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大企业集团(财团)与巨大企业

 秦岭之尖 2015-10-15


  白益民:六大企业集团(财团)与巨大企业

  ---本文摘自《财团就是力量》(白益民著)

  日本财团与集团的区别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以美国为首的占领军之下,大力促进经济民主化的改革。其列为改革重要事项之一的是进行财阀解体,并且禁止诸如卡特尔、托拉斯、康哲伦等企业结合。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导致美国改变其全球策略的考量,欲重新定位日本为远东的军需工厂与反共堡垒,这使日本的财阀获得重整旗鼓的机会。至1952年,三井、三菱、住友等财阀商号的使用禁令被解除,战前财阀系的企业因而急速地展开企业集团化。

  日本所谓的企业集团,在涵义上与一般所谓的“企业集团”有所差异。基本上,日本人所认知的企业集团(BusinessGroup),可分为六大企业集团与巨大企业(BigBusiness )。例如:虽然以丰田汽车、日立制作所为中心形成的企业集团,不仅规模庞大且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业界一般都习惯称其为“巨大企业”;而通常所谓的“企业集团”系指六大企业集团,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六大财团。

  由于日本战后禁止控股公司的存在,故战后的六大企业集团或巨大企业,是以系列化的方式形成的。日本因受独占禁止法的限制,故不容许控股公司的存在;并购虽不为法律禁止,但在日本并不盛行;最常见的是系列化与连锁加盟,尤其系列化,乃为日本产业组织的一大特色。

  一般日本对企业集团的定义为:各企业在法律上、经济上维持独立性,然而透过相互持股、投资融资、业务合作、主要干部派遣等方式,追求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复数企业的结合体。

  所以事实上,日本存在两种形态的企业集团:

  一为以主力的都市银行(主办银行)、综合商社与制造厂商为核心企业,并且吸收横跨各种产业的企业而形成的集团,例如:三井、三菱、住友、芙蓉、三和与第一劝银这六大企业集团,又称为六大财团;

  另一方面,还有以强而有力的企业为中心而形成的集团,例如:丰田汽车集团、日立集团、东芝集团、松下集团、东急集团、伊藤荣堂集团等。

  习惯上,将后者称为“巨大企业”,而将前者成为“企业集团”,且一般都将巨大企业划分归属于某一六大企业集团之内。


  战后新财团的六大特征

  战后的日本,因独占禁止法第9条的限制而不存在类似战前那种财阀占支配地位的控股公司,其企业集团化的主要方式为系列化,即集团内的各参加企业保有其独立性。在日本战后的六大企业集团中,三井集团、三菱集团、住友集团是旧财阀系的企业集团,与其他如芙蓉集团、三和集团及第一劝银集团相比较,其内部凝聚力较强但拥有的参加企业数较少。

  企业集团透过相互持股、投融资或业务合作、重要干部派遣与主办银行居间协调等方式,形成参加企业间彼此坚固紧密的结合关系。企业集团内部的最高决策组织为总经理会议(社长会),有别于战前财阀的控股公司。总经理会议是召集集团内主要企业的总经理定期举行的例会,亦为一切有关企业集团利益的经营策略的决议与情报交流的最高层组织,例如:三井系的二木会、三菱系的金曜会、住友系的白水会、芙蓉系的芙蓉会、三和系的三水会与第一劝银系的三金会。


  战后的六大企业集团具有下列特征:

  1.参加集团的企业各有其独立性,通过多元的相互持股而形成多层圆环状的集团组织。

  2.集团内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与政策商议,是以总经理会议的方式运作的。

  3.对集团内企业进行投资时,经常是发动整个企业集团进行联合的共同投资。

  4.各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皆以大都市银行与综合商社为重要的角色。

  5.各企业集团皆以主办银行与综合商社为组织的重心,其事业领域则为横跨各种产业而且均衡地拥有各业种的有力企业。

  日本六大财团简表

  金融集团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MUFG,2005年成立)

  瑞穗金融集团

  (MFG,2003年成立)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SMFG,2002年成立)

