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圈主专栏】在粗糙的世界里,别把孩子养得太精细

 长沙7喜 2015-10-19

新朋友

晚上回家,路遇一小簇人围堵在人行道旁,还夹杂着女人和孩子的声音。走近一看,人群中央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左胳膊拥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右手狠拽着一个八九岁的大男孩。女主神情激愤,一身精致的着装显得很违和,她以略带沙哑的嗓音向路人控诉:


“真没想到,孩子上学才几天就遇到这种事,这么可怕的事……我一直教孩子善良,一直教他礼貌待人,没想到,才出家门就被人欺负!”


女人狠拽了一把那个大些的男孩,继续数落:“你们别说他是个孩子,正常的孩子能做出这种事吗?我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打人,我一直让他相信世界很美好……我家孩子这么老实本分,你凭什么打他?”


我大概明白了怎么回事,就是俩小孩打架,也可能涉及“校园欺凌”。看那俩孩子,倒没有明显外伤,“肇事者”虽然被紧拽着,表情却很无所谓;受欺负的孩子有些惊恐,倒像是被自己妈妈吓得。不一会儿,大孩子的家长(应该是爸爸)匆忙赶到,因年龄差距摆在那里,这位爸爸自觉理亏,不住地道歉,年轻的妈妈却不依不饶:“光道歉不够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去警察局,我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邪不压正,我要让我的孩子重新找回安全感,他是那么善良的一个孩子……我不希望他以后的人生会有阴影”。


本来几分钟就能解决的一场纠纷,如今上升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估计三五天也扯不清了。


其实我也能理解那位年轻的母亲,如果真如她所说,她一直教导孩子真善美,一直让孩子相信世界充满爱,如今骤然受了欺凌,肉体和精神的伤害是双重的,如果处理不好,真可能造成心理阴影。


的确,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身体更重要!


忍不住想到媒体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报道:大学生因感情纠纷跳河自杀;初中女生因被诬赖偷钱跳楼自杀;十几岁的女孩因妈妈怀上二胎也要自杀……如今的孩子,倒底有多脆弱?脆弱到如此难以置信!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里养着这样的孩子,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


然而,似乎成长在物质条件更艰苦的年代,享受“呵护”更少的那些孩子,反而要坚强许多,比如我自己。小时候,父亲常年工作在外,母亲是个急性子,说话高声大嗓,做事风风火火,叫我三声不答应,立马变成狮子吼。从小我就羡慕邻居家的两姐妹,她们有一个非常温柔体面的妈妈。这位妈妈每天都给两个女儿梳不同的发型,戴不一样的发卡,夏天穿的是小镇上买不到的很多层褶的蓬蓬裙。这还不是全部,我最羡慕的是那位妈妈永远对女儿们和颜悦色,从不高声责骂。在我们那个小地方,邻居家这对姐妹花就是“贵族”一样的存在,她们举止优雅,从来不跟我们这帮野孩子一起上山下河,而且学习成绩也很优异。


可惜,上了初中后,姐姐便开始了早恋,老师的善意提醒,深深伤害了少女的自尊,关在闺房里绝食一天,温柔妈妈也不敢再斥责,女孩儿的成绩一路下滑。


妹妹成绩一直不错,不过却在中考填报志愿时,跟家长产生了纷争。父亲想让女儿上重点高中,女儿却坚持要跟好闺蜜一起报考某中专,并因此娇滴滴地哭了一夜,温柔妈妈也是不忍心,最终遂了女儿的心愿。不幸的是,后来中专行情一路看跌,这位美丽才女最终没能走出小镇。


而我,却被豪放粗犷的母亲,连催带吼地赶进高中,赶上了大学。当成年后的我独自在陌生的城市打拼时,遭遇到各种尔虞我诈,刀光剑影,倒也十分感激母亲对我采用的粗放式养育,让我皮糙肉厚,泪点奇高,越挫越勇。


人生就是这么奇怪,童年时期,你所缺失的,奢望的,遗憾的,都靠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以另一种方式补齐了,填满了。回头再看,似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对母亲当年的“粗养”和“怠慢”,反而是心存感激。


古印度有一位王子,老国王为了让儿子热爱世间生活,便不叫他见识人间疾苦,一直圈养在深宫。“三座宫殿和四万名宫女供他使用和差遣,严令不许让丑恶闯进宫廷的欢乐中。更特别不让王子接触到病、老、死;甚至在他骑马外出时,下人先清除路上这些景象”。(摘自《人的宗教》),可是,因宿命或者神的启示,王子某天外出终于遇到了老人、病躯,和死尸,于是对原有的生活产生巨大的怀疑、失落,最后摒弃繁华,离家出走,修炼成佛。这便是史书记载的关于佛祖释迦摩尼的故事。


释迦摩尼的成就自有他的天赋和造化。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有一天突然遭遇“家里”和“家外”如同天堂地狱的巨大落差,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为什么只相信真善美的孩子遭遇到恶意诬陷会选择自杀;一直被爱环绕着长大的孩子遭遇到爱的背弃也会痛不欲生。


作为家长,谁不想让孩子浸润在爱的滋润里长大,如果人间处处充满爱的话。


早上送儿子上学,要沿着狭窄的人行道步行十几分钟。公交车、小汽车、电动车,三轮车汇集成的洪流从身旁浩荡驶过,穿长布衫的北京大爷架着鸟笼慢悠悠的散步,路边摊的新疆男人歪戴着六角帽面无表情地做着烤馕,转角处的停车场有保安操着方言跟车主争论……这是我的孩子首先要面对的外面世界,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习性,是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也是粗糙复杂暗藏棱角的。我要让孩子爱这世界,但也要时时提醒他危险、委屈和伤害的存在。


孩子们不到3岁我便给他们讲《小红帽》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大灰狼是一个可怕的存在。


当孩子犯了严重错误,我该发脾气还是会发脾气,如果连妈妈的气都受不了,将来出去混哪能受得了别人的气。


如果有一天我的儿子在外面挨了打,我会要求他好好锻炼身体,下次要么打得赢,要么逃得快。


当然,我未尝不欣赏那些细致优雅能有耐心“精养”孩子的妈妈。比如,我故乡的那对姐妹花。多年后我回到老家,偶而也会看见两姐妹领着孩子们说说笑笑地路过家门。她们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后来也都成为像母亲一样温柔善良的女人,她们在离娘家不远的地方安家,一生一世生活在和平而宁静的小镇,谁能说这不是幸福呢?少年时因为种种原因她们没能去外面的世界冒险,或许也是一种幸运。


因此,所谓“精养”和“粗养”,并没有对错之分。既要看身处的环境,也要看个性的基因。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将来能独自在这纷繁斑驳、鱼龙混杂的世界里摸爬滚打,还是养得粗糙一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