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跤 中国跤被尊为国术,小编非常尊敬,不能独自完成这个文章。再次非常感谢双雄跤馆孙文景和孟庆磊的大力相助。格斗联盟网的教学区的中国跤教学视频都是双雄跤馆录制的。再次鸣谢双雄跤馆的大力支持和对中国跤的贡献! 双雄跤馆的李德顺教练(左)以及李德仁教练(右)两位教练出自中国式摔跤世家,均为全国冠军。 正文: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战事频繁,据《礼记·月令》记载: “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角力,即摔跤。 莫高窟中的摔跤记载 后经秦、两汉时代、两晋代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的发展,尤其是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角抵成为宫廷观赏和娱乐的主要节目之一,军队训练也多用角抵,民间更是盛行。宋代时期的摔跤则被称为“争跤”或“相扑”,在军队中选拔“相扑手”,逢会、节、宴为皇帝表演助兴,平时负责宫内侍卫。民间有摔跤组织角抵社,还出现了女子摔跤,《梦梁录》卷20即有《角抵》篇。南宋岳飞带领的岳家军的相扑遗风流传至今。在山西忻州地区,形成了“挠羊”风俗的摔跤活动。挠羊这个风俗非常有趣,这是一种以一只活羊做为奖品的摔跤比赛。“挠”在乡间解释为“扛”,“挠羊”就是扛羊,把羊拉走了。所以说,“挠羊赛”,就是赢或者输羊的比赛。用羊作为摔跤比赛的奖品,是汉族民间沿传下来的。 山西挠羊赛: 蒙古族建立的元代大为推广蒙式摔跤,即“搏克”,搏克的传入,对后世中原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摔跤活动有深远影响。直到清代,在满族原有“绊跤”的基础上,吸收蒙、回、汉族等民族的摔跤技术,发展成为臂、脚、腰三功结合,技巧与力量相统一的“善扑”。设立“善扑营”,即皇家摔跤队,为宫廷表演相扑取乐,定期与蒙古各部摔跤能手比赛,平时担任宫中守卫,称之为“官跤”。民间消遣娱乐性摔跤叫“私跤”,京、津、保各地多有私跤场,传授、交流跤技。 木兰围场中的争跤 民国时期,“善扑营”的解体使官、私跤合流,有的称为摔跤老师,有的在街头卖艺,在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保定马号、南京夫子庙等地是摔跤艺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民国初年,山东济南镇守使马良(字子贞)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提倡习武强身,保种御敌,倡导新武术运动,提倡摔跤运动,并著有《新武术率角科》一书,并积极推广摔跤在教育系统的普及,南京国术馆成立后,摔跤列为正式授课课程。在后续举行的国术考试、游艺大会、民国全运会等活动中,都有中国式摔跤的考试、比赛项目,使中国式摔跤得以在军旅、民间迅速推广、普及,也形成了北京跤、天津跤、保定跤、济南跤、山西跤、上海跤、东北跤的发展格局。 这就是中国跤的历史。现在中国式摔跤泛指我国地域内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开展的摔跤运动,例如蒙古族式摔跤“搏克”、藏族式摔跤“北嘎”、维吾尔族式摔跤“且里西”、彝族式摔跤“格”、回族/满族式摔跤“绊跤”、朝鲜族式摔跤“希日木”、哈萨克族式摔跤“库热斯”等。定义的话,现代中国跤是融合满、回族绊跤,汉族的角抵、相扑,蒙古族的搏克等多种摔跤技术的一种站立式摔跤运动,总之就是一个统一的名称,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区别于柔道,国际跤等跤种。可谓中华民族的瑰宝。 格 希日木
北嘎 库热斯 博克 争跤即双方运动员在对抗中,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寝技,不许击打,不许抓跤裤,在双方对抗过程中,任何一方除双脚之外的身体第三点着地(小德合跤绊除外,该跤绊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膝盖着地),即停止对抗,判输! 现在国内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山东、吉林、内蒙古、湖北、台湾等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俄罗斯、希腊、巴西、南非等地,也得到广泛的推广,受到各国摔跤爱好者的普遍欢迎! 国外爱好者摔跤大赛: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技术性”。中国跤的技术性体现在双方对抗中的各个方面。