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小说里的文化细节

 木立 2015-10-16

文:孔鲤

《天龙八部》里有这一段——

卓不凡向他凝视片刻,见他神气十分坚决,突然间刷的一声,拔出长剑,寒光闪动,嗤嗤嗤几声轻响,长剑似乎在一张八仙桌上划了几下,跟着拍拍几响,八仙桌分为整整齐齐的九块,崩跌在地。在这一霎眼之间,他纵两剑,横两剑,连出四剑,在桌上划了一个“井”字。更奇的是,九块木板均成四方之形,大小阔狭,全无差别,竟如是用尺来量了之后再慢慢剖成一般。大厅中登时彩声雷动。
王语嫣轻声道:“这一手周公剑,是福建建阳‘一字慧剑门’的绝技,这位卓老先生,想必是‘一字慧剑门’的高手耆宿。”群豪齐声喝彩之后,随即一齐向卓不凡注目,更无声息,她话声虽轻,这几句话却清清楚楚的传入了各人耳中。
卓不凡哈哈一笑,说道:“这位姑娘当真好眼力,居然说得出老朽的门派和剑招名称。难得,难得。”众人都想:“从来没听说福建有个‘一字慧剑门’,这老儿剑术如此厉害,他这门派该当威震江湖才是,怎地竟是没没无闻?”只听卓不凡叹了口气,说道:“我这门派之中,却只老夫孤家寡人、光杆儿一个。‘一字慧剑门’三代六十二人,三十三年之前,便给天山童姥杀得干干净净了。”

这段话里的“周公剑”正是“一字慧剑门”的含义,因为这手剑术画出的是一个“井”字,那井田制正是周公推广,因此得名。

大家自行脑补九宫格。

同时,慕容家的参合指是出自参合陂大战,算得上慕容家的家耻。

另外,卓不凡的名字不是金庸所创,而是出自司马翎《剑神传》。

我们不妨好好想想,金庸小说里有多少蕴含这些文化底蕴的细节。

类似这样招式中暗含玄机的还有很多,我们慢慢看。

降龙十八掌的名字都是出自《易经》,这一点大家伙都知道了,但为什么是“十八”呢?

因为十八代表圆满,是大盈之数,而另有大亏之数的招式,和“十八”只相差一,那便是十七招黯然销魂掌。

这是陈墨先生提出的,也暗合郭靖的完满人格和杨过的命运多舛。

而“降龙十八掌”的名讳又出自《易经》,这点大家都知道了,诸如见龙在田、亢龙有悔,是掌力,也是人生哲学。

“黯然销魂”四字出自江淹《别赋》,这在书中是有提及的,取的是江淹《别赋》中那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之意。

从这些文学中化用而来的武学招式,其实在《书剑恩仇录》里头就有,陈家洛最后学得的“庖丁解牛掌”正是从《庄子》里引申的,到了《连城诀》里有“唐诗剑法”,《天龙八部》里有“凌波微步”,《侠客行》里有出自李白《侠客行》的“侠客行神功”,等等。

