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烟云:魏晋士族政治与名士生活 | 東西

 傻傻的牧羊人 2015-10-14

【引子】吊屈原二首:

荆门西界楚江滨,东望湘流杂汉津。

帝子临风应有意,洞庭何处觅灵均。

屈子沉冤湛汨罗,诗魂千载浴江波。

青枫叶落潇湘岸,碧水无言对九歌。

—于秭归屈子故里及汨罗屈子祠,曹玉骞

曹玉骞 魏晋时人言:痛饮酒,读离骚,便可为名士。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分享:魏晋士族和魏晋人物。

第一阶段:魏晋士族政治

这两次我的分享都是关于魏晋士族的。上次主要介绍了下什么是士族和士族政治的概念。士族的区域划分和北方士族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下:

士族不是世族,也不是氏族。这里的“士”,是士大夫的士。士族这个名称在中国历史上是魏晋南北朝时特有的,是这一时期上层社会的主流。士族起源于东汉,到唐代末期在历史上销声匿迹。这一时期的士族可分为南方士族、山东士族和关中士族三大类。而严格意义上的士族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代。

上次主要分享了北方士族的一些情况,后来在唐代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北方士族。比如早期的关陇贵族集团和一直在文化上傲视李唐皇室的山东士族。其中最著名的几个大姓是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另外还有非常古老的弘农杨氏(隋朝皇帝就冒充是这一族的人)和李唐皇室出身的赵郡李氏。

但是我们说到魏晋,他的传承谱系是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在南方的陈被隋灭掉之前,中国文化的核心很大一部分是在南方。尤其是在南北朝开始之前,也就是420年(南方的宋取代东晋)-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个阶段之前,中国的正统在南方,也就是从魏和西晋一脉相承下来的东晋。所以今天我主要分享南方士族和士族政治的一些基本情况。

中国从东汉以来,地方豪强势力崛起。同时由于朝廷提倡儒学,出现了一批占有经济地位,且以诗礼传家的大家族,这就是门阀士族的起源。比如出过“关西孔子”杨震的弘农杨氏,和司马懿家族所在的河内司马氏。

到汉末天下大乱,汝南袁绍所代表的就是世家大族的豪强势力。而曹操相对来讲,更多代表了寒门。这个说来话长,就不展开了。简单说:司马氏取代曹氏在魏晋的最主要意义是:世家大族势力对寒门法家势力的胜利。而世家大族,也就是我们说的士族在两晋就蓬勃兴起了。在魏晋之交的时代有很多名士,因为世局混乱,加上自己个性的原因,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名士风气,也就是我们讲的正始之音、竹林之风。这点我们会在第二节中谈到。

继续说士族,西晋司马氏是靠世家大族支持夺取政权的,但这个政权并不长久,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后10年就病逝了,晋惠帝是一个白痴,中央斗争极为激烈,于是引发了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华,北方大乱,晋朝皇室的司马睿在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称帝,建立东晋。

东晋的地盘基本是三国时候的吴国故地,在吴国,江南地区也有很多豪强大族,比如我们以前看过“周处除三害”中的周处就出身义兴周氏,还有吴郡顾氏等都是南方大族。但是当北方的世家大族南来后,这些当地士族就被压制了,成为第二等士族。

这个时期,首先在政治上兴起的,就是琅琊王氏,这个家族的创始人也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而且在中国以前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因为二十四孝上就有他的故事。我小时候常听奶奶说“王小卧鱼”,后来长大看《二十四孝图》时才知道,这个王小,其实是王祥的讹音。应该是“王祥卧鱼”,可见这个家族的门风是非常好的。

这个家族到两晋之间发展得非常大,大到什么地步呢?子弟群从,布列卿相。家族的核心是王导、王敦兄弟俩。弟弟王导辅佐皇帝在首都,势力大到司马睿称帝时,要拉着王导的手一起坐到宝座上面。哥哥王敦带兵驻守武昌。

以前我们看《红楼梦》里,贾母说:贾府只是中等人家。很多人都觉得贾母不过是自谦的说法。其实,跟琅琊王氏这样的大家族比起来,红楼梦里的荣国府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等人家。而且这个家族出过很多名人,比如书圣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就出身琅琊王氏,东床快婿这个成语也是来自王羲之。

