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写意画之始祖——梁楷

 山阴芥子 2015-10-20

在中国人物画史的发展长河中,不能不提到唐代的吴道子、宋代的梁楷这两人的绘画艺术。吴道子在宫廷绘画之外大量吸收民间绘画等外来画风,形成中国人物画独特的线描特色。中国的绘画发展到五代和宋朝已基本全面成熟了,山水画上产生了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花鸟画上产生了黄筌、徐熙、崔白、赵昌、赵佶等许多有深远影响的画家。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也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局面。梁楷就是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独树一帜地用简练的笔墨把真实的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画面,造出介于“文人”与“院体”之外的另一条道路,从而把写意画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翻开中国绘画史图册,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在梁楷的作品前驻足,当那粗纹笔线与块面作画的大简笔技法一瞬间浸入心灵,在冥冥震撼之中感受一种原始力量的召唤。


梁楷是中国画写意“简笔”人物画的创始者,另辟蹊径地开辟了中国写意简笔人物画的先河。梁楷的“简笔画”能敏锐地捕捉住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简至极限的笔墨,充分传达出物象的精神,从而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写神又不失形似,放而又能收的画法,实际上极难为之。梁楷正是凭借自己日常对客观事物深刻的体验和观察,“观物取象”而不是“观物取物”。在内心里“澄怀观道”,经过艺术的提炼,以纯熟之笔墨,舍弃了精工之法,概括性地刻画出笔简神足的人物形象。自唐至宋,中国绘画的主流是以工笔为时尚的,工笔画被视为主流、正统,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远没有工笔人物画那么幸运。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类作品流传太少的原因,而且大部分都东渡到日本,成了日本的国宝。简笔画的出现是和梁楷的性情有直接关系的。这种速写式信手拈来便状情状物的“简笔画”,笔墨简单,有文人笔墨游戏性质,但能对物象做高度概括,达到传神之妙,寥寥数笔所画人物便意态神足。笔墨虽然简洁,而表达内容却具体生动,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从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开始,梁楷、牧溪等南宋画家的绘画作品大量传入日本,而在中国较受重视的北宋山水画和后来的文人画很少甚至都没有传到日本。梁楷精湛的水墨画技法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对日本室町时代(1338~1573)之后的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4世纪中叶,当时统治日本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家族极为喜爱中国的艺术品,于是来往中日之间的商旅僧人便在中国搜集大量美术和书法作品献给足利将军,其中便包括《雪景山水图》等多幅梁楷的真迹。《雪景山水图》是梁楷山水画的代表作,该图描画了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画面右边的两棵老树,有着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梁楷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面中部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的皴笔则较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堪称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雪景山水图 梁楷 南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迦出山图(局部) 绢本设色 117.6×51.8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雪景山水图》传到日本之后,先是被足利将军家收藏,后来又经过酒井家和三井家两大家族之手,最终在1948年被东京国立博物馆购入,1951年被指定为国宝。《雪景山水图》与《释迦出山图》以及据传是梁楷所画的另外一幅《雪景山水图》,是被足利将军家作为组图来欣赏的。在后来发现的足利将军家藏宝的“东山御物”名单上,清楚地记载着梁楷的这一组画,以《释迦出山图》居中,左右各有一幅《雪景山水图》。不过,由于足利幕府的衰败,足利将军家所收藏的这3幅画后来长期分散,直到1976年日本根津美术馆举行“东山御物展”,这3幅作品才得以首次一同出现在世人面前。1991年日本文化厅从个人收藏家手中收购《释迦出山图》并于1997年转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管理。2004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又从另一个收藏家手中买到了据传是梁楷所画的另外一幅《雪景山水图》。至此,梁楷的这3幅作品在事隔数百年之后又重新聚到了同一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中所收藏的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除了《雪景山水图》、《释迦出山图》,还有《李白行吟图》和《六祖斫竹图》等多幅作品,并且都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李白行吟图 梁楷 南宋 纸本墨笔 80.9×30.5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与《雪景山水图》精密的画风不同,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李白行吟图》完全展现了梁楷的另外一种画风—“简笔”。作为中国简笔画最早的代表作品,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是他的成名之作,画面用清爽飘逸的线条,简单的几笔就勾出了唐朝诗人李白潇洒超脱的性格特点和昂扬不羁的精神世界,成为画史上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画家只是抓住了诗人在运思佳句、诗情满怀的微妙动态的一刹那。占据画面大半部分的长袍是由两痕轻墨从肩部一拉到底,稍施顿挫,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了,看似简单疏落带过的几笔,却完成了由形似到传神的全部过程。特别是李白的头发和胡须几乎丝丝可辨。画家豪放飞动的墨线正与诗人的浪漫诗章异曲同工,寥寥数笔将李白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和豪爽恣情的神态刻画出来,毫无雕饰和矫揉造作的习气。画中李白那宽阔的额头让人联想到他豁达而直率的个性;劲直的发丝和微翘的胡须使人联想到他正直与骄傲的性格;微微仰起的头及背在身后的手则生动表现了“行吟”的主题。整幅画没有任何多余笔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然而所描绘出的李白的形象却活灵活现,令人拍手叫绝。


他的《寒山拾得图》就不同于他的《李白行吟图》。《寒山拾得图》的笔墨铺陈较为具体,笔法粗细兼具,神采飞扬。画家以饱含水分的泼墨扫描出二仙童的散发,两痕凝练的淡墨细线代表了人物的肩臂和背部,粗大的破笔扫描出衣袍的下摆和袖身,若断若续,似缀似连,勾勒巧妙,结构准确,寓意无穷。梁楷以禅宗为题材的作品《布袋和尚图》,也是一幅形神兼备的佳作。这幅珍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六祖斫竹图 梁楷 南宋 72×31.5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梁楷的《六祖斫竹图》是其中年以后的作品,笔墨极为粗率。笔笔见形,笔路起倒,峰回路转,点染游戏;欲树即树,欲石即石。画中金错刀作墨竹,山石大笔扫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意念贯穿着,故能平复笔墨的运动变化。读梁楷的画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泼墨仙人图 梁楷 南宋 48.7×2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简笔画之杰作。《泼墨仙人图》的产生,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是分不开的。此图标题为后人所加,从大头鼓腹的形象来看,倒有点像当时民间信奉的布袋和尚;其精神体态的描写又有点像与梁楷同时的济颠和尚。此图不但体现了禅宗思想,也是梁楷所生活的南宋时代的必然产物。从另一个角度讲,其也充分体现了梁楷对人物画体系“离经叛道”的大胆革新精神。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因而这幅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以梁楷等画家为代表的南宋山水和人物画比较重视墨的运用,用墨的层次极为细腻,用笔则相对简单。然而,由于重视用笔的文人画风的兴起,使得南宋时代的绘画在后来的朝代遭到了贬低。梁楷的简笔画也被元代文人批评为“粗恶无骨法”。与梁楷在中国所受的冷落截然不同的是,他在日本被大加推崇。


梁楷的写意人物画创造,在整个中国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次曙光的显现,梁楷成了后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的天才式创造在中国写意人物画史上留下了辉煌而灿烂的一笔。千百年来梁楷的简笔人物画对中国画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