当然,金庸小说里用“易”的地方处处都有,在《书剑恩仇录》里就有了。

张召重潜心思索,过了一会,道:“要是你变招快,我自然来不及躲,我发‘鸳鸯腿’攻你左胁,使你不得不闪避收招。”袁士霄哈哈一笑,道:“这招不错,当今武当门中,多半武功以你为第一。”张召重道:“我随即点你胸口‘玄机穴’!”袁士霄喝道:“好!攻势绵若江湖,的是高手。我踏西北‘归妹’,攻你下盘。”张召重道:“我退‘讼’位,进‘无妄’,点‘天泉’。”
顾金标和哈合台听他二人满口古怪词句,大惑不解。哈合台一扯滕一雷的衣襟,悄声问道:“他们说的是甚么黑话?”滕一雷说道:“不是黑话,是伏羲六十四封方位和人身穴道。”顾哈二人这才明白,原来这两人是在嘴头比武,从来只听说有“纸上谈兵”,如此口上搏斗却是闻所未闻。
只听袁士霄道:“右进‘明夷’,拿‘期门’。”张召重道:“退‘中孚’,以凤眼手化开。”袁士霄道:“进‘既济’,点‘环跳’,又以左掌印‘曲垣’。”张召重神色紧迫,顿了片刻,道:“退‘震’位,又退‘复’位,再退‘未济’。”
哈合台低声道:“怎么他老是退?”滕一雷向他摇摇手。只听两人越说越快,袁士霄笑吟吟的神色自若,张召重额头不断渗汗,有时一招想了好一阵才勉强化开。关东三魔均想:“倘若真是对敌,哪容你有思索余地,只要慢得一慢,早就给人打倒了。”
两人口上又拆了数招,张召重道:“旁进‘小畜’,虚守中盘。”袁士霄摇手道:“这招不好,你输啦!”张召重道:“请教。”袁士霄道:“我窜进‘贲’位,足踢‘阴市’,又点‘神封’,你解救不了。”张召重道:“话是不错,但你既在‘贲’位,只怕手肘撞不到我的‘神封穴’。”袁士霄道:“不用手肘!你不信,就试试!小心了。”右腿飞起,向他膝上三寸处“阴市穴”踢到,张召重反身跃开,叫道:“你如何伤我……”语声未毕,袁士霄右手一伸,已点中他胸口“神封穴”。张召重胸口一痛,立时咳嗽不止,忙伸手在左胸推宫过血,咳嗽方停。袁士霄笑道:“如何?”

金庸似乎很喜欢这种玩法,相同的笔法在《天龙八部》里也有。

“那男子约莫四十岁上下,相貌俊雅,穿着书生衣巾。那女的年纪较轻,背向着我,瞧不见她的面貌,但见她穿着淡绿轻衫,烛光下看去,显得挺俊俏的,他奶奶的……”他本来说得甚是斯文,和他平时为人大不相同,那知突然之间来了一句污言,众人都是一愕。崔百泉却浑没知觉,续道:“……我一口气杀了三十几个人,兴致越来越高,忽然见到这对狗男女,他奶奶的,觉得有些古怪。蔡庆图家中的人个个粗暴凶恶,怎么忽然钻出这一对清秀的狗男女来?这不像戏文里的唐明皇和杨贵妃么?我有点奇怪,倒没想动手就杀了他们。只听得那男的说道:‘娘子,从龟妹到武王,不该这么排列。’”
段誉听到“从龟妹到武王”六字,寻思:“甚么龟妹、武王?”一转念间,便即明白:“啊,是‘从归妹到无妄’,那男子在说《易经》。”登时精神一振。

而甚至“凌波微步”也是由六十四卦引出来的。

咦,想到《倚天屠龙记》里的两仪剑和反两仪刀法,《飞狐外传》里的四象剑。这当然是出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了。

再往下就是东南西北中五方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了,想必大家都想到华山五绝了吧,没错,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名号是根据五行来的。

东邪黄药师,“藥”中是“木”,东方属木,青色,所以黄药师都是青袍,同时他的妻子冯蘅、女儿黄蓉的名字里都有“木”。

西毒欧阳锋,“锋”中有“金”,西方属金,白色,所以欧阳锋“身材高大,身穿白衣,高鼻深目,脸须棕黄,英气勃勃,眼神如刀似剑,甚是锋锐,语声铿铿似金属之音”。

南帝一灯和尚,“灯”中有“火”,南方属火,红色,擅长一阳指。

北丐洪七公,“洪”中有“水”,北方属水,黑色,乞丐脏兮兮。

中神通王喆,“喆”中有“土”,中央属土,黄色,道士黄冠。

五行的梗后来在《倚天屠龙记》的五行旗里也有过,这里不赘述了。

哦对了,黄裳的名字都出自《易·坤》:“六五:黄裳,元吉。”

顺带一提,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起名,要么名字的意义和人物相符,要么名字的意义和人物相左,颇为有趣,前者比如“乔峰”(乔装)、“段誉”(名誉)、“虚竹”(虚名),后者比如“游坦之”、“林平之”、“胡逸之”、“岳不群”等。

是了,黄裳是历史人物,可历史上的黄裳这么给自己起名字时,有没有借用《易》呢?我想是有的。

王喆也是历史人物,正如段誉一样,金庸借他们名字的寓意正好化用。

令狐冲和任盈盈的名字“冲”、“盈”相对。

提到《笑傲江湖》了,下面我们聊一聊它奇特的回目问题。

比如《笑傲江湖》的回目缘何是两个字?缘何《笑傲江湖》的回目如此之怪?