上面主要是让大家对东晋的士族有一个感性认识。前面我说到,士族是贯穿魏晋南北朝三百年历史的,但只有东晋一代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士族政治。为什么呢?因为在其它时代,比如北魏或者宋齐梁陈,起主导作用的是皇权,而在东晋,皇权完全要依附于士族,是几个大的士族维持政治平衡的工具和点缀物。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士族专兵。就是说军权是控制在士族手中的。当皇帝想裁抑士族的时候,士族中的领袖人物就会起而反对皇权。

比如刚刚说的王敦,就在东晋建立不久发起了反对司马睿的战争,把战火一直烧到首都建康,而东晋皇室派出去担任抵抗总指挥的人是谁呢?就是他的弟弟王导。他们哥俩怎么会真正打起来呢?但东晋皇室除了王导,不能指派任何人。可见,当时士族的权力大到什么地步。

琅琊王氏主要活跃在东晋早期,有朋友问到士族政治是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还是在变动中的?我可以非常确定的说,跟任何一种其它制度一样,士族政治是一直在变动的。东晋一代,上层的政治斗争非常尖锐,先后在中央政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前后共有5个大家族,就是: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就是谢安的家族)和太原王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刘禹锡这首诗,后人王谢并称,代表东晋南朝的士族。这里面的王、谢,既可以指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因为这两个家族在所有士族中最繁盛、势力最大、延续时间也最长(其他的几个士族基本都在政治斗争中被灭门了);也可以指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因为东晋末期起主导作用的是这两个大家族,而且至少在谢安那个时代两家的关系还算不错。

这个时候门阀士族最大的特点是:控制兵权,人物繁盛,上层斗争激烈,但是共识是维持东晋司马氏的皇权,以作为平衡彼此利益的工具。这一时期,整个的政权控制在这几个士族大家手里。

再举个例子,在公元373年左右,谯国桓氏的桓温想自己当皇帝,当时的晋简文帝已经完全屈服,下遗诏要桓温“取而代之”,内外军政大权几乎全由桓温控制,朝中百官束手无策的时候,太原王氏的王坦之和陈郡谢氏的谢安联手对桓温进行抵制。一方面直接在皇帝面前把遗诏撕掉,另一方面延误对桓温的任命,最终使桓温有所顾忌而未敢轻举妄动。

从东晋末年开始,尤其是刘宋政权取代东晋之后,士族政治被打破,由低等士族出身的刘宋皇室开始加强君权,在南朝一百五十年间,门阀士族在政治上成为了皇权政治的点缀,比如朝代交替时都需要通过士族的代表人物来完成交接。但门阀士族依然维持着文化和社会上的地位,并拼命通过各种方式崖岸自高、维护其已经日薄西山的社会地位。

这里,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南齐时,一个叫纪僧辩的武将,因为立功很受皇帝宠幸,皇帝要奖赏他,他说别的都不想要,只想做士大夫。皇帝说,这个事不由我,你得去找江斅。结果纪僧辩挟着皇帝的命令去拜访江斅,到江家刚一坐下,江斅就说:把客人坐的席子拿到屋子外去。于是纪僧辩垂头丧气的回去了,见到皇帝说: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第二阶段:魏晋士人生活

刚才和大家分享了魏晋士族政治,下面接着谈魏晋名士的生活。我一直半开玩笑地说,魏晋名士的三大特点是:酗酒、吸毒、同性恋。(很骇人听闻的有木有)。我们下面分开来说吧!

酗酒,这个不用说了。现在说的杜康美酒、刘伶醉,杜康、刘伶都是魏晋时人,也是竹林名士。我们现在知道的最有名的阮籍、嵇康,都是很喜欢喝酒的。比如,司马昭曾经想和阮籍联姻,但媒人去了2个月,阮籍天天醉着,于是这场提亲就不了了之了。还有,阮籍的母亲去世后,按照礼法,阮籍应该少吃饭、不喝酒,把自己搞得很瘦,表示出悲伤的样子。可是阮籍在人家来吊丧时还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阮籍如此,其它的竹林名士也莫不如此。

还有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是刘伶,也就是“刘伶醉”这个酒最开始的品牌所有人。他外出时总让随从手里拿一把铲子,说一旦喝酒醉死就地埋了便好(醉后何妨死便埋)。她的太太实在看不下去了,涕泪交下地劝他戒酒,他实在受不过,就说好!我下决心戒酒,那我要向神明祷告一下。于是他太太欢天喜地地去准备了祭神的酒肉。然后他当着神像和他太太的面说:让我戒酒,那是绝不可能的。神明你今天给我做个见证,妇人的话决不能听。然后拿起酒肉大吃大喝一顿,又醉倒在神像底下了。

