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广为人知的急救方法 其实是错的!

 快乐的合欢 2015-10-15

文/赵华夏

图/俞升昇

从小到大,很多北京人口口相传的急救方法其实是错误的,比如,发烧捂汗、感冒熏醋、卡鱼刺喝醋吞饭、溺水后倒过来控水等,这些看上去非常正确的做法,根本不管用,还有可能加重症状,导致情况更加糟糕。

今天,小北就告诉你该如何正确运用急救方法,而不要一错再错了。

1、发烧捂汗 ×

危害

有人认为,发烧了很怕冷,千万别再受寒;有人则表示,穿得厚点是为了捂汗,一出汗就退烧了。这两种说法其实强调的都是“发烧捂汗”。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正确做法

“散热”才是根本之道。吃了退烧药后,会大量出汗,建议用热毛巾擦去胸、背、腋下及面额部的汗,并及时更换内衣。

2、感冒熏醋 ×

危害

醋熏房间的方法对某些特定人群不仅不能防病,还有加重病情的危险,不宜使用。熏醋挥发的酸性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在熏蒸的过程中,会让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人的病情发作或加重,严重的甚至会灼伤上消化道黏膜。尤其是对于小孩、老人和哮喘病人等群体,用熏醋方法是得不偿失。正确做法

用醋熏房间的方法最好不要乱用,预防感冒以及消毒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窗通风,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如果遇到雾霾天,应尽量减少外出,暂缓户外锻炼。老人、孩子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防范。

3、流鼻血仰头 ×

危害

流鼻血时的仰头姿势,会使鼻腔内已经流出的血液因姿势及重力的关系向后流到咽喉部,并无真正止血效果;咽喉部的血液会被吞咽入食道及胃肠,刺激胃肠黏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出血量大时,还容易吸呛入气管及肺内,堵住呼吸气流造成危险。正确做法

立即坐下,头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倾,用手捏住两侧鼻翼几分钟或用浸了凉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同时让出血者张口呼吸为宜。

4、异物入眼用手揉 ×

危害

揉眼睛并不能有效祛除异物,还可能因为揉搓使仅附着在角膜表层的异物进一步划伤角膜,甚至进入更深层的角膜基质层,对眼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而且揉眼睛还可能使手上的细菌侵入眼睛,引起感染导致发炎。正确做法

一般的异物入眼,如沙尘等,眼睛会排出泪液以将异物冲出,适当地眨眼可以增加泪液的排出。如果还不奏效,还可以滴眼药水帮助冲出异物。但所使用的眼药水要无菌和没被污染的,开封超过一个月和使用时紧贴眼睛而造成污染的眼药水则尽量不要使用。

5、卡鱼刺喝醋吞饭 ×

危害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不提倡患者自己处理。比如喝醋,对于体积较大、质地较硬的异物来说,并不能达到软化的效果,并且醋中所含的醋酸也会对伤口造成刺激、腐蚀,引起炎症;而像吞饭,则很有可能使异物刺入食管更深,造成更大的损伤,适得其反。正确做法

对于食管异物,时间越长越难处理,一来是异物会越刺越深,二来容易引起伤口的溃烂、发炎。因此在进食质地较硬的食物时要细嚼慢咽,一旦食管被异物卡住,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6、昏迷掐人中 ×

危害

掐人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刺激疼痛,与掐大腿无异。专家表示,针对由于低血糖、脑血管引起的昏迷,有时用掐人中的方法也可能“刺激”醒患者。但如果是心跳骤停的患者,用掐人中的方法,非但不能将人救活,还可能耽误急救时间。正确做法

立即让患者脱离热源或阳光直射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安静干爽的地方。有经验的可以施行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避免错过抢救时机。多给患者饮用些含盐的清凉饮料或运动饮料。

7、扭伤热敷 ×

危害

当有了扭伤、骨折或者脱位时,不要立即热敷,因为热敷会引起血流加快,导致软组织肿胀,使神经受压,产生更深的痛感。正确做法

扭伤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时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凝血,控制伤势发展。当扭伤过了急性损伤期24小时后,破裂血管流血停止,这时可用热敷,促使扭伤处周围的淤血消散。

8、烫伤涂牙膏 ×

危害

对于一些较为轻微的烫伤处,牙膏会有一些作用,但是从本质上说,牙膏不能保护伤口。将牙膏涂抹到伤处,反而会增加医生清洗的难度。另外,涂抹牙膏还会因为伤处渗出液积聚,而出现滋生细菌、感染等情形。正确做法

将伤处用冷水冲洗,如直接放在水龙头下,用自来水冲洗10分钟,或将患处浸在冷水里,让热气冷却,减轻痛楚,降低伤害的程度。如果烫伤的面积过大,必须立刻送医。

9、溺水后倒过来控水 ×

危害

溺水时进入肺部的水并不多,多数都在胃部,如果倒过来控水,反而会迫使这些水进入气管或肺部,反而加重缺氧。正确做法

使溺水者成为头低臀高位,迅速抱起溺水者的腰部,使其背向上、头下垂,尽快倒出肺、气管和胃内积水; 也可将其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使头部下垂,然后用手平压其背部,使气管内及口咽的积水倒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