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的时代  附图37:晚年的秀行先生访华指导 我有一个梦。 我梦见秀行军团和中国军团在蒙古大草原上进行一次决战。请别见笑,我几乎每天都梦见这次决战。骑在马上的将领是我和聂卫平。最后,剩下我们俩飞马厮杀.... 1988年,围棋的两个世界锦标赛相继诞生,于是这一年被称做了围棋国际化元年。这两个棋赛就是应昌期氏杯世界专业棋手锦标赛和富士通杯赛。特别是应氏杯赛,由于四十万美元的高额优胜奖金,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应昌期先生是实业家、台湾棋坛的赞助人,他独创了计点制的规则,据说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普及这一规则,他决定以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年一度的方式举行世界围棋锦标赛。锦标赛除了奖金和对局费,还需要很多支出,至少必须预备四五亿日元。作为个人的爱好,真可谓空前绝后。 我被选为应氏杯赛的五个日本代表之一。和我做的梦不太一样,但是这一愿望却实现得出乎意料地快。不用说,我是全力以赴。抱着必胜的信念,我来到北京参加第一二轮的比赛。那时距我得淋巴癌约有一年,由于放射线疗法的后遗症,吃东西还有困难,体力也还差一点儿,但我还是带上日本切面参战了。 采用应昌期规则的计点制,在贴子八点上与日本规则不一样,八点相当于日本的七目半,这对于习惯了贴子五目半的我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负担。不过,这对中国棋手、韩国棋手也一样。简单地说,就是强者优胜。参战棋手不按所属团体,而按国籍和出生地来划分,这样,日本棋院的赵治勋和林海峰就成了韩国和中国台北的选手。 韩国和台湾的棋手在北京聚会,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头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报纸上还登出了大篇幅的报导。
 附图38: 「谱 6」是第一轮我和马晓春的一战。从六七年前,我就对马君的才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是薰铉,二是马。”这话快成了我的口头禅。这次,他的棋没什么缺陷,但结果却不怎么理想。黑3 可谓秀行流的感觉。到13为止,中央形成了大空,取得了优势。
 附图39:第1届应氏杯8强赛秀行先生执白13点胜加藤正夫 隔了一天,进行第二轮对加藤君的比赛,棋走得还算说得过去。虽然体力还没有恢复,但有了能坚持下完一盘棋的自信,这是最大的收获。第二轮令人注目的对局有两盘。一盘是聂卫平对赵治勋,照我看,这一盘聂卫平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另一盘是小林光一对曹薰铉,不愧是名局。能够在始终不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非薰铉的绝技不能做到。 代表我国围棋水平的武宫、小林、赵没能进入前四名,不管是专业棋手,还是爱好者都受到了极大冲击,但是这并非不可理解。世界的水平比一般人想象的进步要快。从很久以前我就说,“曹薰铉决不比日本最好的棋手差。”但是,信我这话的棋手很少。在这里我想说的只是,我没有看错。 三局定胜负的半决赛是在三个月以后,1988年11月的汉城。这是盼望已久的和聂先生的大决战。我的心情和往常一样: “赢棋不那么简单,但是输棋也没那么容易。” 令我感到快慰的是,薰铉自己虽也有比赛,却还在各方面照顾我。在第一局比赛之前,他把我叫到他家,他夫人专门为我这个吃饭不方便的人亲手做菜。比赛的那天早上还把稀饭送来。这更激励了我的斗志。
 附图40:第一届应氏杯半决赛第1局聂卫平执黑1点胜秀行先生 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次比赛的结果。第一局,我觉得我走出了好局势,但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走出了明明白白损一目的臭棋。这是会下棋的人绝对不会走的臭棋。如果仅此而已,那还好,因为臭棋而恼火,马上又出了一个洋相,把应该先手走定的棋给忘掉了(第五章还将谈到这着臭棋)。一共损了两目,结果以半目之差把胜一目半的棋输掉了。 《棋道》总编大岛正雄写到: “第一局结束后,我在访问回到自己房间的秀行名誉棋圣 时吃了一惊。和在北京的时候截然不同,他就像不知疲倦的年 轻人,把败局作成了棋谱。开始我感到惊讶,接着感到了震撼。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第二天早上,秀行名誉棋圣打来了电话,说他写了诗,请 我到他的房间去。”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常写诗。这次不知为什么,第一局输给了聂先生,特别想写诗,拿出来让大家见笑了。 “ 败而不悔,只恨自己气力不济。 错而不悔,只因自己功亏一蒉。 棋手终生徘徊在茫茫无涯的矿野。 曾经辉煌的棋手也只是开在矿野的一朵小花。 在自由的天地、方寸大的棋盘上驰骋, 多么快乐,又有诗情,又有画意。 无涯的自由天地,伤痕累累的经历,忍耐,战斗,弱者死去。 不知有自由天地者多么可悲。 多么想更多地看到美丽如画、雄浑如书的棋啊! 接着还要和聂氏比赛,要走出好棋来! 棋,要一直走下去, 今世唯愿看到棋手的个性如五彩缤纷的花、画、书一样。”
 附图42:第一届应氏杯半决赛第2局聂卫平执白1点胜秀行先生 第二局和前一局的经过完全一样,也以半目输掉了,就在快要终局的时候搞错了先后,损失了左右胜负的两目棋。因为臭棋而输,心情很坏。辩解也没有用,只能承认我不如聂先生。有了不足之处,只好努力克服、加强锻炼。我这样告诫自己,才有了诗所表现的心情。 在另一个半决赛上,曹薰铉战胜了林海峰,于是在决赛上,聂卫平和曹薰铉见了面。争夺世界第一的是中国和韩国,日本棋手没有进入决赛!围棋爱好者对此大为不满,我们也感到很凄凉,但是这一结果是预先就想到了的。不管人们怎么说,我们专业棋手只好接受这一事实。 五局定胜负的决胜战于1989年在中国、新加坡举行,是一进一退的激战。以我看,内容上虽有些问题,但决不低于日本的头衔战水平。
 附图43:第一届应氏杯决赛第3局聂卫平执黑3点胜曹薰铉▲为下文第99手 仔细研究了每一局,印象最深的是一胜一败后的第三局。「谱7 」白棋上边的处理是薰铉的一绝,但是黑99是聂先生的妙手,很令我佩服。只此一着就把中央的主导权握在手里,改变了局势的走向。白94如果走在 A位,白棋大概可以保住仅有的一点儿优势。 被逼到一胜两败的背水之地,薰铉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第四、第五局连胜,取得了第一回应氏杯世界专业棋手锦标赛的优胜。据说韩国的狂热达到了高潮,从金浦机场到汉城市内,薰铉在敞蓬车上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并且被授予了文化勋章....宣传机构也进行了大肆宣传,据说迎来了赵治勋就任名人位依赖的第二次围棋热。前年,第一回富士通杯世界锦标赛的时候,薰铉第一轮就败下阵来,爱好者们愤怒的抗议铺天盖地而来,他曾透露说,“简直没地方呆了。”虽然国民性有所不同,但也证明了韩国社会对围棋重视的程度。
 附图44:夺得应氏杯后归国的曹薰铉 我从聂先生那里也听到过类似的说法。赢了棋,很多爱好者和有关人士会到机场来迎接,输了棋,就只有妻子孔祥明一个人来机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