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有你最好DOC 2015-10-16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本期分享人:书单君

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

这一期,书单君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可能会让你不是特别舒服的书:《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下面的场景,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有没有发现,你每天都像蜜蜂一样在各种电子设备和任务之间穿梭忙碌,越来越没有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了?

互联网的产生,为生活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利,但是,它也让我们付出了想象不到的代价。

它正在摧毁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浅薄。


先看个栗子

1881年,因为视力越来越差,写作成了尼采最头痛的一件事,持续的看书写字让他精疲力竭、痛苦不堪,还经常遭受头痛和呕吐的折磨。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尼采订购了一台丹麦制造的球形打字机。它可以每分钟打出800个字符,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打字机。

球形打字机挽救了尼采。学会打字后,他就可以闭着眼睛用指尖敲击键盘写作了,这让他的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他甚至为打字机做了一首诗。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但是,尼采的挚友注意到,他的写作风格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严谨、更加简洁,好像这台机器钢铁质地的坚硬正在转换为打印在纸上的词句。

尼采在给这个朋友的信件中承认:“是的,我们所用的写作工具参与了我们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台打字机,就能让大哲学家尼采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事实上,尼采的那个音乐家朋友也说,自己谱曲的风格受到写字时笔和纸的质量影响。可见,思维方式不是不变的,我们使用的工具会影响到思想的形成。

其实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的大脑并非像我们先前认为那样,在童年之后就逐渐定型了,它也在不断变化。

通过观察人脑成长的过程,几个生物学家和神经学家发现,即便是成人的大脑也是可延展的,或者说也具有“可塑性”。

在人的一生当中,新的神经回路可以不断形成,旧的回路则可能会强化,也可能会弱化,甚至会彻底萎缩。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

事实上,我们的思想、记忆和情感都来自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交互作用。神经元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密集的线路网,决定了我们的思考内容、感觉方式和身份特征。同时,我们的神经元也一直在不断打断旧连接,形成新连接,创造出崭新的神经细胞。

举个栗子

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对16位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结果发现,出租车司机大脑中的海马状突起比正常水平要大得多。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左为普通人大脑海马体,右为出租车司机大脑海马体

这是因为司机要在伦敦错综复杂的道路中行驶,大脑就需要不断处理空间信号,而大脑的海马状突起对个人周边环境的空间描绘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导致它发生变化。而且司机从业时间越长,海马状的突起就越大。

由此可见,大脑是可塑的,这种可塑性让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发生改变。


屏幕世界 vs 书本世界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大约经历了三个时代:

语音时代(语言的发明)

文字时代(文字的发明开创了书写和阅读时代)

互联网时代(电子化时代)

由于信息媒介的不同,每一个时代,都给人类大脑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书写、印刷和计算机都让文字变得技术化了,而互联网带来了全新的屏幕世界,它和书本的世界不同。

它让一种新的智能伦理开始形成,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再次面临着重新排序。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技术推动下的重新排序,某种程度上却阻碍了大脑的发展。

再看出租车司机的例子

研究者又对老出租车司机和年轻出租车司机的大脑进行了扫描,发现两代出租车司机的大脑的海马体是不一样的。

因为老的出租车司机要记很多东西,包括城市角落、动态的路线,这条路在什么时间好走,什么时间不好走,而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用的是导航,需要大脑记住的东西就非常少。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因此,研究者担心导航会对出租车司机的神经元造成“很大影响”。他们说:“我们非常希望他们不要使用导航系统。我们认为,出租车司机大脑内海马状突起的体积增大,是由于他们需要记住大量信息。如果开始使用导航系统,这种知识库将遭到削弱,并且可能带来我们预见的大脑变化。”

而在今天,互联网的发展正和导航一样在改变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逐步强化大脑中新的神经通路,弱化那些旧的神经通路。

再举个栗子

研究人员征集了24个志愿者,其中12个是经验丰富的网民,12个是网络新手。在他们用谷歌进行搜索时,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扫描。

结果显示,经验丰富的网民大脑的活动要比新手广泛得多,而且他们使用了大脑左前区域中的一个特定神经网络,新手则在这一块区域没有很明显的活动。但如果让实验对象都读书的话,他们的大脑活动就没有显著差别了。

可见,频繁使用互联网,会在大脑中建立起与众不同的神经通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训练下,我们日程表已经以分钟为单位切割,日常生活充满了不断的切换、进入、退出。

这样的重复刺激,导致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总是处在走神状态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我们越来越不爱看长信息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我们习惯于多任务同时进行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改变的不只是思维和行为

实际上,互联网损害的是我们的心智和大脑

研究表明,人在僻静的公园里和在繁华的闹市街道散步一小时,对大脑的影响有明显不同。在公园里散步之后大脑接受认知测验的成绩明显提高了,在闹市散步后却没有变化。

人们不受外部刺激影响的时候,大脑可以有效放松。这时,它不需要为处理源源不断的分神刺激而加重负担,沉思状态加强了人对思绪的控制能力。所以,和大自然之间进行简单短暂的交流可以在认知控制方面产生明显效果,而互联网则会缓慢地侵蚀我们的思考和记忆。

它削弱了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也削弱了我们的同情心。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人的高级情感是来自天生缓慢的神经过程的。人对他人肉体痛苦的感受会很迅速,但是对他人精神痛苦的感受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如果我们的精力越分散,我们就越难体验同情、怜悯这样更有人性特征的微妙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正在削弱我们的道德感,改变了我们的情感深度和思想深度。

恶果将在下一代显现

事实还不止于此。《浅薄》的作者尖锐地指出:

随着更频繁、更广泛地使用互联网,我们已经开始失去其他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那些需要持续的注意力、需要集中精神的思维方式,还有那些需要沉思、反思和内省的思维方式。

和历史上的其他信息媒体一样,互联网正在把它自己的“智能伦理”强加到我们的大脑上。它正在改变我们思维的平衡。

那种沉思的、聚精会神的思维方式,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同情以及加深情感深度的基础,也是发展独特、全面人格的基础。

没有这些思维方式,人类可能会很有效率,很有创造力,但是会变得自命不凡,更加无趣,智力上会更没有特色,没有冒险精神。同时,我们的思想和决定会更狭隘、更缺乏独创性,因为我们失去了有深度、有特质的思想的丰富营养。

从长远来看,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会重塑我们的文化,使它更没有活力、更缺乏想象力,换句话说,更浅薄。

而这种浅薄的特征,在我们习惯互联网的下一代身上会体现得更明显。英国一份研究媒体的报告指出,年龄越小,媒体消费习惯就越倾向于多任务处理,这昭示着未来的世界。

互联网时代的蜻蜓点水和快速切换,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下一代思维的深度和创造性。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互联网时代的人类进化史

下一代人或许不会再纠结于手写还是打字,不会再困惑于情书传递和网络表情的比较,他们从一出生,接触到的互联网就像我们现在用的电和水,并不会关心上一代人在这场技术变革中经历的从“深刻”到“浅薄”的纠结。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我们还能回得去吗?


你以为你刷的是朋友圈,其实你刷的是自己的大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