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苏轼与《叶嘉传》

 赤足千里912 2015-10-17

 苏轼与《叶嘉传》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是一位著名茶人。品茗论茶尤精,有不少论茶名句广为传颂。他熟悉茶史茶功,精于品茶论茶,甚至还亲自种茶,常以茶喻志。他对茶的热爱与精通,并不亚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才会留下“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咏茶之绝唱!

 

苏轼与《叶嘉传》

苏轼画像

茶,战睡魔,助诗清,是苏轼生活中不可或缺乏物。他在外出时曾“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深夜创作时更是“煮茗烧栗宜宵征”。即使在睡前睡后,他也离不开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甚至在梦中也见到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相伴而饮之。并在醒后用回文诗(顺读倒读皆成诗)《记梦回文二首》记下梦中饮茶情景,堪称文坛一趣:

《记梦回文二首》之一  原诗

配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睡碧衫。

歌喉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记梦回文二首》之一  倒读诗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喉歌。

衫碧睡花馀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配。

《记梦回文二首》之二  原诗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记梦回文二首》之二  倒读诗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苏轼曾先后在密州、徐州、湖州、杭州、颍州、惠州、儋州等地为官,因而对各地名茶相当熟悉。他自称“尝尽溪茶与山茗”。可见于他茶诗中的各地名茶有:杭州的白云茶,湖州的顾渚紫笋茶,绍兴的日铸雪芽茶,福建的新饼茶、壑源茶,江西的焦坑茶、双井茶,四川的月兔茶,湖北兴国的桃花茶等等。至于采茶制茶、点茶品茶,他更是一一在行,描写起来绘声绘色、情趣盎然《水调歌头》词云: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枪旗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辗,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苏东坡在词中用写实的手法先叙述建溪名茶在雨后茁壮成长,争相露尖,独领春色,转而笔点茶叶制作的道道工序,“紫云堆、黄金辗、绿尘埃”,形象而富于生动,再写宋代斗茶用的龙团茶在黑釉兔毫茶盖中的情景。如此品茶,岂只是饮之能战退睡魔?正如卢仝所言:“飘飘然羽化而登仙,蓬莱山在何处。”

苏轼精于烹茶,对水器尤为讲究。他认为“精品厌凡泉”,好茶必配以好水。“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贵从活火发新泉”。用水应选名泉、新泉,且最好取其深清部分,这与陆羽的择水观是一致的。在器方面,苏轼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应选用“定州花瓷琢红玉”(即定窑兔毛花瓷,又称“兔毫盏”)。在宜兴时,苏轼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壶”,一直沿用至今,人称“东坡壶”。煎茶时,苏轼对煮水的火候十分讲究,甚至到了“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的地步。他认为水煮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时最能引发茶香。“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苏轼对茶,也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了。

苏轼与《叶嘉传》

杭州西湖畔苏轼塑像

苏轼喝茶、爱茶,还基于他深知茶的功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他在杭州任通判时,一日,以病告假,独游湖上净慈、南屏、惠阳、小昭庆诸寺,是晚又到孤山去谒惠勤禅师。这天他先后品饮了七碗茶,颇觉身轻体爽,病已不治而愈,便作了一首《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诗中作者自喻为维摩菩萨和谢灵运。通过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对比,通过示病者原不病,在家人巳忘家的对比,形象地勾画出自己飘飘欲仙的感觉。后二句更是借用魏帝服一丸药而身体生羽翼、卢仝喝七碗茶而两腋习习清风生的生动事例,说明自己喝了七碗浓茶后真有些羽化成仙的感觉了。“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还常被人引用,表明喝了茶后,药也不用吃了。

苏轼的茶诗中还每每提到用茶来洗去瘴气,“若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他既用茶来治痢腹痛,还坚持用茶漱口以坚牙齿。他在《漱茶说》中说:“除烦去腻,世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殆不少。昔人云:‘自茗饮盛后,人多患气,不复病黄,虽损益相半,而消阳助阴,益不偿损也。’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漱,不觉脱去,不烦挑剂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然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不常有,间数一口啜,亦不为害也。此大是有理,而人罕知者。故详述云。”苏轼对茶功之运用,由此可见一斑。

苏轼一生仕途多有坎坷,他常以茶喻志,突出个人的人格品质。当看到封建官吏对茶农苛征重敛时,他讥讽是“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并呼号:“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幽痏”他对社会上用茶来钻营权问的人十分鄙视,自言:“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他借咏茶来抒发人生感慨,作有120句的咏茶长篇《寄周安孺茶》,诗中他感叹“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希望自己能“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鹊”。

更有意思的是,苏轼曾为茶作过一小传,取名《叶嘉传》。文中他结合茶性,借茶喻人,既反映了宋人的饮茶方式和对茶的认识,又寄寓了作者个人终生郁郁不得志的苍凉。

 叶嘉传(全文)

宋·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当饮其惠矣。”茂先薨,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 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遣使臣督促。郡守曰:“叶先生方闭门制作,研味经史,志图挺立,,必不屑进,未可促之。”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遇相者揖之曰:“先生容质异常,矫然有龙凤之姿,后当大贵。”嘉以皂囊上封事,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耳,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为险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因诫小黄门监之。有顷报曰:“嘉之所为,犹若粗疏然。”上曰:“吾知其才,第以独学未经师耳。”嘉为之屑屑就师,顷刻就事,已精熟矣。上乃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曰:“吾属且为之下矣。” 计欲倾之。会天子御延英,促召四人,欧但热中而已。当时以足击嘉,而平亦以口侵凌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欧阳悔曰:“陛下以叶嘉见托,吾辈亦不可忽之也。”因同见帝,阳称嘉美,而因以轻浮善之。嘉亦诉于上,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令人爱之。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朝廷宾客,遇会宴享,未始不推于嘉,上日引对至于再三。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虽言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顾左右曰:“始吾言嘉刚劲,难用,今果见矣。”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既而曰:“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喜甚。以手抚嘉曰:“吾渴欲见卿久矣。”遂恩遇如故。 上方欲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以兵革为事。而大司农奏,计国用不足。上深患之,以问嘉。嘉为进三策,其一曰:榷天下之利,山海之资,一切籍于县官。行之一年,财用赡,上大悦。兵兴有功而还,上利其财,故榷法不罢。管山海之利,自嘉始也。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嘉子二人,长曰抟,有父风,故以袭爵。次子挺,抱黄白之术,比于抟,其志尤淡泊也。尝散其资,拯乡闾之困,人皆德之。故乡人以春伐鼓,大会山中,求之以为常。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民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民虽彩,,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夫先王用于国有节,取于民有制。至于山林川泽之利,一切与民。嘉为策以榷之,虽救一时之急,非先王之举也,君子讥之。或曰:管山海之利,始于盐铁,孟孔仅、桑弘羊之谋也。嘉之策未行于时,至唐赵赞始举而用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