不困难。赵先生说话的时候声音不大,但神情很专注。他说,采访不要太正式,随便聊聊就行了,而记者也正有此意。于是,我们的谈话就这样开始了。




《世界新闻报》:昨天是您大喜的日子,祝贺您荣任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


赵无极:昨天一直很忙,今天凌晨一点钟才回来,所有文化界的人都在那里。希拉克总统的夫人、蓬皮杜艺术中心主任、法国网球博物馆馆长、我的朋友程抱一先生以及艺术院的院士们都在现场。要穿礼服,礼服厚得很,热得不得了。


《世界新闻报》:您的画的确很独特,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赵无极:我是受中国的影响,对国外的东西也看得很多。因此,我对油画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中国文化很丰富,当然对我帮助很大。他们说从我的画上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韵味……我的画西方的味道也有,东方的风格也有,这是自然的融合,硬做做不出来,不能勉强……当时的文化部长问我为什么不加入法国籍,我说我没意见。他们都说我是一位法国籍的中国画家。我的画还作为法国的代表作品在中法文化年活动中展出。但我是一位中国人,中法两方面对我都很好,所以我是个中法画家。




《世界新闻报》:您是如何对西方绘画产生兴趣的?


赵无极:我喜欢新奇的东西。当时在国内我看了一些介绍西方绘画方面的杂志,从中知道了毕加索、马蒂斯、塞尚这些画家的作品,也很喜欢他们的绘画技巧和风格。


我14岁开始学画,杭州艺专毕业,后来留校任教。那时我才20岁,并不喜欢教书。1948年我到巴黎留学,后来决定留在法国。我学画也是父亲帮我做出的选择。当时在中国画画不是好的职业。但是我父亲非常支持我画画。他说,干什么都是好的,只要努力去做,就可以干好。我父亲是银行家,我母亲希望我在银行做事,但我父亲不同意。他说,如果我到银行干,只会让银行倒闭。因此,我父亲就鼓励我学艺术。


《世界新闻报》:您还记得初来巴黎的生活吗?


赵无极:我第一天到巴黎,就跑到卢浮宫去了,直到它关门才出来。我会英语,所以与法国人交流起来不太困难。之后,我一边在学校学法语,一边画画。看完了法国的博物馆,我就到欧洲其它国家,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我都去了,这样可学一些新的东西。来巴黎的时候我父亲给了我很多钱,生活方面没有困难。没有后顾之忧,我也就专心自己的绘画。到法国一年后,我就开始和法国的画商合作了,也认识了许多法国画家。1965,我开始和美国的画商进行合作。我是个简简单单的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世界新闻报》:您都教过什么样的学生?


赵无极:我不喜欢教书。我曾在巴黎美术学院教过书。我做事情是认真的,答应了就要做好。我记得早晨8点就到教室了,可是法国学生懒得不得了,11点钟还不到,我气死了。我对学生说,我是在70多位教授中被选出来的你们要做我的学生,就要按时到教室,过了时间就不能进教室了。我什么时候走,你们就什么时候走。后来,很多学生不来了。我说,你们这些学生真是没出息,懒得很。这些学画的学生总是投机取巧,总想快点出名。我说,你们想出名总要干事才行吧。不干事哪来的本事。后来我就辞职,学校校长挽留我,我说我不受这个罪。我只教了3个多月。别人都想要我这个位置,因为薪水高。我说薪水多也好,少也好,学生没出息我就不要。



《世界新闻报》:您的这两幅画快画完了吧?


赵无极:我这两幅画已经画了很久了,还没有画完,有时间就画。事情很多,我只有忙里偷闲。


《世界新闻报》:要画这么大的画,您得要爬梯子了?


