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江山携手 2015-10-15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云南石林------小石林景区
                              摄于2015-6-14
    
    (接前)从右边狭窄的楼梯登上了望峰亭,望峰亭位于大石林中部的石峰之上,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景区最早的建筑。站在亭外极目四望,真是一揽众山小,视野好开阔,原先高大险峻的石林现为一片石海了,先在亭子四周慢慢走一圈欣赏一下再说,以前看过云海,现在是观石海了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石林缝隙中远处一大群游人,正在“石林胜景”景点处观赏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真是感叹大自然的造化,咱分别在东西两个方向以石海为背景拍了二张,结果发现大不一样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这一张是向光拍的,“石林胜景”就在身后,背景有立体感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而这一张换了方向,逆光拍的,因原先拍时脸很暗,就打了闪光灯
人倒是清楚了,但感觉好像是站在照相馆里拍照一样
原本实际上是生动的石林背景,看上去竟如一幅平面画一样
不知用闪光灯拍出的效果是否就是这样的?在此请教摄影家了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为免拥挤,大家有序上下,观赏完后的游人都从亭子左侧这一边的楼梯下去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咱也心满意足地从这儿下去了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从位于石峰之上的望峰亭一路走下来,石阶游路虽蜿蜒曲折,但还是很好走的
其实到望峰亭去,并没有那位导游说的那么可怕的
为此吓退了一些人,只是想让大部队行动更利索些吧[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行走于石缝之中,在大自然面前,人真的很渺小

又看到好多摩崖石刻,赞美之词都是有感而发的由衷之言
反映了当地彝族人与石林的历史渊源


从望峰亭下来比上去时就快多了,又回到了“石林胜景”处,这儿依然是人头攒动
游人持续不断地走一拨,又来一批
这儿有歌舞表演,身着斑斓绚丽的民族服饰的彝族撒尼人,向游人展现火热豪放的民族歌舞
充分反映了与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的生活风情
阿诗玛的家乡好热闹
 
 
    我们在景区里除看到众多垂直高耸的石柱外,还看到一些倒塌石柱,当然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是因“溶蚀垮塌”,即石柱底部被水溶蚀掏空,头重脚轻的石柱失去平衡就倒塌了。二是“动力倒塌”,即受外力作用,如地震等影响而倒塌。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倒塌,夹在众多巍然屹立的石柱里,倒也不失其“凄美”


倒塌的石柱千姿百态,也挺美的


倒塌的石柱不仅使石林更多姿多彩,还给游人增添不少乐趣[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至此大石林景区游览完毕,该到小石林景区瞧瞧了。小石林景区位于大石林景区的南侧,沿石阶游路一路东去就是,终点则可到景区大门。小石林,原以为就是石柱石峰小一点吧,其实并非是单纯的小一点,而是风格不同,大石林巍峨,小石林秀逸,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处一起,为石林景区增色不少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小石林景区里,会时不时地见到各式石柱突兀于绿草如茵中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不知是在哪里的博客上曾看到过石林,但留下的印象(或也有的是出于自己的想象),石林好像是飞沙走石光秃秃的,但在这儿看到的石林完全出乎意料,蓝天白云下,石林与绿树交织互生、与草坪和谐共处,非常赏心悦目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行走其间,心旷神怡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关于“石林”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长诗“天问”中。“天问”中一口气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便是“焉有石林?”虽屈原所指石林在哪里现已难以考证,但“石林”这一形象的地貌词汇却成了最早的喀斯特术语,在中国和世界上广泛被采用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前方看到一个湖了,这湖就是大、小石林景区分界处,也是拍摄“西游记”之地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精致小巧的亭子、碧波荡漾的湖面、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石柱或从湖水中升起,或耸立在岸边
美啊,怪不得“西游记”要在此取景拍摄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继续在小石林景区里东行,眼前呈现的景象,总是令人惊喜不断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其实小石林景区也不小,感觉中沿着游路一直东行要走好久呢,不管是在石林中穿梭,还是在草坪上远望,呈现眼前的都是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见到这一标志,上书:
“这座石柱就是传说中的美丽而勇敢的撒尼姑娘阿诗玛。
她身着传统民族服装,头戴包头,背着箩筐,昂首远眺,仪态优雅。”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就是这座石柱吧(图左)
但要看出这是一位背着箩筐的阿诗玛姑娘,得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噢
不知为何,咱怎么看,都觉得像是一个瘪嘴的老太太呀
想想也是,当年的阿诗玛姑娘也得变老了吧[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这儿就是电影“阿诗玛”当年拍摄之地,脑中留存半个世纪的优美画面,在没来到这石林前,就全来自于这电影中,感叹一部好电影的魅力无穷[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今天来到了“阿诗玛”的家乡,留存半个世纪的冲动终于得以实现
果不失所望[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关于石林的奇特景观,古人早就有具体形象的文字描写,如在十四世纪元朝时就有描述------“石门,在陆良西平壤中,石笋森密,周匝十余重,大者高百仞,参差不齐,俯仰侧植,千态万状,东西行者皆穿其中,故曰石门”。十七世纪明末清初时期,有少数探险者、文人雅士到石林探幽,也写下许多赞美石林奇观的诗词歌赋,如《石林歌》等。在清朝初期(1712)编纂的《路面州志》里,对石林有了更具体形象的描述:“石林,岩高数十仞,攀援始可入。其中怪石林立,如千队万骑,危檐逐窟,若九陌三条。色俱青,嵌结玲珑,寻之莫尽。下有伏流,清冷如雪。”

    石林,随岁月变迁,始终不失为天造奇观。边行走边欣赏,2个多小时一晃而过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大门处的三角梅开得正茂盛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最后放上在望峰亭里所摄的石海景象,再次感受大石林的壮观

 

下面是几张是小石林景观[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爆光太强了)

[转载]云南游之石林(下)

不管是高达三四十米的,还是只有几米的石柱,构成这形态万千、气势恢弘的景象

 

    得赶末班车回昆明了,还有80来公里路程呢,云南石林景区很大,要游遍得好几天吧,尽管时间有限,只能游览大、小两个石林景点,但确不虚此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