“笑傲江湖”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一首曲谱,这部曲谱就叫做《笑傲江湖》,而熟读原著的人都知道,《笑傲江湖》改编自一部失传的曲谱,《广陵散》。

《广陵散》是什么样的曲谱?直接百度之,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我们再来看看《广陵散》具体是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开指一段,小序三段,俱名止息。
大序五段(井里、申诚、顺物、因时、干时)。
正声十八段(取韩、呼幽、亡身、作气、含志、沉思、返魂、狥物、冲冠、长虹、寒风、发怒、烈妇、收义、扬名、含光、沉名、投剑)。
乱声十段(峻迹、守质、归政、仇毕、终思、同志、用事、辞卿、气衔、微行)。
后序八段(会止息意、意绝、悲志、叹息、长吁、伤感、恨愤、亡计)。

所以《笑傲江湖》的二字回目其实是和《广陵散》一脉相承的,这也是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回目上一定要用二字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笑傲江湖》要用《广陵散》?因为《广陵散》说的是聂政的故事。

聂政是刺客,《笑傲江湖》是侠客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权力的厌恶。

一脉相承。

说回目了,柏梁体的《倚天屠龙记》和沿用祖上的《鹿鼎记》被很多人诟病了,《天龙八部》很多人称颂,我都不提。我这里谈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连城诀》。

先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回目对比。

《射雕英雄传》是“传记”,是写的“英雄”;《神雕侠侣》是“传奇”,是写的“侠侣”——前者厚重,后者轻灵;前者侠为主,后者情为主。所以在这两部书的开头和结尾就明显有了对比——

《射雕英雄传》的开头是张十五说书用的是一首诗,“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而结尾也是一首诗,“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神雕侠侣》的开篇则是一首词了,“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掉远,离愁引看江南岸”,当然结尾也是一首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除了开头的引用,还有其他地方这两本书有着明显可比较的地方。《射雕英雄传》开头是国破家亡的说书、结尾是战事纷飞的感慨,《神雕侠侣》的开头的欢歌笑语的采莲和结尾的触景伤情的悲伤。

问,还有吗?答,有。《射雕英雄传》一开始出现的主要人物,是杨铁心和郭啸天,是避世而来,紧扣时代;《神雕侠侣》一开始出现的主要人物,则是武三通与李莫愁,是为情而来,因爱生恨。

这个对比反映的两本书的故事架构和回目有什么关系呢?仔细比较一下回目,就会发现两本书对应的回目是《风雪惊变》、《弯弓射雕》、《大军西征》、《是非善恶》等VS《风月无情》、《玉女心经》、《白衣少女》、《离合无常》、《情是何物》、《生死茫茫》等,缘何二者均为四字词语却风格差距这么大,我想上面的话已经给出答案了。

我最喜欢金庸小说的回目有二,一是《笑傲江湖》,潇洒、凌厉,另外就是《连城诀》了,古朴、凄厉。

《连城诀》的回目《乡下人进城》、《牢狱》、《人淡如菊》、《空心菜》等,就好像随口道来的……

说书。

是的,用一个词的话,就是“说书”,这种说书充满着下里巴人的气韵,不是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是那种苍凉古朴,完全贴切《连城诀》的气质。

回目说过了,咱说说金庸小说的书名。

《碧血剑》为什么叫《碧血剑》?

“碧血剑”,压根就不是一把剑的名字。《碧血剑》的后记里头是这么说的:“《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袁承志的性格并不鲜明。不过袁崇焕也没有写好,所以又写了一篇《袁崇焕评传》作为补充。”

袁崇焕,庙堂。在金庸/《碧血剑》/《袁崇焕评传》的体系下,他是一个受冤枉的忠臣。

“碧血”是什么?《庄子·外物》: “苌弘死於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歌以当哭,留碧血於他年;古直作今,续骚魂於后代。”

夏雪宜,江湖。“剑”是最能代表诗意的江湖的,虽然武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兵器,但是“剑”本身,就代表着江湖。

古书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而“剑”在古代的另一种称呼,“铗”,则同样是“侠”的原型。所以“剑”,代表的是“江湖”,是“大侠”,是夏雪宜。

所以,为什么叫做“碧血剑”?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了,不是因为有一把叫做“碧血”的剑,而是“碧血·剑”,说的是“袁崇焕·夏雪宜”。所以“碧血剑”的主角,一定是继承他二人遗志的,袁承志。

同样的发生在《倚天屠龙记》上面,诸位都晓得倚天剑,也都晓得屠龙刀,诸位自然也都知道倚天剑里是武功秘籍,屠龙刀里是兵法韬略。

可是诸位是否知道为什么如此呢?

