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作,你凭什么卖那么贵?

 昵称8711592 2015-10-15

他们应该更像是在过生活

他们把日子过成诗和远方

不肯苟活于当下




还记得是1年前,日本建筑设计教父黑川雅之来这边做分享会,中途,我们作为主办方送给黑川一件礼物,那是一件广东潮汕的泥壶,蓝布包起来,看起来算是精致。中国人本就有喝茶的习惯,广东人尤其喜欢,我们说这是潮汕手艺人手工的泥壶,也算代表了中国手艺人的礼物吧。

黑川看了一会,摇头说,中国的手艺,是真的断代了……
一时间,大家不知道如何回应。
这个70多岁的老人对眼前尴尬的局面视而不见,给我们指出了很多基本的问题,茶壶的盖子,和壶身是不完全吻合的,壶嘴的弧度降低了容器的水位,壶的色泽和手感略粗糙,把手的弧度不够舒适……当然,之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说着,黑川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雕花的木头,貌似是老式门框上的一部分,他说,这才是好东西,这个旧物件,是收来的。
细看了下,的确精美,能确认的是,它不是这个年代的东西。
黑川说,如果手作要比机器生产粗陋很多,我们为什么非要手作?手作的价值在哪儿?




潮汕的手拉泥壶据了解,便宜的出厂价格在200-300左右,售卖价格400-800,贵的甚至卖到了几万几十万,一个手工木勺的价格一般在200到400之间,一个木碗的价格在300—600之间。
为了迎合这种手艺自然风,你明显能看到淘宝上打着手艺招牌但却是批量生产的产品,价格要比手工产品便宜一倍,你再看月均销售量。。冠军的冲到上万的不足为奇。
是国人如此没有分辨能力?是手艺人的作品过于小众?




说这些的时候,会有些许心疼,前日,在采访一个木工坊的设计师过程中,我眼见他一下午如何从一块木头打磨成一只木勺,从选材,画线,打磨、抛光上色,手艺师几乎不说话,6个小时,做的很好,他告诉我们说120就卖,我说,不贵,真的不贵。
我几乎想不到一个足够大的销路能带给手艺人的更多的空间,可我在沟通那些采访稿的时候,却跟同事说,别写苦情戏。
为什么手艺人一定要被描述的一身土星味儿,编竹子的编竹子,挖石头的挖石头,尊重和认同是靠技艺本身,不仅仅是身体辛苦的付出。
我矛盾么?


手艺的最初,是原始的为满足自身用途的初心,是对品味和生活细节的执拗,是因为钢的勺子冰嘴,所以会打磨木器,是因为工业燃料的危害,所以植物染衣,是我们不想让中国的手艺艺术在功利面前变得毫无抵抗力,让这些流逝的价值成为别人发展的动力。




我们的身边诱惑很多,浓妆艳抹疲于奔命的赵小姐,贩卖二手货突然发家的隔壁老王,突然股票大赚而辞职出国的小黄……一切都让太多手艺变得躁动而迷失初心,它不该是这样的么?像那本《留住手艺》所写,专注,唯一,韬晦,低调,饱满的沉默,一种近乎爱情的美感;像一位做豆腐的匠人所讲,细心,日日操作的活计像是在写情书;像是赤木明登所说,工作不重要,只要努力自然会走出一条道路,日子得好好过,生活态度自然会呈现在工作中。




我喜欢这句话,手艺人和地铁上行色匆匆的白领相比,他们应该更像是在过生活,他们把日子过成诗和远方,不肯苟活于当下。

我们仍在寻找手艺,一种生活的质地,像是在寻找一种靠背上的柔软,一种嘴唇触碰杯口的弧度,一种执拗和极致,但我真心希望不要变得粗陋而昂贵。


写在2015年9月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