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教学:作文讲评课怎么上

 心上耕田 2015-10-20

课型述略

从传统写作教学的意义上说,“作文讲评课”是相对于“作前指导课”而言的一种课型,又被称为“作后讲评课”。顾名思义,是在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或安排,围绕写作训练的要求或某一道题目完成相关写作任务,并按时递交了写好的作文之后;是在教师根据本次写作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及时批改学生作文之后;然后对学生本次写作情况及写作质量进行讲述与评价的作文课堂教学活动。“作后”是时间范畴,“讲评”是性质所在。因为是“作后”,往往是一次写作活动之后的总结课;因为是“讲”和“评”,习惯上往往以老师的讲述和评价为主。


从现代写作教学的意义上说,“作文讲评课”只是一个课型,是整个写作链条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个关键环节。相对于难度大的写作训练来说,它不是整个写作活动的句号,至多是分号,甚至可能只是逗号,相当于结合学生第一次写作活动的具体实际而开展的再一次写作指导。现代写作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写作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作文的自我批改、相互批改、小组批改等活动,因此,讲评课的活动主体有时以学生为主,而不是老师。


1.作文讲评课的目标: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说白了,写作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位不会写作的学生初步学会写作,让每一位已经入门的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对前者来说,讲评就是“雪中送炭”,对后者而言,讲评就是“锦上添花”。


但每次作文训练的目的、重点、能力点等要素是不一样的,因而每次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不相同的。又由于每次作文训练的习作呈现与老师的预期值之间的差距是不一样的,因而每次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也会是有差别的。是在“长善”上确定目标,还是“救失”上确定目标,必须视具体批阅之后的情况而定。加之,学生写作的现实总是呈现出好、中、差不同的档次,且这种比例总是动态变化的,这就更需要语文老师的辛苦和智慧,让讲评课确定的目标顾及更多的学生,解决最为重要和迫切的问题。


无论何种情况,有一点是不能含糊的,那就是每一次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目标要非常集中、明确,尽可能从实际出发,单一和具体。每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成功。实践证明,大而化之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2.作文讲评课的性质:存乎一心,着力讲评


作文讲评课之所以成为一种课型,就在于“讲”与“评”,这是这种课型的本质所在。讲,述说、概要之谓也。讲须言之有据,言有所依,言之有序,言简意明。评,评点、评价之谓也。评须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味,切中肯綮,幽默生动。


“讲评”需要老师有相当的语文素养、文学底蕴和表达智慧。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讲评课上,总能抓住要害,一语破的,甚至口吐莲花,妙语如珠,留给学生回味不尽的享受。“讲评”更需要老师的语言富有鼓动性、启发性和逻辑性。在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语言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结合习作,走进“愤”“悱”之境,活跃写作思维,积极参与讲评活动,推动师生互动共评。或高潮迭起,讨论争鸣,各抒己见;或片刻静场,那是“润物细无声”,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3.作文讲评课的内容: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提及内容,首先是教学材料从哪里来的问题。没有任何怀疑,也不应该有任何怀疑,必须取之于生,用之于生。学生习作成与败的正反材料,尤其是那些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致命性的写作现象,必须是作文讲评课上的首选内容。


从教学内容的组成来说,既应该有优文、优段、优句的欣赏和点评,在奇文共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内趋力;也应该有存在的普通问题或常见毛病的诊断和治疗,让学生在错误中警醒,在修改错误中提高;也应该有学生补救性、矫正性和提高性的各种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写作,在训练中提升写作品质。


当然,也可以适当选择老师自己的“下水作文”作为讲评课的内容,用老师自己写作的切身感受和体会现身说法,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这样的内容选择,学生往往比较欢迎,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讲评效果。


4.作文讲评课的重点:心中有人,课上有文


对写作活动作出评价,肯定是作文讲评课的重点之一。到底评价的重点是什么呢?课程标准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对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这句话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心中有人,课上有文”。


“心中有人”,一方面是提醒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文章的优劣好差,而不关注文章背后的生命个体,那个活生生的学生。我们要透过文章来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古人说得好,“文如其人”。另一方面提醒我们不能只关注部分学生,而要关注所有学生。课堂上不能就文说文,千万要把每一个学生写作的态度放在第一位,借助作文讲评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尊重学生的写作自尊心,打造良好的写作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写作行为习惯。