“倚天”就是宝剑的意思。

“三十六峯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安得倚天抽寳剑,把汝裁为三截。”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倚天剑从一开始归属就在郭襄,后来一直在峨眉派手上,它代表的是江湖,是侠客。倚天的意思是,惩奸除恶。

那么“屠龙”呢?“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这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屠龙刀里头是《武穆遗书》,它一开始在郭破虏手上,是抗击蒙古的,后来兵书在朱元璋手上,一直是权力的交替。

这同样是庙堂/江湖的二元结构,与《碧血剑》一样。

紧接着的“天龙八部”(佛教用语)、“侠客行”(李白)、“笑傲江湖”(《西游记》原文,象征自由)大家都晓得了,我也不再多说。至于《鹿鼎记》,书中第一回的“鹿死谁手”、“问鼎中原”就气象宏大一目了然了。

再扯点啥呢?

就说金庸的背景设定吧,其实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是沿用了《水浒传》和《说岳全传》的设定的。你看郭靖的老祖宗,那是《水浒传》里的郭盛,再看杨康的老祖宗,那是历史上的杨再兴,而在《说岳全传》里,杨再兴的祖上是杨延昭。

这就有意思了。

《水浒传》里的郭盛等梁山好汉和黄裳去征明教教主的方腊,郭盛的后人又学了黄裳的武功,明教的后辈张无忌又接了郭盛、杨再兴的班。而杨再兴打的金兀术的爸爸是萧峰的兄弟,萧峰的祖上可能和杨再兴的祖上打过。

哈哈哈一笔糊涂账,还没算上大理呢。

哈哈,我们继续玩。

可以玩一玩梁羽生和金庸的关系,比如《云海玉弓缘》和《倚天屠龙记》的关系等等,以后专门写文章说。

最后说一说我不喜欢的两个历史梗。

一是天地会和沐王府的争执。这是金庸移花接木了,沐王府是永历麾下,可是天地会就不是了吗?

天地会隶属于台湾郑氏,诚然郑成功是隆武朝廷的,但他后来归顺了永历,在台湾被攻克的那一年还奉永历为主,自称“永历三十七年”。

金庸在《鹿鼎记》里将天地会变成了拥唐(隆武),沐王府拥桂(永历),从而试图说明内部斗争倾轧。

可是、可是这是子虚乌有的啊,这两个势力本就是一体,金庸这个改动比吴六奇的改动还令人不舒服。

另外就是黄宗羲的事情,我知道金庸写黄宗羲是为了反映遗民的顽固,但方向完全错了。

晚明时期,纵使朝堂上没有改革的气象,但在黄宗羲一干人心中,早有了改革的气象,思想的新潮,黄宗羲从日本归来后就不再抗清,写就了《留书》,也就是《明夷待访录》的原稿,当时他已经有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不再奉朱家为主。

这也是他尊康熙为“圣天子”的原因。这一行为很多人不理解,吕留良就是如此,因此他早在康熙初年就与黄宗羲绝交了。

是的,绝交了。

既然绝交了,哪来的《鹿鼎记》开篇?既然绝交了,哪来的《鹿鼎记》结尾?

我不知道金庸是故意显示荒诞还是故意忽视。如果是故意显示荒诞,那么这个故事发生的土壤就是错的,中华文化就不是那个样子,可金庸偏偏又说“在康熙时代的中国,有韦小宝那样的人物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是故意忽视,那就令人不满了。

抱歉,有点激动,我极为推崇《鹿鼎记》的文学价值,但同时我也极为反感金庸主题先行下对《鹿鼎记》的编排,以后有机会撰文叙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