第二我们说吸毒。这个名称听起来蛮吓人的。现代各国贩毒要判死刑,但在魏晋时代,吸毒却是士大夫的风尚,有点像清朝的鸦片烟。但是比起鸦片来却风雅多了。如王羲之,最有名的号称天下第一的是兰亭序。但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序是唐代人摹写的。

那么现在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流传下来的真迹是什么呢?大部分是他们关于服毒的,这些当时叫做寒食散或五石散。比如讲怎么“行散”。服这个五石散,也是从曹魏时代开始的,当时有个大名士叫何晏,他因为身子弱,就开始服散,为什么叫五石散呢?因为它的成分是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和赤石脂五种原料。据说服了以后,人可以在短期内变得强壮,精神也好。但是服的方法特别麻烦,稍不留意就会死人。所以一般人家服不起,成为士族的专利。

这种药服后,必须吃冷食、所以叫寒食散。又因为吃了以后皮肤变得粗糙易破,所以不能穿紧身的衣服,不能穿鞋穿袜子,所以我们看到魏晋名士都是宽衣博带,脚踩木屐,就是这个道理,根本原因是怕把皮肤弄破。衣服除了要宽,还要旧(因为比较柔软),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衣服里面很容易生虱子。这样一来虱子的地位就很高了。“扪虱而谈”,就是一边捉虱子,一边清谈,变成了当时的佳话。

十六国时期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叫王猛,后来做到前秦苻坚的宰相,当时人说“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这个王猛年轻时,有一次见到想篡夺东晋政权的桓温,跟桓温“扪虱谈天下”,好像今天我穿着很破的衣服,见到某总理,我一边捉虱子,一边和某总理纵论天下大势,这个现在是不能想象的,但在当时却是佳话。

最后说到同性恋,这个话题我不打算展开说。只简单说两点,第一,当时有大量的关于男宠的文学作品,比如《周小史传》,有的野史说,在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时,陈文帝还差点封过一个男皇后,叫韩子高(但这点我在正史上没有看到)。如果说第一个特点不明显的话,那么我说第二个特点: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美男子比美女出名的。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没一个出在这个时代,反而出了一大群我们到现在都耳熟能详的美男子,比如最有名的——潘安。还有独孤信、兰陵王、慕容冲,一个个都是出了名的大帅哥,有的还很喜欢搞基。比如慕容冲就是前秦皇帝苻坚的男宠。

而且还有很多成语就来自于这些帅哥,什么掷果盈车、侧帽风流之类的。那个时候还有专门的帅哥录——世说新语的容止篇。这里我想做一个说明,为什么说魏晋时期欣赏男性美就是同性恋流行的标志呢?因为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话语权是被男性主导的。无论是美女、还是帅哥,欣赏者都是男人。而不像现在男性美的欣赏群体很大一部分是女性。因此,当主流社会的欣赏对象由女性转到男性身上,我觉得可以作为同性恋意识盛行的一个标志。

这里,我特别想提一个人:独孤信!这个人本身已经很厉害了,做到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成员。而最重要的是他有三个女儿都是皇后,其中七女儿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八女儿活着时没有当成皇后,但她生了一个儿子叫李渊,就是后来的唐高祖。也就是说隋文帝是他女婿,唐高祖是他外孙,而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是他的外曾孙。(从下面这枚西安博物馆馆藏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多重权贵身份)。

以上是对魏晋名士的一点简要介绍,其实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内容。还有很多小故事。来不及一一细说。最后,我只想总结两点:

第一、魏晋名士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群体,成为名士要有家族、身份的优势,也要有文化的积淀。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玄风“。“玄风”说起来比较复杂,很重要的一点是黄老出世无为的思想,这个在魏晋是特别受推崇的。

第二、魏晋名士其实并不是完全空谈,不顾现实的。最开始,像阮籍、嵇康他们,因为世道太混乱也太黑暗,礼法孝道被统治者拿来利用。所以他们愤而不谈礼法,到后面,像王导、谢安这样的士族知识分子,一方面固然啸傲不羁、一方面都是具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当然,士族里也出了不少纨绔子弟,从东晋以后,士族逐渐衰落就是明证。

当时人讲“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南北方的各种变动,士族的升降、民族的杀戮和融合,激荡出了三百年的大分裂时期,而在分裂结束后,人们蓦然发现,中华文明已经发生了重构,即以北方游牧民族新鲜活泼之血液,注入汉民族疲软之身躯。一个崭新的,光彩夺目的,让人目眩神摇、不能自已的盛唐文明已经要呱呱坠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