赵无极:我画画总是要爬梯子,有时忘记是在梯上了,往后一退,就跌了下来。我已经跌了好几次了。我太太昨天还跟我说,你应该把自己固定在梯子上,这样就不会摔下来了,摔多了可就麻烦了。我现在腰部、肩部都摔坏了。有时候,我就摆在地上画,但油彩不干,不好踩上去画。我从不用助手,自己干有自己的快乐。




《世界新闻报》:您看起来很健康,身体很好……


赵无极:我做一些运动。年轻的时候打打网球,现在打不动了。有时我会打打高尔夫球。我年纪大了你还是个小伙子。83岁了,是个老不死,现在规规矩矩做事,生活起居还算好。我还经常去乡下休息一下。


《世界新闻报》:您这几年中好像还画过中国的水墨画。


赵无极:我有一段时间比较闲,就画水墨画。只画了一年,现在不画了,因为外面做假的很多。中国水墨画很容易做假。很多人投机取巧画水墨画,然后签我的名字。警察已经捉了好几个做假的,把假画也烧了。我开始不管这个事情,让他们赚钱好了。后来,我想何必这么麻烦,干脆不画了。我有齐白石给我的刻章,可我从来没用过。我觉得水墨画配个红印章不好看。我父亲和齐白石是朋友,是他让齐白石给我刻的图章。我可以给你看看。




《世界新闻报》:好啊。那您能不能给我们的《世界新闻报》写几个字?


赵无极:写什么好?


《世界新闻报》:向我们的读者问候一下吧。


赵无极:很长时间不写汉字了。我中文水平有限,有些时候写不出汉字,写不出的时候就画个圈代替,或着找一个别的词代替。


《世界新闻报》:那您试着写写。


赵无极:好。就写“世界新闻报读者问候”了。


《世界新闻报》:签上您的名,最好还盖上齐白石给您刻的那个印章。


赵无极:这好看吗?……哎,印章盖反了。


《世界新闻报》:这样很好,保准不好做假。


赵无极:好,说得好。(记者朱博英)





2、“遵规守矩不是创作”

在力求“不复制自然而再现自然”的创作中,他经过了多次自我否定的痛苦历程,“遵规守矩不是创作”。除绘画外,他对别的事情看得很淡。问到一些具体事情时,他总是说,这需要问夫人弗朗索瓦兹。 赵先生认为,画家要用画来说话,其一直坚持“画家说得越少越好”。好的艺术作品必须要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由世人评说。其在谈笑中介绍道,他一生致力于绘画——心中的绘画,并在不断创作中得到乐趣。现在他每天仍坚持四五个小时的创作,但为了保持体力并做到能在画架上爬上爬下,他每周在教练的指导下坚持打高尔夫球。





3、


诗人、艺术评论家朱朱:

“他在法国和孔子长城一起成了中国的符号”


记者:您如何评价赵无极和他所创造的“抒情抽象油画”在当今世界画坛的地位?


朱朱:在我看来,赵无极将东方传统与西方的现代,尤其抽象表现艺术进行了巧妙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个人的方式平衡了这两种因素。但是,他的个人绘画语言并没有取得真正的突破,基本上还是属于前人的框架之内的运作。

说到他的地位,几年前我在法国时发现,他和孔子、长城一起作为中国的符号,出现在了巴黎地铁与外省的宣传单上。


记者:赵无极认为,中国绘画从16世纪起就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只会抄袭汉朝和宋朝创立的伟大传统,在重复和临摹间停滞不前。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朱朱:我听过比这更狂傲的说法是“先秦之后无表达”,或者,“李白杜甫之后再也不必写诗了”。当然,我并不知道赵先生说这话时的上下文,我想我能够理解这种说法之中潜藏某种焦虑和历史反省的意识。但是,话没有必要说得这么绝。




记者:上世纪80年代,赵无极的画在国内备受冷遇,但这几年国内赞叹他的人越来越多了,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朱朱:这两年的艺术市场使艺术家们成为了时尚明星,下一步即是他们的体制化。我在近年涉及了艺术评论和策展领域,说实在的,越是深入其中,越是不感到乐观。赵无极属于这一浪潮之前就获得广泛认可的人物,现在,是他的声誉被普及化的阶段而已,如果说公众的赞美越来越多,要么是因为他们开始了解到他的明星地位,要么是他的画属于他们喜闻乐见、一看就懂的东西,我想他还不至于是后一种。