“课上有文”,是指讲评课上一定要以学生的作文为依据、作例子开展作文讲评活动;不要动辄名家大师、名篇名著,如此如此,置学生作文于不屑,甚至以学生习作作为反面教材,使学生产生距离感,进而产生畏惧感,最后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讲评课上的重点内容,个人主张以学生作文为主。说亮点,以学生习作或片段为主;找不足或毛病,也以学生作文为主,只是后者一般不要直接指名道姓。文章需要完善和提升,同样用学生的习作,学生的关注度会较高,训练效果也会比较好。“课上有文”的另一层含义是,讲评课一定要以引导学生写好本次作文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舍得花时间和用功夫去落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题会一篇,写一篇会一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做了,也就真正关注和评价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型举隅


《这也是一种美丽》讲评课节录


陈 芳

一、欣赏:美不胜收


师:昨晚,老师在宁静的灯光下,读完了大家笔下的“美丽”,其实正是你们眼中、心中的“美丽”,让老师很感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美丽和感动。

(投影学生作文句、段)

沈成:有一种美丽,早已被人遗忘。因为它太过简单、平淡,而招致现在很多人的不屑。

师:真不简单,一起笔,就扣紧了题目,简洁明了,引出下文,让老师对你将要叙写的“美丽”的人和事感到踏实和放心。

徐娅:原来,我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那棵无花树。那棵一直默默保护着我的树,那棵不言不语而始终带给我童年欢乐的树!它没有满树炫耀的花朵,曾被我无知地误解;它没有四溢的芳香,曾遭我无情的否定。如今,因为它占据交通要道被筑路大军毫不留情地放倒、分段,我再也见不到那棵美丽的无花树了,我的心痛极了。

师:有些美丽,只有当它失去之后,人们才会备感美丽。徐娅不仅有一颗善于感动的心,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

王溪:又来到河边,这条曾经让我纠结和尴尬的小河。霎时,我的眼前一亮:晚霞染红了河面,微风吹过,漾起圈圈涟漪;柳影婆娑,艳影荡漾,宛如羞涩的新娘。远处的天际,一只鸟儿缓缓而来,灵动的翅膀点缀在新娘眉宇容颜间,甜美悠长的鸣声成了小河晚霞图的背景音乐。

师:还是那条小河,还是那个河面,还是那个晚霞,怎么也“霎时”就美丽起来了呢?

生:可能是刚刚想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生:晚霞、柳影、新娘、归鸟、翅膀,这些非常美丽的意象一起出现在作者的眼前……

师:于是,情因景而生,文字便因情而来。真是美丽如画,美不胜收。有徐志摩笔下河畔金柳般的意境,有臧克家诗句的反其意而用之,更有李乐薇“空中楼阁”意韵的组合,于是一幅作者眼中独有的美丽的景观便能栩栩如生,灵动天成,给老师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审美的快感。

吕恩宇:再看您时,您的银丝已不再是苍白,您的皱纹已不再是苍老。它们似乎正在讲述着您经历的沧桑,那皱纹间盛满了爱的酒酿,那是一种美丽,一种成熟男人的美丽。

师:你喜欢这样的文字吗?

吕恩宇:喜欢。我抓住了银丝、皱纹,写那张成熟男人的面容的美丽,我从另一个角度把父亲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写得很真实。而且,我注意了点题。

师:从你的文字中老师也似乎读到了自己父亲的美丽。读吧,细细品味。

(吕恩宇再读一遍,结果同学们也都跟着一起品读起来。)

师:看来,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的话真是太有哲理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经过刚才同学们一起参与的欣赏和点评,我发现同学们的文字中,尤其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曾被忽视的、遗忘的,甚至被误解的美丽。


二、诊断:美中不足

师:大家都关注着“美丽”,争相编织着“美丽”的故事,有18位同学,一不小心把“也”字冷落在一旁,于是这“也”字便明火执仗地玩起了变身魔法,给我们的“美丽”之行留下了遗憾。

全班同学屏气静心地默读A文:


