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岁”恐慌症

 汉青的马甲 2015-10-17

不愿意变老的背后藏着的是一颗不甘的心。不甘愿一年一年毫无成就感地虚度光阴,不甘愿被时光摧残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娇美容颜,不甘愿青春逝去留下的只是惘然和叹息。



“30岁”恐慌症


文丨袁筱鱼:「经典短篇阅读」专栏作者


好友L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85年的她最近寝食难安,老做不靠谱的梦。比如梦见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与三俩朋友合伙开起了公司;梦见遇到男神两情相悦,轻松告别单身;梦见恍惚中发现自己身份证上写的是1990年,而非1985年……她手舞足蹈地跟我述说梦境里的美好,表情夸张而热烈,像个充满了天真的孩子。述说末尾,叹了口气,来了一句“哎,要是真的该多好啊!”


我“扑哧”一下乐了。30岁,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记得对我特别好的一位老师曾经跟我说,她29岁的时候开始莫名恐慌,特别害怕30岁的到来,一旦迈过了“30”的门槛,好像一切又都恢复原样,该怎样还怎样。等这位老师快要40时,我问她是否害怕“40”岁,她摇了摇头说,量变难道非得到质变的时候才痛吗?

我把这番话告诉L,L如梦初醒。


的确,时间是公平的使者。从我们出生起,不管我们向前或不向前,年龄只增不减。平时可能毫不在意,却在到达某个标签(30岁,40岁,50岁……)附近的时候,开始自我审视,自己的状态是否符合社会给予这个标签的定义。


在我12岁那一年,开始有了非常强烈的对美的渴望和追求。经常偷穿我妈妈的高跟鞋,涂她的粉底和口红。我跟妈妈说,你要每天帮我梳不同造型的辫子,帮我打扮地漂漂亮亮。也正是那一年,我升到六年级,需要为初考做冲刺。有一天,我让妈妈帮我剪掉后面开叉的头发,结果她却快速而利索地把我的长发剪去了一大截。等我回过神,伤心、委屈、不解一股脑齐上,尖叫着口不择言骂了妈妈。妈妈扇了我一巴掌,那是我记事以来她第一次打我。她说,我知道你爱美,可是要适度,现在你还只是个上学的孩子!我嘤嘤嘤地哭了许久,捂着红红的脸颊,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这番话。


曾经,多么渴望摆脱“孩子”这个字眼,想着尽快长成20岁,拥有一双真正属于自己的高跟鞋。而真正到了20岁那一年,终于可以穿上高跟鞋了,却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兴奋和喜悦。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总是在不恰当的时候追求别样的美。就如20岁时走成熟路线,老气横秋地指点江山,到接近30岁时却穿着公主裙走清新粉嫩路线,卖萌发嗲一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还很年轻的姿态。恐怕,这样的矛盾恰恰反映出了我们心理的成熟度跟不上事实上的生理状态。我们总是说,心态很重要,自我意识很重要。但是,如果单单靠做虚幻的美梦和无力的粉饰之举,恐怕改变不成,反而成了他人的笑柄。


我们知道,林志玲很美,而且声音很嗲。然而,林志玲的美从来不是靠发嗲维系的。从1998年拍MV开始,她打工当模特;不怕遭受拒绝多次到国立故宫博物院谋职;曾在拍摄宝侨家品的广告时不幸从马背上摔落并被马蹄踩伤,但不久后便全面复出;转向演艺之路中,努力学习,突破“娃娃音”等各种自身缺点;近几年还坚持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代言和义卖等。你看得到她的美,却忽略了她美丽背后的努力和坚持。还有一点,据说她不管多忙,每天晚上坚持敷三种不同功效的面膜方才罢休。你有么?


不愿意变老的背后藏着的是一颗不甘的心。不甘愿一年一年毫无成就感地虚度光阴,不甘愿被时光摧残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娇美容颜,不甘愿青春逝去留下的只是惘然和叹息。最关键的是,害怕自己目前拥有的配不上这厚重的年龄。


可是啊,才30岁,你凭什么就觉得自己老了?笑起来的眼角纹吗,还是终日不散的黑眼圈,抑或是微微凸起的小肚腩?这些小问题明明靠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就可以改善的,你为什么不坚持试试?


今天在出差的动车上,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说目前的工作让自己非常懒散却又异常疲惫。我不解。他说,因为工作氛围总体太松散,让自己不得不受影响,像一只温水中的青蛙,越来越安逸;可是内心的斗志时不时会出来扯一扯脑部神经,让自己难以安心继续待下去。我说,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不去别的公司挑战一下呢?他说,我已经30来岁了,如果年轻5岁,我肯定跳槽!我只问了一句,5年前难道你没有想过跳槽吗?他默然。


相对现在的你而言,你一定认为,五年前的你年轻许多,多许多的可能性。可是,当时的你也许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年轻,相反你会觉得自己已经25岁了,不小了,该稳定下来了,该找个人结婚了,跳槽的事暂先缓缓吧。所以,思前想后,你终究没有踏出改变现状的步伐。你把改变的希望寄托在了日后,期待某一天,自己遭遇了神人指点,或者天上掉下一块馅饼砸到自己头上。不料,生活不惊不喜地向前,转眼间,你就到了“可怕”的“30岁”。继而,在恐慌的同时,用“我已经30岁了,人生已禁不起大起大落了”这样的话来作为突破现状的挡箭牌。


二三十岁,在漫漫人生长河中,是多么年轻的一段。9月份,今年已42岁的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宣布辞职,还发表了一篇文章《生命的后半段》。她说,“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其实,只要好奇和勇气还在那里,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42岁尚且可以离开工作了18年的央视,你才30岁,为什么不能离开让你行尸走肉的工作环境重新挖掘自己?


永远不要用早知道这样的句式,也不要叹息逝去的岁月多么不堪,幻想倒流的时光多么美好。问题其实不在时间,也不在年龄。问题只在于你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什么。诚然年龄不可更改,可是逐步累积的经历、学问和见识却不仅能改变肤浅的容貌和气质,还能调动体内所有美好的细胞,让一切在潜移默化中焕然一新。当你发现这个世界如此惹人喜爱,值得自己温柔相待之时,你便已是人生赢家,又何来烦心之事哀怨之辞呢?


可是,如果你自己都把可能性封死了,又有谁还能拯救得了你?

作者丨袁筱鱼:「经典短篇阅读」专栏作者,非著名记者,非主流编辑。敏感脆弱,但无比热爱生活;充满童心,向往单纯美好的一切。

原创作品丨欢迎分享丨其他平台转载请先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