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剧是创造内容的

 小米VIP 2015-10-19

  编剧是做什么的?

在一般人的定义里面,编剧就是写字的。事实上,我们更认同编剧是创造内容的,因为字和内容有很大的区别。

什么是内容呢?内容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生活素材有什么区别呢?这也是我今年经常反问自己的一个话题。

从生活素材到创作文学剧本,我们到底在其中做什么事情呢?其实很多编剧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当被问到时,他们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编剧就是写几十万字的故事,改编成电影拍完后,收视率可能很好,也可能不好,故事很可能感动人,也可能不感动人。但是,一个成熟的编剧在提笔之初,必须要确定一点:我写的故事必须是好故事,我写的故事必须要感动人。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做的就是从生活素材里提取别人不能复制的那些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我们的发现,是我们对于生活的切割和识别。如果没有这部分,写100万字、200万字,乃至几千万字,都不是创作,它只是对于原素材的一个延伸,或者是照抄。

前两天跟国内一个著名导演交谈,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嘲笑我,他说,你们编剧素质太差了,你们经常用几十万字写一个老女人和一个小女人吵架。我当时很想反驳他,但是我感觉特别沉重,张不开嘴——因为这是事实。

我们现在大量的影视剧都是这样的内容,大部分编剧在创作之初没有想过自己要从生活素材、公共素材、热门新闻里拿出什么东西,作为自己提炼出来而别人不能复制的那部分内容。我认为,那部分内容才叫IP,而不是从哪个地方抢占了一个山头,这座山底下有很多矿藏,在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东西就是我的,别人就不能开采。我认为,IP不是占领,而是要从黄土、河流,很多公共素材里面提炼、识别、切割不可替代的那部分。这才是IP,才是创作。所以,在我的话题真正开始讨论之前,我需要先把这个定义界定一下,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我们的工作为什么很重要。


现在大家非常重视内容,但是事实上谁在操作内容呢?从影视剧制作的几个环节看来,操作内容的人事实上并不是编剧,甚至不是导演,也不是演员,也不是制作公司。我觉得是不知从何而来的资本。

在这个产业里,资本是最不理性,最盲目的,但是它又是最强大的。

因为大家现在都特别虔诚地皈依资本,他们告诉我们应该把什么样的内容卖给观众。但是有什么证据,谁也说不好。事实上,很多他们拿来讲的故事,我觉得都是他们自己臆想出来的,没有任何依据。尤其是,今年网络平台上聚集了很多网络小说。我对网络小说没有任何偏见,我只是特别理性地探讨一个话题,一个新平台的出现能不能带动一次新的文学内容大规模的诞生。也就是说,在一个新的传播平台上能不能诞生新的文学内容。

我去年在一个以发掘整理推广网络IP为主的公司待了半年,对网络小说大致有一个了解,不是没有好的,而是绝大部分网络小说在我看来它还是属于民间创作的水平范围。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发达城市,比如上海、北平有很多三、四流小报上刊登连载。写连载小说的主笔,他们也是做民间创作的,包括在我们小的时候,这个民间创作也没有停止。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第二次握手》,它就是手抄本,还有《少年回忆录》。如果要是放到今天,他们也都是网络文学,无论它的性质、传播渠道、创作者的特征都是很相似的。可能大家把这段往事淡忘以后,忽然有这么多类似的作品出现在网络的平台上,大家都欢呼说这是一个新的非常了不起的内容,它代表新时代、新思想。但是,我们理性分析一下,它确实就是民间创作。我们怎么引导和管理,或者是转化成民间创作,这是整个社会生活可能需要协调起来才能做好的事情,如果我们一味地认为那里面就蕴含着非凡的想象力,蕴含着已经出来的成名的或者成熟的编剧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这个我认为是不理智的,也是不公平的。


今年,所有的舆论都在谈热门IP。仔细分析一下,首先它有没有新内容。这个肯定是没有的,甚至有很多网络小说内容我觉得是很腐朽的。其次,它有没有作为一个影视作品精湛的高工艺和文学工艺。很多热门的大IP还是需要一些成熟的编剧进行转化,但是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只有编剧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在这个IP下贡献了自己几乎95%的原创。如果这个剧播出后效果特别好,所有的功劳都归于原来的IP,如果不好就会被认为是后来接手创作的编剧毁坏的。

今年,我看了几起这样的案例之后,发了一个宣言,我以后绝对不做任何关于网络IP或者是热门作品的改编。我们还是要站在自己的原创立场,因为我们并不是没有原创能力。


原创是什么?

