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南阳玄妙观旧址惊现清代书法石刻《唐孙过庭书谱》

 刘沟村图书馆 2015-10-14

南阳玄妙观旧址惊现清代书法石刻《唐孙过庭书谱》

南阳玄妙观旧址惊现清代书法石刻《唐孙过庭书谱》

首席记者郭启朝 通讯员李少波  文图

   本报南阳讯 5月17日,记者从南阳市宛城区获悉,号称中国明清四大名观的南阳玄妙观旧址的土墙内惊现13块清代书法石刻,其中的11块石刻竟然是颇为珍贵的《唐孙过庭书谱》。

   南阳玄妙观旧址的位于南阳市建设路,现为南阳市宛城区委、区政府办公地。而惊现13块石刻的房屋,系宛城区机关事务局同志张新跃的住室。张新跃告诉记者,他居住的这间房屋在明清时期是南阳玄妙观的内殿,但过去却很少在屋内发现文物。最近几天,他发现屋顶漏水,于是找了几个泥瓦匠进行房屋维修。维修时竟吃惊的发现墙壁的泥土里面镶嵌着一块块带字的石碑。

   “墙壁里发现了文物!”具有文物保护意识的张新跃急忙向宛城区文化局的同志反映。宛城区文化局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吕少翠急忙赶到现场,并指导着施工人员对所镶嵌的石刻进行小心翼翼的清理。让在场所有人吃惊的是,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的墙壁上竟然镶嵌着13块石刻。

    其中两块石刻高54厘米,长度分别为132厘米、129厘米。其内容为楷书书法,但内容不详;另11块均高31厘米,长95厘米。11块石刻均为艺术性很高的草书,而在每个草字的右边,均有一个小楷字对该草书予以注解。

    据11块石刻的《跋》称,该11块石刻是时任南阳知府的任恺于同治十二(1873)年秋临摹的《唐孙过庭书谱》。为了便于辨认,特刻了楷字逐字注释。石刻落款是玄妙观道长张宗睿勒石,南阳县李发祥刻字。

    据史书记载,任恺,字乐如,清代宁夏人,以吏员授任河南典史,同治六年(1867年)升任河南南阳府知府。任恺工书法,尝临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书谱》,并为之镌石,学者托购而珍藏之。同治十一年(1872年),觅得《岳少保(岳飞)书武侯出师二表》拓本。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亲自题跋,命工匠将《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摹刻于石。

    吕少翠说,《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石刻现藏于南阳武侯祠,但其临摹的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却一直难见峥嵘。孙过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专习王羲之草书,笔法精熟,唐代无人能与他相比。孙过庭《书谱》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今日,这些石刻惊现于南阳玄妙观旧址,无论对于即将恢复的南阳玄妙观,还是对南阳的书法艺术来说,都是一件难得的文物珍品。

 

背景:

南阳玄妙观旧址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阳玄妙观建于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玄妙二字取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明清时期玄妙观定局,观内拥有各式殿堂楼阁房舍310间,敬奉各种庙神塑像75尊,观院占地150多亩,观内殿堂比肩接邻,红墙绿瓦,庄严肃穆,修竹掩映,构成了一座清代园林式道观,与北京的白云观、山东的长清观和西安的八仙庵并称四大丛林道场,或四大名观。 “文革”前期,原观内殿舍大部分被破坏,后陆续改建,现仅存三清殿、玉皇殿、藏经阁、大斋堂4处殿堂。如今这些殿堂均为宛城区委、区政府所在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