最直接的就是跤绊的多种多样性,俗话说中国跤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赛牛毛,从高起高落的披、揣、勾、别等,到技法细腻的小德合、里刀、耙子等等都能够体现出中国跤的技术性。又比如,在对抗过程中,双方头部和身体在进攻、反攻以及防守中所起到的作用等这些技术层面的细节尤其体现出中国式摔跤的技术性,这是独一无二的技术性。 第二,观赏性。就观赏性而言,中国跤同样领先于其他跤种。观赏性是建立在技术性层面之上的,正是因为中国跤有着千变万化的跤绊,才能让观赏者发现这种站立式对抗的美在哪里。常常让观众叫好的披、揣,勾子、扦别,倒地者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腾空、翻转,观赏性不言而喻。那么,中国跤还有一种美,就在于那种瞬间变化的细节动作,没有这种细节的铺垫,所使用的跤绊往往达不到意想的效果,唯有能够捕捉到这些细节的内行者才能感受到这种美。 第三,安全性。因为中国跤倒地即输,对抗中不会出现任何寝技,反关节技术,所以在对抗过程中,很少有严重的受伤出现。 第四,普适性。中国跤始终是一种近身格斗运动,对于其他格斗项目,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比如柔道,柔道中的很多技术动作均是来自于中国跤的技术范畴,只是在柔道中的名称不同于中国跤。另外,像如日中天的MMA运动,很多中国跤的技法同样能够借鉴到该项目中。 第五,实用性。凡是谈到格斗,技击项目,实用性都是必须的考核指标。中国跤也不例外,中国跤的摔法在不可避免的街头实战中往往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入,切,揣等等跤绊往往都有着不俗的战绩。 中国跤王王炎龙与日本刚力王交流中国跤技艺: 介绍完中国跤,继续咱们的分析。 本章是终结章了,所以咱们漫谈,不妨将介绍完的跤种都比较一下。 技术全面性来说:首先这个全面性,是技术多样性,重在多,不在精,各种技术都应包含的。统一了思想,就可以比较了。柔术柔道有地面技,是为最多。中国跤虽然“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赛牛毛”,但是它属于在拌摔上精,但是相比全身都有技术的自由跤来说,稍微欠缺了一些“广”(摔跤技法)。古典跤相对与这些跤种,是比较单一的。 技术的科学性,这个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四两拨千斤是一种中国武术的传统思想。中国跤当然不例外,正因为中国跤科学的发力,才能形成快摔,体现出高飘快脆的风格。而柔术和柔道更侧重身穿道服时的控制,在道服的一些小局限下,相对于中国跤对摔法精深的研习欠缺了一些。自由跤和古典跤更侧重力量,对于技巧的研究不如前三种跤法。 擂台的实用性。柔术居于榜首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格雷西家族的推广才得以把巴西的VALE TODO这种现代综合格斗雏形发扬光大。而且独霸UFC的擂台三年,足以说明,柔术在擂台上十分重要。你可以不学泰拳、散打,但是必须要接触柔术。其次就是带有地面技的柔道了,十字固女王、前奥运会柔道冠军隆达罗西称霸UFC女子雏量级。而且对于这种带有地面技术的摔跤技术,相对于其他跤种比较全面。尽管柔术和柔道是道服训练,跟无道服还是有一些差距,可是战术思想跟技巧都是可以经过练习适应无道服的(NO GI,无道服的英文)。所以柔术柔道排第一第二当之无愧。对于中国跤和国际摔跤,看法是这样的。中国跤因为其技术性,应该比国际跤靠前。但是,国际跤的力量是中国跤不能及的。而且自由跤技术比中国跤更全面,俗话说,一力降十会,所以在强大力量面前,技巧稍微逊色一些。自由跤的无跤衣的训练方式简直就是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对于自由跤毫不讲理的抱摔,中国跤是很难防御的。唯有古典跤,中国跤可以在擂台上与之抗衡。 街斗实用性,这点中国跤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快摔的效果完全符合街斗自卫的思想。而且中国跤的粘性特别小,在街斗中都是突然如其来的发力,依靠爆发力和完美的技巧,足以一击致命。排榜首毋庸置疑。对于国际跤和柔道柔术,国际跤的实战技术比柔道柔术稍微强一些,国际跤的力量型摔法在水泥地上那真是疼痛无比,道服的摔跤思想对于街斗也是个阻碍。柔术当然排到最后了。因为街斗是躺地死。 技术的全面性:柔术>柔道>自由跤>中国跤>古典跤 本次漫谈结束了,如果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咱么可以私下讨论啊。欢迎讨论。这次漫谈小编查了无数资料,就是为了给大家呈现优质的文章,做好武术文化、搏击文化。而不是商业的浮躁。大家的支持一直是小编撰写的动力。小编进击了,就要坚持下去,为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我,为了武术事业,搏击事业能更好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