4、“老先生,您那么大岁数,还天天画画吗?”我问。“我总是画画的。”老人像在思索,缓慢地说:“我喜欢画画,整天都在工作。通过绘画讲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希望。每个画家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画面将它保存,告诉大家很多最好的东西。我对绘画总是真诚,没有骗过人。”



  赵无极自小天资聪颖,酷爱文史,10岁就能挥洒自如地画画。父亲赵汉生并不反对,他是业余画家,在巴拿马国际画展中获过奖。只有母亲,看见他整天涂抹颜料,深感焦虑。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赵无极可是7个孩子中的长子,应当承担家庭责任。父亲支持儿子当画家的愿望,他对妻子说:“咱们儿子若管理银行,必定倒闭!”

  

“我14岁考入杭州美专,我爸爸陪我去。我爸爸人很好!”老人的眸子里透出深情。“他很开明。”我感叹道。“也很温和。”老人注视着我,“他从来没有说你不要画画,那个时候不容易。”

  

校舍就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赵无极每天在湖边流连,沉醉于水天之间光影的迷离,看着空间不断伸展,一片树叶在水中极小的倒影,竟幻化出无穷无尽的蓝色。




无极选修西画。他从塞尚、马蒂斯和毕加索的艺术中,发现了最接近自然的视象。在他看来,从16世纪起,中国画就失去了创造力,画家只会抄袭汉朝和宋朝创立的伟大传统。美和技巧混为一谈,章法用笔都有了模式。


自然与心灵才是创造艺术生命的源泉。校长林风眠鼓励他对传统的质疑。学生每星期上两次国画课,临摹清代作品。这真要了赵无极的命,他不用心画,乱搞几下子,老师气得要开除他;林风眠却袒护他,说他是全班年龄最小的。

 
 

“我整天都欢喜画,不做别的事情。在杭州美专,我们很自由的。”老人用令人羡慕的口吻说。下午学校关门后,他就跟几个同学从半开的窗户爬进教室,努力作画。

  

赵无极想要印象派的明朗与轻快。他不时自问:为什么我的绘画语言这么贫乏?为什么我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创作富于变化的作品?为什么我被传统所束缚?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工作,还是工作。

  

“后来1948年……”我的话刚出口,老人就接过话茬:“我就到法国,以后我就没办法回来,一直在那儿呆着。在法国搞绘画、做艺术,自由得很,所以我也不走。年轻人在一起就是画画。”


 




 回归传统文化



  赵无极说,他珍爱朋友,就像每天早餐时一边喝茶,一边细心护理屋中的桔树和兰花盆景一样。一到法国,他不仅被理解和接受,而且受到并不认识的人们的支持,绘画是他与许多朋友间最初的桥梁。

 

 “这次展出您早期创作的8幅石版画,还有米肖配的诗呢。他的诗简洁、优美,帮助我理解您的画。他是您的知己。”我兴奋地说。“他同我是非常好的朋友。”老人答道。

 

 这些石版画即兴而成,以大自然为主题。自然,代表更广阔的世界:多重空间交错成宇宙,风在其中吹动……融合三种颜色,表现手法简约朴素。


  法国著名诗人亨利·米肖被深深打动,一气写下8首配画诗:缓缓地,鱼群从另一端缓缓地游来,……空中飞翔的,诧异地望着水中遨游的。因为没有鳃,多少友谊失之交臂!……他们很快结为莫逆。

 

 此时,赵无极刚到巴黎6个月,还在创作具象意味的油画。早期,他深受克利的影响,总是苦于寻找主题:先画两三只船,再画一个城堡,或者广场。有“主题”困扰,就不会有进步。1954年,他终于找到自己的道路:将类似甲骨文的抽象符号置于变幻的色彩之中。

  

