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礼数儿方面的顺口溜

 强子1963 2015-10-18

老北京城

【讲述你不知道的北京】

北京人好礼儿,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这也是有渊源的。过去大家都住在胡同里,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邻里之间见了面不打招呼那实在是说不过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礼数的氛围”。一早出门无论您碰上谁,街坊也好,同事也罢,一照面儿就会自然而然的打招呼。 “起了您恁?”、“刚起”;“最近入秋变凉了您注意增衣”;“让您说着了,我今儿就把秋裤穿上了,您也多注意!这入秋感冒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类似这简单的对白,过去经常会出现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往小了说,这反映出了北京人的礼儿,往大了说这就是“邻里和谐”。

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几个与北京礼数有关的顺口溜:

“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


北京城过去谁家要是有个婚丧嫁取、请客吃饭的,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拿结婚为例,过去办喜事那一定要在三天之前就把请柬给人家送去,这表明您的诚意,被请人一准会应下,并着手准备份子钱或礼品。要是头两天才请,那就一定要有个解释诸如“本打算上周就来请您,可谁承想老家儿身体小恙·····”被情人一般也都会应下。要是您结婚当天才跟人家说,那您这纯粹是自己作践自己,没事找抽了。为什么呀,三天之前“请”第一这表示您对人家的尊敬,第二也给受邀人足够的时间以调节当日的事情。现上轿现提溜,召之即来您把人家当什么了?!

“酒满敬人,茶满欺客”


劝酒时要斟满,是对对方的尊重,但倒茶恰恰相反,绝不能满,满了就是欺客。您想想沏茶的水少说也得八九十度,这么热还可着茶杯沿儿,人家一端不就烫着手了么。此外,老北京酒桌上的规矩也不少,第一劝酒不强劝,甭管多好的哥们,人家要是不想喝了,那一定不能给人家硬倒,更不能以什么“要是不喝咱俩就如何如何”之类的话让人家下不来台。第二“金鸡三点头”这是一种致谢的礼数。别人给您斟酒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第三:敬酒按顺序一般按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要是分不清身份或职位高低,就要按统一的顺时针方向敬酒。


“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住”


倘若在过去有老人到家里拜访、串门。一般是不留饭或住宿的,万一吃着半截儿或第二天一早穿不上鞋,这纵有千般嘴也说不清了。所以七十多岁的老人来了主人不必留饭,八十岁的老人要是来了您也就别留宿过夜了。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北京有句俗话叫:“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邻里之间要是赶上谁家晚上炒菜酱油不够了找邻居借点,这小小不言的是不必还的。至于“大物件”,比如家里来个客人锅碗瓢盆不够了找邻居借,用完了不但要马上还而且一定要清洗的干干净净。不过有一样东西是例外,那就是熬药的砂锅,只许您借,不许您还,用完了就在您家放着,踏踏实实的,药锅主人不但不挑眼,还会觉得您懂礼知面儿。因为还药锅对药锅的主人来讲是不吉利的。什么时候药锅主人需要用时,那自然会主动上门找您。更何况过去都在一个院子住,也不麻烦。

“四六不成材”。

在国人心里,单数不吉利,凡事都爱以“双”为主。买胆瓶要一对,买椅子要两把,走亲访友提了酒也一定是两瓶。但在过去盖房则必须以单数为主,四合院中的北房,要么三间,要么五间,如果有四间的地方也要盖三大间。至于东西厢房,也多以三间为准。目的是在院中各组建筑中产生“一主二仆”的格局,这也是大家庭居住在四合院中的等级所决定的。比如北房三间的院落,过去有重要的客人到访或家族长辈训话都是在北房的正中间大厅。您要是盖成四间或六间,哪间是主要的呢?!因此在老北京那会儿“四六不成材”是盖房的规矩。

如今许多礼数都被我们“简化”了。政府办事审批流程简化是好事,但这规矩老礼儿还是不能太简化,过去逢年过节家庭聚会,孩子进门那是一定要挨个叫人的,三叔就是三叔,四婶就是四婶,二姑夫就是二姑夫,绝不会像今天的有些孩子一进门来上一句“我也分不清谁是谁用大家好全代替了”。北京的城墙没有了,胡同四合院也拆的差不多了,这礼数规矩要是再丢了,那咱北京还有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