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入白哈巴,探寻中国最后的图瓦人

 城北十五里666 2015-10-18


从乌鲁木齐一路向北,与其说是在寻找一种遥远的美丽莫不如说是在寻找一片净土,寻找一个可以让脚步和心灵驻足的地方。




喀纳斯摄影/不衫不履


当车子转了个弯翻过一处较高的大阪,眼前突然豁然开朗,一座座掩映在缤纷色彩里的小木屋出现了,车里的人们开始雀跃,我沉睡的感官细胞也瞬间苏醒。车在村子的入口处停下,我背着包下了车,沿着村口的柏油马路漫无目的的走着,去寻找属于我的白哈巴。一位绑着红色头巾穿着裙子的阿妈从小木屋里出来,笑盈盈地向我招手,示意我进屋坐坐。我当然是不能放过参观小木屋、近距离接触图瓦人的机会了。




图瓦人原木垒成的尖顶小木屋摄影/不衫不履


快乐地喝一辈子酒

按照图瓦人的习俗,客人进门都要敬上奶酒以示欢迎。阿妈向我展示了制作奶酒的工具。说完,阿妈请我将奶酒一饮而尽。阿妈说,奶酒的特点是“打腿不打头”,意思是喝多了奶酒后腿软,但是人的头脑是清醒的。常人喝两三斤,酒量好的喝四五斤都没问题。因为它的度数只有8—10度。




阿妈热情地帮我做着奶酒摄影/不衫不履


隔壁在喀纳斯做旅游生意的图瓦小伙子达吾听说邻居家来了一位客人,便跑来瞧瞧。“你好”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跟我打招呼,“喝嘛”言语间他又给我满上茶水。好高兴啊,终于来了个可以交流得比较顺利的人,事实上达吾真的给我当了十天翻译兼解说员。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起了图瓦人的饮食。




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民族摄影/不衫不履


酒是图瓦人饭桌上不可缺少的助兴品。村里人喝酒,大都喝得平静从容。过节或遇到高兴的事了,他们便宰一只羊,买来一两箱酒,邀三五个好友,坐在家中喝。村里用来喝酒的碗很大,一斤酒一般只能倒三碗。酒量不行的人,喝第二碗酒后,人和碗便一起落了地。对图瓦人来说,这只是热身,敬酒和斗酒还没开始呢!主人敬三碗酒后,便将酒瓶递给客人中的一位朋友,他马上接住,敬一圈,再递给另一个人。




喀纳斯是我国图瓦人的唯一聚集地摄影/不衫不履


达吾回家之前从衣服口袋抓了一把松子放在我手心。“明天我去山里打松塔,你去不?”“原始森林?”“ 对!”“我去”“好,明天早上来喊你。”


小木屋,图瓦人的“冬窝子”

晚上,阿妈留我在家住,还给我盖了十斤重的羊毛被,仰头睡在木板床上感觉好温暖。虽然是木头垒砌的房子,却一点都不透风。图瓦人的房屋都是用松木盖的。一座座玲珑精致的小木屋居然不用一颗钉子,图瓦人修建房子,只需一把斧子,砍、削、析、铆,一切都在斧子上的功夫,他们挥动斧子如同画家泼墨一样挥洒自如,他们用线条和色彩,尽展能工巧匠之灵性,将村落装扮得色彩斑斓韵味十足。房子外头是一圈一圈的栅栏,整个村庄的景致跟北欧的村庄十分相似,却和人们一般印象中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大相径庭。




仅看图片,以为是北欧的某个村庄摄影/不衫不履


图瓦人的木屋也俗称“冬窝子”,这是因为夏天的时候,图瓦人从冬牧场赶着牛羊去高山顶上的夏牧场,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深秋后,牧民又赶着牲畜下高山,住在小木屋内用酒和肉度过漫长的冬季。大多数村民从生到死都没走出过部落。男女青年在部落内自由恋爱,结婚后搬进新建的木屋中独立生活。




一切都可爱的像童话世界一般摄影/不衫不履


带进坟墓的蓝领带

关于图瓦人的历史,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些学者认为图瓦人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徙过来的,与现在的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主要居民属同一民族。另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来的士兵繁衍的后代。