追求并非一蹴而就。在不断修改、毁弃和重新开始之中,渐渐地,符号消失了,背景变成了空间,运动的形体浮现出来。他绘画的主题,就是讲述自我内心世界,随着喜怒哀乐,通过韵律十足的各种颜色表达出来。作品不再定题目,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您画大画多,还是小画多?”我好奇地问。“大的多。”老人回答,“我喜欢慢慢地画,可惜没有很多时间了。”“油画多?”“水墨画或者油画。我画了几十年,越画越有趣,现在自由了。”“累不累啊?”“总是要累的呀。”

 

 每当赵无极陶醉于自由挥洒的快乐时,会被激情所趋,失去自制;有一次,他忘了自己是在梯子上,要退后,结果摔下来,把手臂摔成八段,医生用了好几个小时才把它接好。

  

1971年,妻子美琴病重。油画曾使赵无极展翅高飞,这时成了重担。为了排遣,他找到毛笔、墨和一张宣纸,开始涂抹,大片黑色在吸水的纸面渲染开,随着遐想,形成消散,充满轻盈,宛如生命的颤动。这种由童年时学习书法带来的用笔便利,一直令他怀疑:即陷入圆滑与重复的危险。又是米肖,鼓励他继续下去!米肖惊喜地说,这些画优美得简直像用烟渲染而成!大自然的节奏,阴阳的交替,自然地被表现在没有厚度的纸面上。







  远离中国多年后,赵无极感到再次与它靠近。




  报答父亲恩泽

  这一天,老人显得格外高兴。与年轻画家们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年轻了。有人为老人斟上饮料,“喝醉啰。”他笑着,将斟满可乐的酒杯递给我,“你也喝。”

  书法,使赵无极自由悬腕运笔。他采用中国画的移动多视点,构成自由的空间关系,表现虚空、宁静与和谐,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显然,他摒弃西方古典具象绘画,与注重想象的中国画产生更多共鸣,与此同时,又超越它,走向非具象。

  “有人说,您的画看不懂。抽象画就是胡乱涂上几笔。”我说。“他不懂,我更不懂了。”老人又笑起来,“我对得起绘画,从来不开玩笑。绘画是可以爱好,值得尊敬的。我希望大家对绘画的看法不要随便;也希望更多的年轻画家能真诚地画,不要骗人。大家都来同我一起做好。”




  1985年4月,赵无极应母校浙江美院邀请,回到生活过12年的杭州,做一个半月的讲学。此时,他仿佛看到父亲慈爱的目光,如果父亲活着,一定不会计较家人在十年浩劫中所受的磨难,为历经巨变的中国尽绵薄之力。

  27位学员,来自各大美院。他们完全凭记忆作画。赵无极感到自己撞上了苏联“社会主义写实主义”这个庞然大物,它已将一切创造力碾平。中国有灿烂的文化和历史,根本无须向那些灰褐色基调的死板画面求教。学生们或许忘记了,宋代绘画的空间感和构图的高妙。他们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细细观察。谁能了解,他花了多少时间领悟塞尚和马蒂斯,再回到精美绝伦的中国唐宋绘画?整整50年的工夫!



 


 “这里有你的画吗?”老人翻看着画册,温和地对我说,“这个应该你自己搞。花工夫弄一弄,搞得好一点。”一番话,让我忆起幼年时,冰冷的小手被捂在父亲宽大手掌里,一样温暖。

  “怎样才能画得好?”“画画都是每个人自己喜欢。所以,应该自己去找情致,不然总是画出来一样的东西。一开始画得好、画得坏都无所谓,只要有兴趣,逐渐逐渐,自然会有好的东西出来。”

  “要有耐心。”老人语重心长地说。 “有窍门吗?”“画画不能取巧。要不停地画,不停地画,不停地画,当画家可就苦了。年轻人急于求成,功利心重,不是好的。”

  “我也是画了多少年哪。”老人叹了一口气,似乎背负着历史的沉重,“我一生都在探索,但还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画家。”

  夫人弗朗索瓦兹走过来,打断了我们的思绪。她搀扶着老人,渐渐消失在我的视野之中。是否可以用一句话概况这位艺术家的人生呢?