是发现,是识别,是每天都从经历的生活素材里面,识别衍生出你独特的对这个世界的见解。

它一定要稳定、一定要强悍,因为你是自信的、是坚硬的,这是文学创作。

但是,今年我觉得所有的,包括我们这个行业在内都不理性,都在挤兑,打击正经严肃的原创。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我想提出呼吁,希望大家能够公正公平的看待创作的性质和特点。如果要是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恐怕也没法跟这些特别感性、特别疯狂的资本合作。如果要是这样的话,我也认为不可能做到内容为王。现在根本就不是内容为王,而是特别任性的资本为王。如果要想做到内容为王,就必须好好坐下来研究一下什么是内容,谁才是内容的主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需要大家好好思考和探讨的。


我今年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市场。我认为,很多跟我讲市场的人都不懂市场。

今年春天,有一次参加影视行业创作者的聚会,碰到一位院线的工作人员。刚开始聊的非常好,忽然他话锋一转,开始对我进行好心的劝解,说你还是应该去看一下《小时代》和《匆匆那年》,研究一下为什么票房高,为什么那么热。当时我就怒了,但是我没有发火。我说我想问一下,看《匆匆那年》和《小时代》的观众,是不是除了这两部电影别的什么电影都不看。他说,这个我倒不能这么说。我说,既然他们不是除了这两个电影什么都不看,那它票房好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

由此,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事实上我们认为所谓的市场,我们了解的市场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市场,大家根据以前的票房成绩,总结出一些规律、一些数字,然后说这就是市场,按照它去生产创作。按照这些加工的作品,有什么乐趣呢?这样的话,需要我做什么,还需要创作吗?我觉得需要匠人的工艺就可以了。

我认为的市场是不可知的那部分。比如说,我自己看书,到书店里买什么书,一类就是我自己经常看的历史,边疆史、中亚史等等,然后看到这类书又有什么新成果,我可能会去买。另一种我可能会买的就是,一看内容或者标题就让我很好奇、神往,能激起我巨大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的书。其实,市场属于能激起好奇心,激起观看欲望的这部分。

没有人到电影院是去看跟以前一模一样,观赏乐趣一模一样的内容,观众一定是去体验未知和兴趣。比如说《战狼》,很多搞大数据的人认为,《战狼》只有800万的票房,后来达到了6亿。我很想问,这6亿的票房是从哪儿抢来的?假设你预设未来的票房是5个亿,那有可能会是几千万的观众,这些观众你挨个走访过吗,你让他们填过答卷吗,每个问题的选项底下是否都贡献过他们的答案?如果没有,那如何说你对市场更了解?


我们对于未来市场要做什么呢?要做的就是设计和引导,如果我们做什么都不能让市场发生改变,那我们就不干这一行了。首先,作为内容工作者,我们还是要能写出强悍的、非常坚固好看的、别人不能替代和不能模仿的高质量文字。其次,我们要在内容诞生的时候多动一点脑筋,让它有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比如漫画、游戏,其实这个不是很难做到。提取三种特征,然后在三种特征的共同性之下完成内容,这是可以做到的。但事实上,我自己很不喜欢这种方式,因为我认为具有多种传播特性的内容,门槛肯定不高。我认为,内容的门槛越高,纯度越高,含金量就越高。所以,我希望目前这种所谓被其他一些因素干扰的创作乱象尽快过去,能够回到一个亲民的、纯粹的影视文学时代。


来源:喜多瑞剧本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