小女孩站在不远处冲着我笑摄影/不衫不履


对于自己的历史,图瓦人另有说法。从图瓦村出来,后在哈巴河县任过教育局副局长的索伦格是这样说的:成吉思汗西征欧亚时,他的长子术赤征召了一批士兵,路过现在的图瓦村时,见该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有一个很大的湖(喀纳斯湖),流动着乳汁一般的湖水,就留下一部分人驻守,并授予他们“科克盟科克”(意思是蓝领带)。从此,这一部分图瓦人佩戴蓝领带,在这里巡逻执勤。蒙古帝国消亡后,这部分人便将蓝领带从脖子上取下,将士兵服装收起,变成了老百姓,在这里生根发芽。




图瓦人小男孩摄影/不衫不履


据说村子里现在还可以找到蓝领带。我费尽周折找到了人们所说的巴尔江家,说明来意,懂汉语的巴尔江什么也没说,带着我出了门。翻过一座小山,又爬上一个山坡,我们走到了一排麻扎(坟墓的意思)跟前。巴尔江把我领到一个麻扎跟前,用手一指,说,这是我爷爷的,他现在在里面枕着蓝领带睡觉呢。




图瓦人的土葬摄影/不衫不履


细问之下,才知道巴尔江的爷爷一直保留着祖上留传下来的蓝领带。这蓝领带实际上也是一种祖传武功的标志。巴尔江的爷爷将那种功夫全部教给儿子加克达,但他却没有学会,老父亲很生气,认为不能成为英雄的人,就不能让他得到荣誉,于是宣布,蓝领带从此不再往下传了,他死后带走,去交给天堂里的祖先们。




神秘的“喀纳斯” 摄影/不衫不履


苏尔呼麦,来自大地的声音

达吾不仅松塔打得好,还是一个唱歌能手,他向我展示出一种类似于笛子的乐器。据他介绍,这种图瓦人特有的乐器叫做苏尔,是用当地产的芦苇管作的,一尺多长,有三个音孔。制作工艺简单,但吹奏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丹田之气,靠牙齿和嘴唇的振动发出声音。对于图瓦人来说,“苏尔”是图瓦人和大自然交流的一种手段。




苏尔呼麦摄影/不衫不履


达吾不但会吹奏苏尔,还会演唱呼麦。呼麦是蒙古族一种特殊的喉音演唱艺术,在内蒙古草原已经几乎绝迹,然而在新疆的喀纳斯,图瓦人仍然在努力地传承这项民族瑰宝。与达吾一起表演的阿穆尔达拉年仅18岁,是喀纳斯最好的呼麦手之一。他刚刚考上音乐学院,专业就是民族音乐。“我13岁那年开始正式拜师学呼麦。其实年轻人大部分都对这种文化不感兴趣,但我还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呼麦,保护它、传承它。我上学就是继续研究这个,就算没有平台我还是会继续唱下去。”




最后的净土摄影/不衫不履


多样性的图瓦人-图腾崇拜

阿妈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张上好的狼皮和一张成吉思汗的画像,当我去找达吾的时候也在他家的客厅看到了同样的画像,忍不住问了达吾:你们崇拜成吉思汗吗?达吾点点头表示赞成,还告诉我说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事实上,图瓦人对成吉思汗的情感确实是情有独钟的,这种情感一方面是图瓦人长期蒙古化和国家对其蒙古族民族身份确认的结果;另一方面,现在的图瓦人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是真正的蒙古族,他们对成吉思汗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还有旅游开发和对外宣传使得图瓦人想法设法“还原”自己的独特之处。




马儿悠闲地在牧场上吃草逗留摄影/不衫不履


其实图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才是源远流长的。祖祖辈辈狩猎和游牧于中亚草原和阿尔泰山南北山林草原地带,他们深深懂得山川、湖泊、河流是他们的命根子,有了茂密的森林和丰茂的植物才有他们丰富的猎物;有富饶的草地,他们的五畜才能肥美膘壮;丰富而清澈见地的河流、湖泊是人畜、花草树木和飞鸟走兽等一切生命之血脉。他们无限热爱养育他们的大自然,崇拜赐予他们生命的山川、湖泊、河流和花草树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