这也是一种美丽

都说,父爱如山。

今天,我真正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

早晨起床后,我感觉头昏昏沉沉。但想到要上学,所以还是坚持着。傍晚回家,双腿像灌了铅。寒风裹着密密的细雨,吹在脸上、身上,好冷。


推开家门,爸爸还在厨房做饭,我便躺在床上。“宝贝,你爱吃的红烧鸡腿好了,快出来吃吧。”可能是我没有回应,他便来到我房间。“怎么躺着?作业做好了吗?”爸爸的声音,提高了好些分贝,我明显感觉到他在生气。“爸爸,我不想吃饭,我好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又摸了摸他自己的额头,果断地说:“发热了,赶快起来,去医院。”父亲立即给我穿上衣服,扶着我,在路边等车。或许是傍晚交接班,或许是突然降温,或许是……我和爸爸在寒风中、冷雨中站了很久,却偏偏等不到我们期盼的车。“快,伏我背上。”“还是我自己走吧。”“别啰嗦,快点。”瘦弱的父亲,不知哪儿来的果断和力量,他竟背起比他还重的我,一直向医院奔去。此时,我清晰地感觉到父亲的脚步声越来越重,呼吸声越来越急促……


已记不清过了多久,我们终于到了医院,“有人吗?有医生在吗?”爸爸的呼喊打破了医院的宁静,一位医生走了过来,表情严肃地训斥着父亲,父亲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连说了好几个“对不起”,便着急地说:“我家小孩生病了,请你赶快给他看一看吧。”“下次注意!”“好的,好的,你快给我儿子看吧。”父亲的眼神,写满了恳求与着急。


又不知过了多久,我从梦中醒来,在昏黄的灯光下,他正在给我盖被子。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欣赏父亲,第一次看见父亲瘦弱的身躯和爬满额角的皱纹。“醒了?你再睡会儿吧。”“我睡不着。”我用虚弱的声音回答着父亲。“睡不着,那就不要睡好了。我们父子俩说会儿话。”父亲随和地回答着我。那几句朴实的话语,像涓涓溪流缓缓流过我的心田……


在寒冷的冬夜,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父亲瘦弱的身躯,鬓角的白发,和暖暖的微笑。原来,这也是一种美丽。(陆家祺)


生:这个故事来自生活,很感人。我也经历过,但没有能像陆家祺同学一样,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父爱和母爱是永恒的主题,都说父爱如山,原来父爱也可以如水,也可以这样美丽。

师:你真是陆家祺同学的知音。若是你的“都说父爱如山,原来父爱也可以如水,也可以这样美丽”能出现在陆家祺的文章开篇或结尾处,那该多好啊!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瘦弱的身躯,鬓角的白发”怎么会与“美丽”联系在一起呢?即使父爱是一种美丽,这也是谁都能知道的美丽,只能说是本来的美丽,就是一种美丽。没有什么人会忽视、会误解,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一篇写“父爱”之美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也”已经变身为“本”了。

师:(竖起大拇指)变身为“本”,变身为“就”了,你真是火眼金睛!陆家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陆家祺表示同意)陆家祺的知音同意吗?(微笑,“有一定道理。”)

好,下面的B文我请女同学读,男同学思考后发言:

……

生:这里的“也”变成了“才”。

(全班同学鼓掌。)

师:再看一篇C文,男同学读,女同学回答。

……

生:这里的“也”没有了。

(全班同学点头认可。)

师:“也”字不知何处去,“美丽”独自笑春风。如果为这篇文章“量身定做”一道题目,恐怕就变成“这是一种美丽”了。

师:如何写好一篇完全切题的文章,如何突出题眼“也”字,真是一件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精神劳动啊。


