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德树| 我们与传统观念相距的越来越远

 汉青的马甲 2015-10-17

?????



著名画家杨德树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杨德树,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简介:杨德树,又名大树,天津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1960年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曾兼任教务处长,主讲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有《摇篮》《热风》《特使西行图》《贵妃遗韵》及连环画《地道战》(合作)获第三届连环画二等奖。出版有《中国工笔人物画画法图集》《 中国古代人物画线描集》《中国工笔仕女画画法图集》《永乐宫壁画线描集》。



  [天津美术网]:您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都有研究,这些研究对您的绘画都有哪些帮助,您的绘画中是否也吸收、借鉴了以上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元素?


  [杨德树]:这是一个题目了,是关于古代人物画对于现当代人物画发展的关系。这是一个我们教学上所从事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什么要去临摹和研究古典,为什么要去刻画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知识是有着严格的继承性的,先人们怎么做,他们留下了哪些成果必须在知道了以后在作为自己的知识的起点,用这些知识去发挥自己的理解,所以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研究古典人物实际上就是为了承前启后,现在有许多东西因为受写形的影响,对于心理和意象的处理的观念越来越淡漠了。都知道中国画在第十一届美展上就发现中国画写意的东西太少工笔的东西太多了,我认为不是工笔写意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我们与传统的观念相距的越来越远了,它的特点表现的就是写实化。现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发展倾向就是写实的力量用得太多,这也是一个教学的过程。50年来我们的重要课题就在当代中国人物画是应该怎么样去改革。像我刚才说的,我们教学的五十年是一个国家的课题,这个国家的课题的中国人物画当今应该怎么做?必须研究中国古典人物画,老一辈和先人们是以什么样的观念去画的,我们当今有哪些观念是需要保持的,我说的这种保持是保持最精华的,保证了我们血脉相传的最根本的东西 ,必须留下来,这是观念的问题。但是它还必须通过绘画来表现。用绘画来表现就体现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也有技巧,传统技巧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当代人、老一辈发现了中国古典人物画对于人的写实是不够的,这个观点在徐悲鸿先生那里已经反复表示了这样的一种态度,所以要研究西方的写实,这是一个观念。


杨德树作品《鸣驼千里故乡情》


杨德树作品《平沙落雁》


杨德树作品《沃土迎春》


杨德树作品

  我们教学上,我在80年代、90年代以前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就是写实的问题,同时还有一点我们也对同学们进行了引导,叫写意的观念。能不能写实是一关,写实做到了就进入到如何写意。在写实的努力上我们反复的用直接写实跟参照西方古典主义。西方的写实徐悲鸿先生已经做了指导了,他将西方的素描观念引入到了中国,中国人能不能写实?通过这四十多年的努力,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经证明了我们可以用中国的毛笔画的很像、很准确。所以我说徐悲鸿先生可以放心了,但是在说这个话的时候我们的第二个课题还没有认真的去考虑。我们年轻的老师在工笔写实主义、线描写实上可以说无与伦比,大家都追求他,形成一种趋之如骛的潮流,但是谁也没有他画的这么的生动,那么感人。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看看我们的整体创作,从展览会上以及全国的大展上大家都在是写实而且趋向于一种形式的写实,当然是多种因素形成的这一点,哪位画得最好大家心里都很明确,我们的写实水平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们有共同的课题没有解决,中国的意象、画外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所以这就是一个课题。写意观我们还没有研究进去,到底是什么?怎么对待现实?怎么“眼前景象须直追,稍纵即逝”?“闭目如在眼前,下笔如在笔里”看到的形象内转化成为画出来的心象,意象就是把现实的东西转化成你心里想的东西,表现的这个形象既是你想象的,又是你要借题发挥的,表现一种形态、一种情状、一种历史时代。所以这个又是对写意的研究。这是当前我们大家需要共同探讨的。谈到中国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意象性,写意究竟是什么,有许多的理论,其实重要的一点就是,古典人物画就是我们直接的参照,可以引导我们去思考,但是我们不能将类似敦煌壁画这类东西都搬到现在。我们离不开这样一条道路,但是缺乏这一点,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理解的重视。


杨德树作品


杨德树作品


杨德树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