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待苏醒的植物人村

 释真利 2015-10-20

等待苏醒的植物人村

文/赵赫廷

连着几日阴雨,黑龙江省提前进入了寒季,天气凉了。

下午,云层里终于透出了阳光。

李爱华将母亲用被子包裹好,推着轮椅走出了病房。穿过病区的楼层,阳光若隐若现,李用手抚摸着母亲的脸,借着秋日傍晚最后一缕阳光,享受片刻安慰。

一年前,李母徐兰英经历了一场车祸,一辆农用车将她撞残,身体进入植物状态。

徐兰英左侧的肺部被撞碎,痰多造成的气管堵塞,让她呼吸困难,嗓子里终日含着凄惨的哀嚎。

“喉管一年前扎了个洞,现在还没封上,晚上每隔一小时她都要叫一次。”李爱华每晚都要给母亲吸痰,长期缺乏睡眠,脸上带着疲倦,这样的表情从一年前持续至今。

比起母亲脸上扭曲的表情和嗓子里发出的凄惨声音,更让李绝望的是这一年里家庭的破碎。

散尽积蓄,外债不断,与丈夫面临离婚,因医药费不足母亲将离院,脱离治疗。

“没钱了,只能回家。每天除了这样叫,别的什么反应都没有,没办法了。”李爱华清楚,脱离治疗母亲可能永远不会醒过来,甚至死亡。

岛上的植物人村

这里是黑龙江省康复医院,重症颅脑复苏中心。

医院建在哈尔滨近郊,挨着松花江上的太阳岛风景区里。

走进岛里,道路的两边栽种着茂盛的树木,平坦的道路通向公园深处,松花江上不时有风吹过。隔着江,岛的对面是哈尔滨江南区繁华密集的高楼建筑群。

平日游客不断,来玩的游人常会看到推轮椅、穿病服的人在风景区里散步,沐浴午后的阳光。

康复医院一栋二层小楼里,住着一群特殊的家庭,他们常年居住在此,等待亲人苏醒。

“脑外伤能达到52%左右苏醒,脑血管病能达到30%左右,就是三个病人能醒一个。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像缺血性缺氧性脑病,心率复苏抢救过来的,这样的病人苏醒率比较低。”复苏中心主任王德生说。

重症颅脑损伤,各种脑损害原因造成病人的一种植物状态,持续一个月以上,被称为持续性植物状态,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植物人。

王德生不喜欢植物人村庄这个名字,“这些病人和家属都集中在一起,常年住在我们的病房,病房条件还是不错,这里不像一个村落,一个落后地区。植物人村,只是外面的人给这里起的称号。”

从医二十年中,王德生看到过太多的植物人家庭,有的已经康复出院,有的还留在这里。

“有些病人经过康复甚至能够下地说话,还有一部分病人能够回到工作岗位,但还是有很多长期在医院里康复的病人。”

在王德生和医院其他医生的眼里,一些家庭康复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但在亲人强烈的情感驱动下,这些家属并不愿意放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