三、整容:美得其所

师:大家一起来想想,这“也”字在写作时应该怎么“侍候”呢?首先是献计献策,找出对策方案。大家畅所欲言——

生:必须有一个对这种美丽的认识的变化。

生:我同意。这个变化过程,最好能借助欲扬先抑或者前后对比的写法来落实。

生:还需要画龙点睛。

生:有一种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师:(火候已到,考虑到时间,老师便做了强调和小结)“也”是题眼,是“同样”的意思。所写的“美丽”,从表象上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或在生活中不为人们所留意,或未被人们发现的与传统意义上的美丽不相协调的对象,按照一般的理解甚至是看似丑陋、痛苦、挣扎、平俗、卑微、残缺的东西。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升华,真正的美丽也将出现在眼前。正如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那样,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对这种美丽的一个认识转变的过程。记叙类文章,要欲扬先抑或前后对比。写法上还要有善于点题的技巧,要把一般人认为的美丽对象介入其中进行点题。比如,“原来啊,仅仅一棵无花的树,也可以那么美丽。”再如,“我突然想到:五官周正悦目是上帝赐予的一种美丽,谁又能说这位售货员的兔唇,不是天使之吻留下的别样美丽呢?”当然,也可以不经意地艺术地处理,但必须能让读者揣摩出“也”的味道来。从写作表达的效果上来说,应该给读者带来“原来如此”或“豁然开朗”的阅读美感。

(方案有了,余下来的时间,就让同学们为刚才的三篇文章进行“整容”,让它们美得其所。如果你发现自己文章有不足的地方,也可以一并加以“美容”处理。)

(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初中 215600)


继续“美丽”的话题

田耳凤

一、再说“美丽”

师:我们全班39位同学,用自己的审美眼光描绘了不同的“美丽”,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篇你们画出的“美丽”。(师发讲义,学生阅读)

这也是一种美丽

1.一个冬天的早晨,爸爸由于有事,早早地就出门了。我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正做着梦,门铃突然响了。“谁这么早来我家了呀!”我极不情愿地穿上衣服,懒懒地去开门。

2.刚开门,一股刺鼻的味道就钻到了我的鼻子里。我抬头一看,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站在门口,笑眯眯地问:“这里是姓陈的吗?”我没好气地说:“是!”那老头继续说:“你爸爸在家吗?”我不耐烦地说:“不在。你下次再来吧。”于是,我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3.晚上,我吃完饭后在写作业,“叮咚,叮咚……”又是一阵急促的铃声。我想应该是爸爸回来了吧。于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奔到门口,开门一看,又是早上的那个老人。我的心情一下子从天堂掉到谷底。那老人还像早上一样笑眯眯地问:“你爸爸回来了吗?”我气愤地说:“没有。”老人那苍白的脸上立刻现出失望的表情,“好吧,我下次再来,你告诉他,我是住在对面的老王,有东西交给他。”哼!有什么东西给爸爸呀?老人身上那又浓又酸的臭味,令人作呕!我猛地关上门。爸爸回来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他,又直截了当地说了我对他的印象,爸爸没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4.几天后,那个老人又来了,穿着和几天前一样的衣服,身上依然散发出又浓又酸的臭味。爸爸却对他十分热情,又请吃糖,又给倒水。我很讨厌他,转身回到房里,“砰”地关上门。但我又想探个究竟,于是开了个门缝听他们谈话……

5.听着听着,我愣住了,什么?有存折要给爸爸?还是我家的?最后,爸爸充满歉意地说:“我女儿嫌你身上味儿太浓重,所以……”没等爸爸说完,他就抢着说:“没关系,没关系的。”

6.老人走后,我冲出房门,问爸爸:“这存折怎么回事?”爸爸说:“肯定是你妈过年打扫时一不小心把存折落到了垃圾里,幸好王大爷捡垃圾时捡到送了回来,不然我们可要损失好几万呢!”

7.我奔向阳台,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在寒风中摇曳……


生:我发现第二次老人的出现似乎是多余的。

生:我觉得也是,如果“也”强调的是一个过程,我觉得要么删去第二次出现的情节,要么在老人第二次出现时再强化一下他的“丑陋”,或是再加上一些心理描写揣测老人来我们家的动机。这样与后文的对比就更强烈。

生:还有,我看前两次对老人的刻画,都在写“那又浓又酸的臭味”,这是嗅觉上的刻画,我们一直在强调“美丽”的第一要素是“视觉”的,那是不是可以刻画一下老人的外貌呀。

生:说到“美丽”一词时我们强调视觉,我倒是越来越觉得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里给我们呈现的不是“美丽”,或者说不够“美丽”。“听着听着,我愣住了”以及“爸爸充满歉意地说”,这些都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展示人物的精神美,我感觉内容上写的是“这也是一种美”。

