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水钓文王”给我们的启示

 昵称11434012 2015-10-20

“渭水钓文王”给我们的启示

 2015-10-20 公益读书会 福建国学堂


常礼举要

处世篇


人生在世免不了向人请教,求人办事。要想请教成功,把事办好,就得通晓请教的乾坤。

“渭水钓文王”讲述的是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故事。周文王姬昌求贤若渴,得闻姜子牙于渭水,于是去请其出山。“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在离水三尺高的地方日日“垂钓”。这一不同凡响的举动,果然引起文王的注意,就派武王去拜访。姜子牙一看武王就说道:钓、钓、钓!大鱼不到小鱼到。周文王于是遂驱车前去拜访,二人交谈中,文王见姜子牙果然韬略盖世,便邀其出仕,辅佐周邦。姜子牙则为考验周文王求贤诚意,要文王为之拉车,方允登程。周文王求贤心切,亲为姜子牙拉车,于是君臣同离渭水。




自古以来,凡成功者都懂得放低姿态。周文王弃王车屈身亲访姜太公,灭商建周成为一代圣王;刘备三顾茅庐拜得诸葛亮为军师,促成三国鼎立。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没有文王及刘备的低姿态哪能求得贤才,从而流芳百世。


人谦恭则吉,而谦恭的一个表现就是肯于受教,善于求教。


《师说》中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能解矣。”足见求师的重要性。且不说成就一番事业,就是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求教于人,如何求教才能获得别人的坦诚相助呢?是否有成功的秘诀?接下来的学习中,您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常礼举要》处世篇第十五小节“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求别人的事情,必须要到人家家里去恭恭敬敬地求。


哪些事需要教于人呢?


求学问:《论语》开篇第一章便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要学呢?因为学习能让我们博古通今,知书达礼,增长智慧,充满快乐;学什么呢?学善知识和正知见;怎么学呢?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可见找个好老师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好老师应该怎么找呢?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则典故


程门立雪: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学问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一日,天降大雪,杨时去向程颐请教问题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午睡,于是杨时静立门口等候,等老师醒来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了!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教杨时了。




求人才:自古以来,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优秀的人才有时甚至能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然而人才也是要求的,也是需要我们用诚意和德行感召的。


三顾茅庐:当年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登门拜访,最终以其诚心感动了诸葛亮,使其出山成就了自己的大业,使“三顾茅庐”成为千古美谈。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能窥见一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诸葛亮的感激之情跃然纸上。




求办事:中国是个讲人情的国家,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都免不了要寻求别人的帮助。随着科技和通讯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微信的出现,更是让电话交流也逐渐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朋友圈的各种刷屏,朋友间好似离得很近,可是人与人之间见面或话聊的那种亲密感却是无法替代的。在这个注重效率的信息时代,很多人因为便捷,通过电话或网络的方式托人办事,然而很多时候往往不太顺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登门造访。



从前面两则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求教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造门请问。一个小小的举动,其中却蕴含了深厚的处世哲学:


首先,造门请问能反映我们的态度,显示我们求教的谦虚和恭敬之心。登门代表自己放下身段,虚心求教。满招损,谦受益,只有虚心和真诚才能感动对方。


其次,造门请问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对所求之事的重视程度。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登门拜访,说明这件事情比较重要,对方也会更加认真细致地对待。


再则,造门请问足显诚意,不易被拒绝。“见面三分情”,通过电话或网络沟通,对方要拒绝很容易;但如果见面了,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表明自己的诚意和请求,对方碍于面子一般不会轻易拒绝,如果他确实为难,也会提供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给我们指明方向。




造门请问虽易,可也是有讲究的,要谨慎而行,有哪些事项要注意的呢?


第一:要看对象、看交情,有选择的开口,不盲求,不乱求。


第二:心态要恭敬、真诚,对所求之事要实事求是地告知,不妄求。


第三: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要以对方的方便为宜,不能扰乱对方的生活习惯。


第四:不能强人所难,如果对方确实为难,要及时告退并真诚致谢。


第五:违反原则的事不能求,违法乱纪的事更不能求,不然害人害己。


第六:登门拜访最好能带点随手礼,以示尊重。


学而思

结语


人生需要“求”的东西太多了:求文化、求道、求加被,这些都离不开谦虚和真诚,一个登门造访的举动竟然蕴含了这么多的礼仪内涵。礼之所在,即道之所在。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