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俩宝一地鸡毛,妈妈如何保持淡定?

 杜姚一家 2015-10-16

小提示:您可以点击标题下儿童心理学,关注后每天分享儿童心理读物;还可以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A妈求助:大宝是个两岁多女孩,现在越来越不乖,要不打弟弟要不咬弟弟的手,今天我说了她还被她刷两嘴巴

B妈倾述:大宝三岁半,二宝一岁,两个脾气都不好,两个都爱哭,大宝小气小宝任性,完全崩溃啊有木有


我在书房看网上留言,正用心思考如何回复,自家俩活宝也在客厅里铿铿锵锵地杠上了。于是迅速起身,赶到案发现场,横眉竖眼噼里啪啦三分钟解决问题,然后回到书房,五官归位,心情复原,继续做我该做的事。


我想送给妈妈们的第一条建议就是:面对俩宝之间的矛盾冲突种种问题,首先,你不要把他当成问题。存在即合理,这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而已。


家有俩宝,好比关在一个笼子里的两头小野兽,哪能不争不斗?即便知书达理的成年人,比如说夫妻俩吧,同住一个屋檐下,有没有拌嘴吵架,有没有矛盾冲突?


其实孩子们之间的冲突不可怕,前一分钟打架,后一秒就忘了。值得关注的是家长的情绪和态度。


家里经常鸡飞狗跳,要永远和颜悦色不生气是很难的,但最好“气”过就完,不要长长的、深深的焦虑。比如:


部分妈妈自我要求甚高,一旦发现孩子不规矩,就陷入深深自责:是不是自己给的爱不够?是不是我一碗水没端平?是不是自己做了坏榜样?


另一些妈妈则直接陷入崩溃:完了完了,我养出来的孩子怎么这样?哥哥不像哥哥,妹妹不像妹妹,既不顾手足之情,又没礼貌教养,家庭教育太失败了….


作为一名从各种风雨泥潭中走出来的俩宝妈妈,我也经历过同样的迷茫焦虑和自我怀疑。但是两年下来,在每天大战三百回合的较量中,我已渐渐百炼成钢习以为常。


两娃争抢东西,从前我心惊胆战害怕弱者受了委屈,现在我会饶有兴致地观战一分钟:我家俩娃,身手不差!


妹妹被哥哥追得满屋子逃窜,我在一旁乐观憧憬:小妞逃生本领强,不怕遇到灰太狼!


若哥哥伸手打了妹妹,则触及了底线。从前我会暴怒如雷,把哥哥训得语无伦次。现在我也会生气,但是“气”很浅,还能理智地跟孩子谈一二三种解决方案。


总之,我再也不会“深谋远虑”地去吓自己:这样争斗下去,孩子之间会不会没了手足之情,会不会违背了当初“给孩子一个伴儿”的二胎初衷。


昨天晚上,两岁多的闺女水故意把水倒在床上,我假装生气要睡客房,小妞在主卧哭得凄凉。这可忙坏了哥哥,一会儿拿波比熊,一会儿找小兔子,却依旧哄不好妹妹。


十分钟后,哥哥义正严词地找我理论:“你怎么能让妹妹一个人哭呢?虽然她犯了错,可她才两岁呢?”我装作不理会。


哥哥开始上纲上线地教育:“你再这样让她哭下去,会害了她,也会害了我!最后害了你自己!”


“怎么还会害了你?”我问。


“因为,因为,妹妹老哭就没人跟我玩儿了,这个家也没意思了。”哥哥急红了脸解释。


这就是每天争东抢西的俩冤家,瞧这会儿手足多情深?让我这当妈的都自愧不如。


所以,小孩子间的这些争抢不会影响手足情,恰恰是建立感情的基础。不要动不动把“自私”“无情”这些帽子扣在小哥哥小姐姐头上。


当然,也有真正自私霸道的手足兄弟。


我姑妈家有俩表哥,性格截然不同,老大霸道,老二温和。弟弟从小就是被哥哥欺负着长大,但凡弟弟手里的东西,只要哥哥看得上眼的,一定会想办法抢去。但是弟弟对哥哥还是非常亲善,有了好吃的好玩的首先想到哥哥。有一次我颇为不平地对二表哥说:“大表哥对你那么差,你为什么有了好事还总想着他?”二表哥给我打了个比方,让我记忆深刻:


如果我俩只有一个苹果,肯定会被他抢走;但如果外人抢了我的苹果,他会拼命帮我抢回来”。


所以,“打虎亲兄弟”可不是随便一说的。


如果俩宝都不过三俩岁,老大打了老二,可能道理都不用讲,纯粹是生理发育阶段特征罢了。就好比我儿子两岁多时,碰到院子里任何一个小孩都会去抓一把。当时所做的最有效的努力,就是把孩子们适当隔离。所以,我再次重申,两娃年龄最好间隔3岁以上,这样大宝心智稍微成熟,方能开展有效的“教育”。


对于小哥哥小姐姐突然出现的情绪反常,妈妈的爱就是最好的“药”。多创造一些妈妈跟大宝单独相处的“二人世界”:来一场亲子约会,亲自接送孩子幼儿园,拉着孩子的手聊聊天散散步,安静地陪孩子读一本好看的绘本,像从前一样深深的拥抱大宝……这些温馨甜蜜的“大宝亲子时光”,如果每天能保证两小时以上,大宝就能渐渐获得安全感。


时间是更好的“药”。随着两宝逐渐长大,有一天他俩会黏在一起,把妈妈都当外人了呢。


这几天,我打算跟儿子共度“大宝亲子时光”时,哥哥却非要带上妹妹;偶尔哥哥拿自己的零花钱买冰棍,也会给妹妹带回一根。妹妹如今还不到两岁半,已经从被嫌弃转为舍不得分离。我这曾心焦力悴的俩宝妈妈,也终于看到了和平的曙光……或早或晚,你们也会有这一天的。加油吧,俩宝妈妈!


作者:华川,公众微信“二胎妈妈圈“主编,著有《左宝右贝:二胎妈妈育儿经》

文章来自微信公号:二胎妈妈圈


喜欢这篇文章,点击右上角分享朋友圈


关注 儿童心理学 和孩子一起成长!

回复15任意数字,查看热门文章。

回复形如“20140303”,查看该日文章。

回复“帮助”查看更多操作攻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