(师出示“美丽”的定义)

美丽:视觉上好看、漂亮,使人产生愉悦、幸福感。

四个要素:1.视觉的,即使是心灵的美丽也要外显在行为上;2.漂亮的,一般能定格成美丽画面;3.有快感的或是有审美愉悦感的;4.更强调个性化、主观性。

本文所写之美丽:一眼就能看到的美丽是不行的。这种美丽通常情况下是被隐藏了的,被忽视了的,被误解了的,被遗忘了的,甚至是被歪曲了的。

强调的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曲径通幽,幡然醒悟,豁然开朗……

要记住的是:美可以包括美丽,但美丽不能等于美。


二、扮靓“美丽”


师:根据我们对美丽的再度审视,现在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应该怎么扮靓“美丽”呢?

生:刚才有同学说前面可以加上人物的外貌描写,以突出对比,这里我们可以与前文补充的肖像形成照应,把老人递还存折的那一瞬间定格成画面。这样就成“美丽”了。

生:那只要把偷听的改成偷看的就行了,可以从门缝里偷看到。

师:有点意思,那同学们就动笔改改吧。

(学生修改后交流很热烈,这里选取其中三段。)

生:(修改第2节)刚开门,一股刺鼻的味道就钻到了我的鼻子里。我抬头一看,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站在门口,他的头发乱蓬蓬的,不知是走累了,还是怎么了,汗流浃背的,几根乱糟糟的头发贴在了前额,脸上黑黑的,胡子也长得快遮住嘴巴了,脚下的破鞋都露出了脚指头,衣服上散发出又脏又臭的气味。我顿时升起一种厌恶感,心想,他不会是来收废品的吧!他笑眯眯地问:“这里是姓陈的吗?”我没好气地说:“是!”那老头继续说:“你爸爸在家吗?”我不耐烦地说:“不在。你下次再来吧。”于是,我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生:(修改第3节)开门一看,又是早上的那个老人。我的心情一下子从天堂掉到谷底。怎么还是这个臭气熏天的老人?他怎么又来了?他究竟想干什么?那老人还像早上一样笑眯眯地问:“你爸爸回来了吗?”我气愤地说:“没有。”

生:(修改第5、6节)听着听着,我愣住了,什么?有存折要给爸爸?还是我家的?忍不住往门缝里一瞧,只见老人那沾满泥沙的黑黝黝的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摸进上衣的内口袋,掏出一本鲜红干净的存折,小心翼翼地递到爸爸面前。这时老人的黑手和鲜红的存折仿佛化作一道彩虹划过我的眼前。

师:感谢同学们把一份份“美丽”呈现在我们面前。但老师提醒大家,这篇文章中还有些细节需要考虑:1.文章有令人疑惑的地方,例如文中说的老人是住对面的,但他完全是个陌生人。还有文中爸爸说王大爷不送来存折,家里就会损失好几万。事实上,只要银行挂失,一分也不丢。2.文章中“我”的“戏份”太重,有的地方已经喧宾夺主。


三、欣赏“美丽”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在这次作文中,老师认为写得很不错的一篇文章。

这也是一种美丽

徐 楠

绵绵的梅雨一下就是半个多月。于是,门前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一块见方的小水塘,水塘的正中生长着一棵樱桃树。昔日,烈日炎炎里,那樱桃树便舒张起自己的枝叶,在地面投下一个大大的树影。在那浓密的枝叶形成的树阴中,总是能看到伙伴们的身影,樱桃树支起我们孩子们的乐园。而现在我见那雨水淤积,不禁开始担心它会不会被水淹死了。


一天正午,太阳把地球晒得直冒烟。我从外面回来,不经意间眼睛一扫,心情顿时悲凉起来。只见那干秃秃的枝干像被抽干了墨绿的汁液似的,全没有了生气。唉,本以为那可怜的树可以逃过此劫,我心里这样想。此后的一两个礼拜,每当我路过那树旁,总会侧过脸,以免看见那一幅让我恐惧的景象。它总是让我想起幼时被一场惨烈的车祸夺去青春和生命的姑姑。不太遥远的记忆中,临终前的姑姑那么不舍地拉着我的小手,而我幼稚的心里满是恐惧。


