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不景气,究竟该坚守还是跳槽? | CBNweekly

 汕头能率 2015-10-20

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大部分行业都进入不景气的状态,公司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我们整理了一些应对建议,助你过冬。


方楠毕业于国内一家知名的理工科大学,她所就读的建筑系是这所学校当年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包括师资在内的整体实力也在全国排名前五,毕业时她得以顺利地进入一家国内陆产十强企业担任设计师。


令方楠没想到的是,因为公司策略问题,2015年她手头在操作的项目少了很多,以KPI计算的月平均工资居然还比去年刚入职时减少了超过1/3。房地产行业整体的不景气对方楠这样的公司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作不饱和、待遇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她开始犹豫:是写简历准备跳槽呢?还是耐心点等公司业务复苏?


方楠的情况并不是个案。派思咨询的业务经理张岚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她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房地产行业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2003年到2011年期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是供小于求,优质人才手里握有2到3个offer是很正常的。但到了2011年以后,中高端人才的招聘需求锐减,因为可开发的项目少了。”


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眼下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全行业都呈现不景气的状况。


汽车行业的淡季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5年5月发布的数据,4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0.5%,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第七个月处于50%的警戒线上。


经济低迷、成本上涨以及新兴消费模式的变化也对零售行业造成了冲击。《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国主要零售企业(包括百货和超市)已经在今年上半年内倒闭了121家。


金融行业一直是波动性比较大的行业之一。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让传统金融企业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低迷的经济环境也直接导致了业务量的下滑。


不到30岁的葛如已经是一家国有银行深圳某支行的副行长,虽然互联网企业会给出几倍的薪资来挖角,但葛如对如今呈现的周期性不景气有自己的判断:一方面她觉得传统银行不会消亡,另一方面她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更高,况且在现有体制中能很清晰地看到未来“副行长到行长”甚至更高的发展路径,如果跳到一个新环境,反而是浪费了以前五六年的积累。


葛如的观点或许也是很多公司人在面临选择时会考量的一个方面,在经济下行的当下,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当公司人所在的行业变得不景气时,怎样才能让自己不被淘汰?或是身处振幅剧烈的周期性行业,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几位人力咨询机构的专家及行业资深人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A 预估行业及岗位的未来发展


张岚认为这是公司人需要做的第一步。


她以房地产为例。“大的转型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转向轻资产,二是迎合互联网。”因为传统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一旦市场收缩,中小型企业难以应对。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有意识地向轻资产靠拢,或者集合互联网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那么还有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公司人来说,这样的企业仍然值得留下继续发展;反之,如果企业无法迎合市场变化,公司人则要为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好准备。


更重要的是,要看自身岗位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传统营销人员就要思考一旦没有新楼盘可卖,我能做什么?转做二手房生意对我有难度吗?随着线上交易的发展,我可以利用电商平台吗?我原本积累的销售技能是否还有用?


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才能理性地判断自己到底是该走还是该留。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会因为行业一时的不景气而对整个行业的未来趋势进行误判,导致盲目跳槽,甚至转行。


预估好自己所在行业趋势的同时,也要理性看待新兴行业可能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张岚以现在最热门的互联网金融为例,似乎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想进入这个领域:大的互联网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就不用说了,就连顺丰也开始布局自己的金融交易。不过随着行业监管趋于完善,一些新兴金融公司将正面临政策收紧的风险,就好比这两年兴起的P2P平台之前靠着打“擦边球”快速崛起,但之后,随着对合规性要求的提高,这样的业务模式能否继续增长甚至维系都是个疑问。


B 选择留下,你可能会遭遇什么?


券商在过去几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从2014年开始的一波牛市,让120家证券公司在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02.84亿元,同比增长63.45%,员工薪酬也随之增长。但在之前的2011年、2012年,市场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从事券商的公司人是怎么应对的?两位亲历这种变化的资深从业人员跟我们分享了他们所看到的不同情况。


裁员、减薪免不了


一家广州大型券商的投资顾问曾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的采访时表示,“营业部当时有一半的营销人员被裁,很明显感受到办公室变得空空荡荡。而且由于经纪部门业绩变差,总体奖金会减少;研发中心的情况也类似,以前可能有10个研究员负责,现在会裁掉富余人员。”


根据另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券商研究员的说法,业绩好的时候,自己的薪酬会涨20%至30%,不景气的时候,则会跌20%至30%。


谋求自身的业务转型


一位券商的理财顾问举了个例子:以往他们的工作更多倾向于开拓新用户,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开始更多地向“存量客户的维护”方面倾斜:拜访老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项服务,来推介对应的理财产品。你必须改变你的工作方法才能找到新出路。


另一方面,因为富余人员被裁,那么相应地,对剩余员工的单产任务量等要求也会全面提高。这对公司人的抗压性也是一个考验。


C 突破舒适区,提高竞争力


张岚在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招聘咨询服务时,已经发现未来房产的营销将更多依靠互联网资源,那么对于希望继续留在这个行业的人来说,结合原有的资源和经验,并拓展自己的技能以满足公司的转型需求是比较好的应对方法,比如营销既然往线上转,相关的公司人可以学一下数据挖掘或是个性化营销,来强化自己的业务能力。


另一方面,对于方楠所从事的这类基础设计岗位的公司人,张岚建议可以把视野再放宽一些,尤其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可以考虑从甲方跳出来,转到乙方的设计公司。因为乙方承接的项目范围更丰富,并不局限于住宅地产,还包括大的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商业建筑、产业园等等。而且乙方的要求更严格,优胜劣汰更明显,适合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去挑战自己,当然也能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乙方磨练过以后再回到甲方,就会轻松很多。“不过对于方楠这样工作经验还不满两年的公司人,我反而不建议她去乙方。”张岚说。


这也说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甲方的工作更稳定也相对轻松,但从竞争越发激烈的就业环境来看,安稳未必是个好选择。张岚认为,“不管什么工种,长期看都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工作,根据行业未来的趋势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最关键的。”


D 利用好自己过去的经验


在房地产营销领域工作了十多年的李峰发现旧同事们自从不卖楼以后,都转型到比如餐饮、亲子教育等和房地产行业完全不沾边的领域,他认为这种转型考虑得并不充分。“像世贸的蔡雪梅、万科的毛大庆出去之后还是做房产相关。”—前者做起了C2B的定制化产品平台,后者的“优客工场”则是以共享办公为核心。在李峰看来,这些行业大咖的做法值得借鉴:要想成功转型,应该用上以前的人脉和资源。


E 做好更长远的职业规划


如果你才刚入行就遇到行业不景气,不要气馁,我们更不建议你盲目跳槽或转行,相反为自己做好一个更长远的职业规划对刚入行的公司人来说更有价值。


多和行业中的资深前辈交流,了解这个行业的晋升周期和路径,想想自己在什么年纪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关注行业动态,看看行业中的大部分公司在策略上往什么方向调整,而自己是否具备了应对新方向的能力。


对于年轻的公司人来说,经验和资源的积累比进入一个看似热门的行业更重要。“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一边干一边换,一边换一边干。”李峰说。


#一财话题#

行业寒潮,你究竟选择的坚守还是跳槽?

点击“写评论”告诉大家。



张鑫


学日语,在丰田做过翻译,也是通过看职场版,写职场,觉得自己找第一份工作时看名气、看工资的想法实在太Naive。媒体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消除认知差异,希望通过讲一些身边人或者采访对象的故事,能让读者们少走一些弯路。除了职场,也关注汽车、零售业。欢迎来邮件(zhangxin@yicai.com)提问你想知道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