  无极世界,本原归复。







二、生平



赵无极,1912年生于北京长于南通。

1935年进入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学西洋画。1941年毕业留校任教。

1948年赴巴黎继续深造。1949年在巴黎克勒兹画廊首此举办个展;并出版《赵无极八幅石版画欣赏》专辑 。


1951年参加辛辛那提彩色石版画双年展,《生活》杂志以一整版刊登其一幅石版画作品;1953年参加辛辛那提博物馆版画回顾展;1955年第一部《赵无极版画作品总目》出版 。




1957年波歇博物馆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赵无极生平传记;1959—1960年影片《赵无极》,被纳入《法国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 。



1961—196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阿特内奥馆和科尔多瓦利乔画廊展出油画、水彩画和石版画作品;《西方的诱惑》一书与10幅石版画作品在拉于纳画廊展出 。


1969年第二次油画回顾展先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当代美术馆和魁北克博物馆举行;1975年伊夫里维埃出版社出版《赵无极版画1937—1974年》;1975—1977年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开设赵无极专厅 。



1981年在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举办个展;在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1984年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勋位勋章;1993-1994年晋升荣誉勋位第三级,获巴黎市维尔美勋章,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获日本天皇绘画奖 。



1995年获LVMH集团在巴黎设立的科学艺术奖中的艺术奖;于拉岸里埃尔·弗雷罗工作室创作了七幅版画;1998年上海博物馆以其三个特别展览厅举办赵无极回顾展,展出画家105幅油画作品;同年上海霍克艺术会馆举办赵无极版画展 。


二十世纪梵谷、毕卡索、达利之後,艺术之都巴黎兴起来自中国的抽象旋风——赵无极,他在西方点燃了古老中国的艺术之光。这位华人艺术巨擘,驰骋欧美画坛五十年,先後在世界各大洲举办近二百次的个展,加上参加的本世纪重要艺术展事,共达四百多次,出版的传记有32本 。



迄今,他的版画、油画已被世界上二十二个国家八十六家著名艺术机构收藏 :法国罗浮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及亚伯特博物馆、美国古金汉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日本大阪国立现代美术馆、奥国维也纳阿尔伯蒂娜博物馆、瑞士卡塔罗拉蒂逊波纳米沙艺术珍藏馆、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馆、巴西里约热内卢现代美术馆 、加拿大蒙特利尔美术馆、台湾台北历史博物馆、芬兰赫尔辛基文物艺术博物馆、德国埃森福克宏博物馆、印尼雅加达博物馆、以色列台拉维夫博物馆、意大利米兰美术馆、卢森堡历史艺术博物馆、墨西哥当代美术馆、葡萄牙俄伯尔多国立艺术博物馆、南斯拉夫斯科普列当代美术馆 。




55年前,28岁的青年画家赵无极离开故乡到巴黎留学。他抵达巴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卢浮宫,去欣赏那里的艺术作品。55年后的今天,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法兰西学院艺术院举行隆重仪式,正式接纳赵无极为艺术院终生院士。现年83岁的赵无极先生,潜心作画数十载,终于功成名就,荣登法兰西最高艺术殿堂。



其实,早在去巴黎之前,赵无极在中国就已是位颇有名气的青年画家,1947年他还曾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1948年,赵无极到巴黎求学,很快就在法国画坛崭露头角。之后,他勤习绘画、不断创新,终于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道路。可以说,赵无极是在西方主流艺术界取得成功并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位当代华裔画家。不过,赵无极虽然早就入了法国籍,但他总爱说自己是中国人,自称是一位中法画家。




赵无极在法国曾相继获得骑士勋章、军官勋章、指挥官勋章,在国际上也获得过日本皇室大奖。他在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98年底至1999年初,上海博物馆还举办了“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