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意浓 别让健身“伤身”

 刘刘4615 2015-10-16
光明网

虽然秋季被誉为健身的“黄金季节”,但近期天气多变、气温较低,对喜爱锻炼的人来说充满了挑战,稍不注意健身就可能“伤身”。那么,这个季节,喜爱健身的人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挑战1:受凉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气温较低,再加上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

【建议】不要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运动,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出去锻炼时应该多穿件宽松、舒适的外套,等准备活动做完或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衣,免得室内外温差太大,身体因不适应低温而着凉。锻炼后如果汗出得多,在往回走的路上也要穿上外套,等回到室内再脱去汗湿的衣服,擦干身体,换上干燥的衣服。

挑战2:秋燥伤身

秋天气候干燥且温度较低,易引起咽喉肿痛、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水分流失较多,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对于健身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

【建议】运动后要多喝开水,多吃甘蔗、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饮用科学配比的糖盐水,以补充电解质,防止肌肉痉挛。在补充体液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挑战3:肌肉受伤

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出现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现象,还会导致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此外,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很容易出现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情况。

【建议】无论多大年纪、身体素质好坏,都要做热身运动,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做到身体稍微有些发热就可以。热身之后,身体能适应各种运动项目,更安全、健身效果更好。

挑战4:马路边晨跑伤肺

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尤其是秋天在林荫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现在的城市中,车水马龙的马路越来越多,不少人为了省事,就在马路边跑步,其实这是很不健康的。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灰尘容易飞扬起来,使空气受到污染,在马路边跑步,肺活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对身体的伤害。

【建议】晨跑和锻炼最好选择在公园等既安静又干净的地方进行,而不宜在马路边慢跑。

相关链接

秋季运动知识

1.心情低落时不锻炼。

2.以有氧运动为主,如跑步、健步走、瑜伽、太极拳等。

3.控制运动量。秋季,人容易超量锻炼,会引起过分疲劳,影响工作和健康,还容易引发运动损伤。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5小时。

4.补水要考虑时间段,即运动前补水、运动中补水和运动后补水。

5.配备合适的运动装备。

6.选择好时间,青少年早晨和下午皆可,中年人适宜选择18时~20时,老年人最好选择14时~19时。

(小明)

来源: 汴梁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