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岁了,你的前途在哪里 ▍南都好书单

 方略书院 2015-10-16

年轻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是还有希望。

中国人有句话叫三十而立,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很多人在三十的关头会比较迷茫,一来自己的前途看不到方向,二来后面的年轻人一波一波地往上涌。

自己的体力精力都开始下滑,生活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和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轻人比起来,竞争优势显然下降很多。

如果层次上不去,就有可能慢慢丧失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一件让人很恐慌的事情了。

不光是他们恐慌,就是我自己想起来,也很有些恐慌。

假如没有当年的一些选择,如果现在没有抓住一些机遇,今天的处境还真让人感到后怕。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值得一提的,至少可以分享一些我自己看到的和经历过的事情,给大家一些方向和指导。

有些朋友跟我说:大熊老师,我也向你学习,每天都在写东西,为什么我写了几天就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呢?我一般先要问问他为什么写。

一般的答案就是,也想做一个厉害的自媒体,然后赚钱。

这样的年轻人蛮多的,有些还是90后。然后我就会跟他们说,我差不多积累了10年,做了很多的行业,学习了很多的知识,最后贯通了,才可以不断地生产内容,同时,我也并没有辞职去专心写作,而是依旧在工作,在第一线不断挑战新的高度。

所以,想要不断地输出内容,一要有长期的积累,二要有不断的实践。想要输出的不仅仅是内容,而是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去指导别人,那就要有更深刻的思考和经验。这些东西无法速成,也绕不过去。

所以,先不要操之过急地想直接一步去做老师,甚至做大师,去包装自己,这些都是空的。

我一直说,比你有钱的人不会比你傻,你想做的事情,是很多人都想过的、做过的,至少是见过的。

你能忽悠的,只能是级别档次比你低的人,你和这些人接触得越多,你的层次也会随之下降。

虽然人也走,磨也转,到处也都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却不会有什么沉淀和收获。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然后就会有“我三十岁了,应该去干什么?”的恐慌。

所以,先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和方向是第一位的,想靠忽悠别人,通过什么圈子文化来一步登天的人,最后只能是白白浪费青春。这就是最简单的人性弱点——热衷于走捷径。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提升和积累,如何寻找机会成长。

我可以提供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光干活儿不要钱。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工作不是特别忙,经常会免费帮助一些朋友和企业写一些文案和策划上的东西,也许做得不太好,但好在我是免费的。

因为我免费,做得又还可以用,大家也愿意介绍别人来找我帮忙。而你帮的忙多了,你对各行各业的了解也会增加,也会有很多人开始认可你的能力,最后,大家也就愿意给你钱。

我从中收获的更多的是行业的知识和管理的逻辑,这对我之后做的很多事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就好像是电脑的多线程,别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做了很多事情,在时间一样的情况下,成长则加速了几倍。

很多人做了一点事情,有一点成绩,就开始到处挖空心思去收钱。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就是交易,你不收钱,收获的就是人情和可能的下一个机会。而你收了钱,那么就是银货两讫,大家互不相欠,人家有更便宜的,就会去找别人了。

钱是死的,永远没有机会重要,如果能赚几百万,那自然拿钱最好,如果只是千儿八百,就不如送个人情,换个机会。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非常好做,但简单不等于容易,很多人就在这么一点儿钱上,怎么也绕不过去,后来的路就越走越窄了。

三十而立只是之前积累的爆发,它是一个积累的结果,不是一个时间的结果。这个积累需要你有明确的目标,不懈的努力,痛苦坚决的抉择取舍加一点天分和机会。

比如说我一直在写博客,坚持写了两年,遇到了自媒体这个大机遇,让自己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在博客时代,有些文章得到了刘强东等大佬的认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而让我抓住这些机遇的,则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这个结果的取得,则是来自于前面几年的辛苦积累。

之前,我也怀疑做的很多事是不是白做了,很多人没有给我钱,是不是我损失了。目前看来,他们给我带来的成长,是我现在收获的主要原因。

《窃听风云2》有句台词我很喜欢:“年轻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是还有希望。”

而现在的收获,就是当年的希望。有希望,就有勃勃生机,不要去做那种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做不了,还什么都不服气的人。

《一代宗师》有句台词很有道理:“功夫就是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躺下。”

向对的人学习,哪怕你不喜欢他,承认让自己躺下的错误才有成长的可能,哪怕自己不甘心。

《格局逆袭:普通人的制胜之道》

作者:万能的大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