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沽记忆】远去的蓟运河摆渡

 汉沽老潘 2015-10-17


                 【汉沽记忆】远去的蓟运河摆渡

                                             2015-10-17 冯伟

蓟运河是汉沽人的“母亲河”。从宁河区董庄乡东升村南,至清河农场后港,为蓟运河汉沽段。此段地处下游,全长28公里,河床宽约260米,深约5.5米,流域面积111.9平方公里。

汉沽最早的公路大桥始建于1969年。而此前,渡口是联系蓟运河东西两岸最常见的交通枢纽,要去河对岸,全靠人工摆渡,费时费力。民间流传 “最累不过脚夫,最苦不过船夫”的顺口溜。

据老人描述,旧时物质缺乏,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坐摆渡为渡者付资,需要购票,一张票能上一个人或一辆自行车,票价一般也就几分钱。当时的摆渡工具,是一条吃水很深的平板大船,在几个专业船工的操作下,往返于两岸,摆渡行人、自行车、牲畜、物资等。也有的渡船不用桨,于河道两侧用泥土各搭建一个基桩,中间牢牢地系上一根长长的钢丝绳,渡船工人分站在船舷的两边,一人手拉钢索,一人手持长篙支撑河床奋力向对岸缓缓驶去。

1995年出版的《汉沽区志》记载,蓟运河汉沽段共有渡口11处,始设于清代的4处,民国的3处,新中国成立后4处。其后因建公路桥、铁路桥,渡口相继停用,目前仅余西孟村一处。




汉沽渡口的详细资料如下:

.

1、大马杓沽渡口,人渡,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设立。

2、孟家庄(今西孟村)渡口,人渡,清乾隆年间设立(一说明代)。

3、李自沽渡口,人渡,乾隆年间设立,具体时间不详。

4、留庄渡口,人渡,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设立。

5、李公庄渡口,车渡,清末民初设。

6、崔兴沽渡口,人渡,清末民初设。

7、后勾楼沽(今后沽),人渡,清末民初设。

8、茶淀渡口,车渡,1956年设。其中4-8,于1970年津汉公路汉沽大桥通车后停用。

9、桥沽渡口,人渡,1961年设,1974年停用。

10、孟家??渡口,人渡,70年代初设,一年后停用。

11、汉沽大桥南渡口,人渡,1982年10月设,11月停用。

以上11处渡口,除汉沽大桥南渡口由市政工程处设置外,其余均由各行政村设立。

小小渡口票,保留着物质匮乏时期特有的沧桑感,印证着汉沽乡村的变迁。

如今蓟运河上大桥林立,交通运输畅通无阻,人工摆渡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小小的摆渡票证,也随蓟水涓涓东去,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时代就是这样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忆和怀想。


转自天津滨海藏报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