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不利则为水——用活血法治水肿

 红日春风 2015-10-18

 

8月7日,王某,女,51岁,小腹部胀痛不舒,反复五年,最近一个月出现脚肿,住院十一天,肿势未消,于是来任之堂找中医调。

老师边摸脉边跟她说,你这双手脉沉涩得很,血脉郁得厉害啊,以后要少吃面食鸡蛋。

她点了点头说,我有子宫肌瘤,但这不是我现在主要治的,我先要治脚肿跟肚子胀。

老师说,你这脚肿跟肚子胀,都是同一个原因,血脉不通畅。这脚肿我们不按水湿治,按瘀血治,脉濡缓为水湿,脉沉涩为瘀血。

那我这脚为什么会肿?

老师说,血不利则为水,你血脉运行受阻,不通畅,不顺利,循环不好,水湿代谢不出去,就会形成脚肿。

于是老师便用少腹逐瘀汤加味。

方药为:小茴香8克,肉桂5克,干姜10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元胡10克,没药10克,黄芪40克,香附10克,红藤20克,桑叶10克。3剂。

病人喝完药后,8月16日又来复诊,还带了其他病人来,说,大夫,你这药太管用了,我吃完完后,小肚子不胀了,排气后很舒服。我喝三天药后,这个脚肿就消了,小肚子再也不胀痛了,你看。

然后我们就在她腿上看了看,果然分上次比肿是完全消下去了,想不到没有用一味药去利水消肿,却这么快把水肿拿下,这也是超乎我们意料的。

原来治病不是治病名,而是治病因。能够把病因找到,加以治疗,效果是很明显的。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治水肿未必要健脾利湿,活血利水。

我们要看到水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病人脉沉涩,舌下络脉曲张,这明显是一个血瘀之象,那就应该舍表面的病症,取她里面的实脉。本着《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思路,直接调她脉象瘀血,这样血脉通利,水肿自消。

就像下雨后,满地都是水,你如果在地上把沟渠挖好,让水能够顺利地流到低处去,那这种水湿泛滥之象,立即就可以得到解除。可见治水不一定要治水,要治在沟渠。血脉流通的地方,就是沟渠,沟渠通畅,水肿就没法泛滥。

所以“大禹治水,堵不如疏”也是这个道理,目的都是把沟渠疏通开,这样就可以变水患为水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