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李女士日前向媒体吐槽,幼儿园给孩子留的作业简直是在考父母,比如要求把各种肤色的小朋友、中国和世界有名建筑、各国国旗国徽照片,图文并茂做简报。此外还有写灯谜、做PPT、画自家平面图甚至组装电视。喏,就是下面这个: 对此,同为家长的学姐已无力吐槽,只能弱弱地问一句:要不,留作业的那位老师,您先来组装一个电视看看?
从家庭作业说起,学姐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那些事儿。 对于70 后、80 后来说,除了交学费,上学基本不需要家长操心。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完成了任务。如果能再跟老师交代一句:“不好好学习您就揍他。”就算是很配合的家长了。
当70 后、80 后自己当上了家长时,他们发现,现在的学生和学校已经和自己上学那会儿完全不同了。随着“ 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们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学生活动中来,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更成了家长们的“新常态”。对于很多在职家长来说,一边要上班,一边还要不断接收老师的“指示”;大量需要家长协助或共同完成的作业;一学期总有几次要家长请假参加的会议、班级活动……
据了解,不少小学老师都会要求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检查订正并签字。有时老师还会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比如手抄报、手工、做PPT 等。孩子的能力达不到要求,只得由家长帮忙甚至代工。 学姐整理了这份家长的家庭作业表: 【家庭作业表】 (根据部分学校情况整理,各学校会有不同)
家委会成员额外参与的学校教学活动 (根据部分学校情况整理,各学校会有不同)
【家长吐槽】 现在的学校,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吗! 文| 林爻 (节选) 我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在孩子度过了不适期后,我欣喜地发现,现在的学校与自己上学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孩子们写生字,很少再抄十遍二十遍了;寒暑假作业也只需学生上交手绘“小报”了。但是,随着欣喜越来越多,我的烦恼也随之增多…… 我发现,那些让我欣喜的改变必须建立在我越俎代庖、全身心帮助孩子上面。相比之下我要操的心比我父母多了几十倍…… 老师认可的作业需要全家动员 没帮孩子画画,女儿被穿小鞋 一次,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海洋馆,回来之后让每人画一幅“海底世界”。 整个晚上,孩子用画笔画出了自己心中和眼中的“海底世界”:蓝蓝的大海和几条小鱼,由于大海的颜色太蓝了,使得小鱼有些面目不清。 第二天放学,女儿见到我就撅起了嘴:“你为什么不帮我?好多同学的作业就是爸爸妈妈给画的,有的同学是爸爸妈妈在网上找到图片然后打印出来的,都特别漂亮。” “同学的爸爸妈妈那么做不对,老师的作业是留给小朋友,就应该由小朋友亲自来完成,爸妈可以帮忙,但是不能完全由爸妈做呀!”我耐心地对女儿说。 “可是,他们的作业都贴墙上了,我的被老师还回来了。”女儿小声说。 我愕然! 难道老师这份作业的重点不是让孩子享受“画”的这个过程吗?对于一个不足10岁的孩子,学会“用画笔记录下看到的”、“用画笔还原出脑子中想到的”不是教育的重点吗? 作业是布置给孩子的,其实是留给家长的 后来我发现,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事挺普遍的。 这学期刚开学的时候,老师让每个同学都交一份记录假期生活的“小报”。第二天刚上班,我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妈妈,麻烦您把孩子假期里的活动做成PPT,分成几个系列,一个是参观博物馆系列,一个是春节民俗系列,一个是运动系列……” PPT菜鸟的我吭哧吭哧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做出了3个PPT。老师怎么也不问问我会不会?那些必须坐班的家长该怎么办?大家都上班时间干这个?我一下午满脑子都是疑问。 第二天女儿告诉我,我给她做的PPT连同另外两个家长做的一起作为他们班优秀寒假作业交到了学校。 听了这个消息我的脑袋“轰”的一下:我一直觉得教育的原则首先是教会孩子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我也一直觉得教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是,学校虽然已经改变了以前那种刻板的教育方式,但是功利的毛病没有改,学校看重的还是分数,只是现在这个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了。更可怕的是,学校传达给学生的是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可以使用各种手段! 【七嘴八舌】
很多时候家长请假都愿意去,因为家长很希望和孩子一起活动。家长对于班级里的活动都是非常支持的,因为这都是对孩子非常有益的事情,家长也愿意付出。 V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