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油帮主-老波头的博客:干烧鳜鱼(带面)

 yezhu8888 2015-10-14

干烧鳜鱼(带面)

(2014-01-13 07:15: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ae0200102e69v.html

    亲友过生日,他是老法人,喜欢“梅龙镇”、“南伶”一类的老派川杨菜馆。
    向我咨询叫什么菜好,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干烧鳜鱼带面嘛。”
    结果他老兄翻遍菜单也找不到,老老实实请服务生指教,才知道有个更高雅的名字“富贵鱼镶面”。这个菜名取鳜鱼的谐音,意头好,又不算太花哨,比起那些不知所云的东西好得多。
    说起来,这道菜当然应该属于川菜,但是却是由重庆的大师傅来上海掌勺时发明的,反过来又传回川渝,所以当年编著《中国菜谱》,干烧鳜鱼(带面)郑重其事地列在“上海篇”中。本地的历史中,此类Fusion菜层出不穷,是海派文化包容性的一个见证。
    川菜中历来有干烧的手法,不过他们喜用醪糟汁,只下汁不下米,不像我们改良后用完整的酒酿。大家都有干烧鱼,判断是否具有海派的成分,凭此即知。
    其实海派之内,也有争论。比如放不放肉糜,从前就吵个不休。关于酒酿,更有讲究,有的流派先将酒酿炒干或是用纱布挤干,但考证下来,最初的办法是米汁一起用,我较赞同。
    下不下糖?川人并不惧糖,而且酒酿一加热,甜度即减少,按我们上海人的饮食习惯,一定要撒把糖补救。
    具体做法如下:
    鳜鱼处理干净,两面各剞五六记斜刀,深约一分,然后用酱油渍之。
    锅里下猪油,猛火烧热至青烟冒出,放入鳜鱼,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捞起沥油。
    仍然用猪油,上海人做菜讲究浓油赤酱,缺了猪油怎么浓得起来?下豆瓣酱,虽然是海派川菜,但带个川字,还是要用郫县豆瓣酱才正宗,而且非剁碎不可,否则不够香。
    将豆瓣酱煸出红油,再下瘦肉末炒散,接着加葱花、姜末、泡辣椒炒香,最后下酒酿,推散煸透,盛出一半备用。
    锅里的那一半,再加绍酒、清水、酱油、白糖和盐,放入鳜鱼,小火烧煮。
    另边厢,烧锅滚水,煮三两面,沥干水,用花生油拌匀,摆在盘边。选什么牌子的面条好?机器面倒没关系,总之得多轧过几遍的那种,就不容易糊了。如果我来掌勺的话,一定选老饕友人“管家”程熙老兄的自制面条,冠绝上海。
    这时,鳜鱼那边的灶头转猛火,把备用的一半调料也倒入,待到汤汁稠浓,以湿淀粉勾芡,淋米醋和猪油,装盘即成。
    连鱼带面端上桌,一味吃鱼的,充其量只是食客,专挑面下筷的,一看就是老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