  财团组织

  三菱财团

  三和财团

  富士财团

  第一劝银

  三井财团

  住友财团

  经理会

  金耀会

  三水会

  芙蓉会

  三金会

  二木会

  白水会

  综合商社

  三菱商事

  双日商事

  丸红商事

  伊藤忠

  三井物产

  住友商事

  主办银行

  合并前

  东京三菱银行

  日联银行

  富士银行

  第一劝业银行

  樱花银行

  住友银行

  合并后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

  (2006年合并)

  瑞穗银行

  (2002年合并)

  三井住友银行

  (2001年合并)

  代表企业

  三菱重工

  三菱电机

  三菱汽车

  麒麟啤酒

  夏普

  NTT

  神户制钢

  帝人公司

  日产汽车

  日立

  佳能

  日本精工

  富士通

  五十铃

  JFE钢铁

  古河电气

  东芝

  丰田

  王子造纸

  三越

  NEC

  马自达

  三洋

  朝日啤酒

  行业领域

  汽车

  重型机械

  军火

  成套设备

  石油化学

  核能等

  钢铁制造

  纺织纤维

  石油橡胶

  通讯业

  液化气

  陶瓷等

  金融业

  城市住宅

  海洋开发

  石油开发

  地热利用煤炭等

  化工纤维

  金融

  光通讯

  计算机

  石油开发食品等

  化工

  机械设备

  综合电机汽车制造

  钢铁

  核发电等

  石油化工

  钢铁

  有色金属精细化工

  海洋开发

  核能等

  (企业名称随时间会有所变化)

  战后新财团与战前财阀的异同点

  若将战后的企业集团与战前的财阀相比较,则可发现下列共通点与相异点:

  1.共通点:

  (1)两者皆拥有金融资本与完整的产业体系等综合性的多元化事业领域。

  (2)组织的决策机构虽支配形态不同,但伞下的参加企业大多为有力的企业并对其下属的中小企业进行系列化。

  (3)两者皆对日本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且在促进日本经贸发展与产业升级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2.相异点:

  (1)组织的决策机构不同。战前财阀的组织决策机构是控股公司,而战后企业集团的组织决策机构则是总经理会议。

  (2)在组织性格上,战前的财阀是以财阀家族为中心的自然人,战后的企业集团则是由参加企业的法人所组成。

  (3)财务金融的控制机构,战前的财阀是掌握于财阀的控股公司,而战后的企业集团则是以大都市银行为主要的金融机构并由其主导。

  (4)战后的企业集团与美国的独占资本相互结合,其规模更加扩张发展。


  日本财团实现产商融相结合

  日本的六大企业集团(财团)不仅规模庞大、掌握大量的资源,并且集团内企业遍布各种行业,彼此在情报、采购、制造、研发、行销、财务等功能上分工协助。

  日本式的企业集团,通常包含三个重要的核心部门——综合商社、都市银行与有力的制造厂商;三者经常维持相互协助与分工合作的密切关系进而发挥集团最大的整合力。此种企业集团的协调互助与运作方式在日本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拓展之时,即成为无坚不摧的强力武器。

  当日本企业欲进行海外进出之际,银行将提供充分的征信调查与投资风险评估乃至长期融资;综合商社则将提供详细的原料、产品、通路、技术等市场情报。故日本企业通常能规划出周密的经营计划,以长期的观点且稳健地、按部就班地展开海外进军,大大提高事业的成功几率与持久性。身处全球规模的无国界竞争时代,日本六大企业集团无疑是日本跨国企业的主角。另一方面,对有志于在日本市场扎根的外国企业,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参入障碍。

  外国企业若欲进军日本市场,往往不得要领而难奏功效。由于日本的流通组织系统有着浓厚的系列化色彩,若无综合商社的穿针引线,将很难打开行销通路。

  日本企业大都有其归属的主办银行。拥有知名的主办银行,对日本企业而言,不仅是享有财务融资、商业情报等优厚益处的表现,更是表彰企业地位与信用的象征。所以,外国企业只有得到日本财团的主办银行与综合商社的协助支持,才可能具备立足日本市场的前提条件。

  日本式企业集团的相互持股、主办银行融资、协力厂商系列化等独特的经营方式,使企业避免了恶意并购,促进了劳资和谐与企业间相互信赖,有利于日本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造就了日本经济的强劲实力。(本文摘自《财团就是力量》-白益民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