一天清晨路过,远远的几点新绿却让我再次驻足。走近,那是一棵怎样的“树”?或许应该说是一棵喇叭树。哦,不,是一株喇叭花与一棵枯树的结合之作。见那绿油油的藤蔓小心地游过黑土,慢悠悠地爬上树干,一圈又一圈盘绕着,直达树的顶端,一朵朵紫红色的花儿傲然开放,清晨的露珠还在花瓣里晃荡着。这不正是一幅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吗?悄然无声,而又明艳照人。枯巴巴的枝干支撑着喇叭花,喇叭花的藤蔓越发向上延伸着。一根没了生命的枯木,此时却无怨地托起另一个生命的美丽,让她在身边绚丽地绽放!


想到这里,记忆中的恐惧不再,姑姑灿烂的笑容宛在眼前。夕阳西下,枯木依然挺立。


恍然间,泰戈尔的诗句让我明白了很多:生如夏花般绚丽,死如秋叶般静美。这且作为我心中的樱桃树的墓志铭吧。


师:我们一定会说美丽会有很多种,但只有一种美丽能够摄人魂魄,那就是如本文所呈现的生命的美丽。花开花落,潮起潮落,生命的诞生与死亡,都是造物主赋予这个世界的美丽。不错,死亡是中国人禁忌的话题,但它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结局,与其消极回避,不如真诚面对。尤其是当一首生命之曲的尾声成为另一首生命之曲的前奏时,那样的旋律总是能点燃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


老师来点评这篇作文:选材方面,因生命的体验而匠心独到;立意方面,因生命的多姿而意蕴非凡;结构方面,因生命的叙事而曲径通幽。


四、强化训练

1.再读自己的文章,找到问题所在,进行修改。

2.思考:如果我们在题目后面加个“?”,将如何审题并进行写作?

(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初级中学 215600)


课型说要

这里呈现的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同一道文题、同一次作文训练之后的两节各具特色的作文讲评课案例。


陈老师的课,首先让学生一起来欣赏自己作文中的精彩,有的是精彩的开篇文字,有的是精彩的结尾内容,有的是精彩的正文片段;有关于人和事的,有关于景和物的,很有代表性。在美不胜收的欣赏之后,以ABC三篇文章为抓手,让学生一起诊断此次作文中的一个最大的失误之处——“也”的处理。老师选出的三篇文章,一是把“也”写成“本”和“就”了,一是把“也”写成“才”了,另一是把“也”写丢了。这个环节的安排是相当有智慧的。我们都知道,“也”是这道题写作的“文眼”,在写作技法诸方面很有讲究。但要在实际落笔写作时处理到位,是要特别小心和用心的。于是,讲评很自然地进入了下一个重要环节:对三篇很有代表性的“也”字病文进行修改训练。陈老师的智慧不仅让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还在于让同学们自己寻找对策方案,老师在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了既切实又有引领意义的方案小结,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完善和修改。从“欣赏”到“诊断”再到“美容”,体现了作文讲评课的结构之美和环节上的步步深入之妙。


如果说陈老师的讲评课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在“面”上做足文章,那么田老师的讲评课则是从整体出发,注重在“点”上作挖掘;如果说陈老师的讲评课注重在“也”上着力,那么田老师的讲评课就是在“美丽”上用功。第一环节就是“再说‘美丽’”,但不是谈空说空,而是结合一篇有典型性的学生习作的阅读与讨论,然后,推出投影文字,强调“美丽”之于写作的五个方面。这一方面源于学生初次写作时对“美丽”的认识的模糊;另一方面也是借此引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学会认识文题中的关键词,为学生做好了审题的示范。接下来,是“扮靓‘美丽’”,依然是用好这篇习作,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各自提供修改方案,并进行课堂交流。最后,老师又推出了本次作文练习中把生命“美丽”演绎得比较精彩的习作,让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第三板块的安排,用心是非常良苦的:不能因为大多数同学的作文中“美丽”都没能准确表现,而对写作失去信心;相反,我们同学中有人做得很好,有人能,我们大家就都能。田老师在点评优秀作文之后布置同学们完善自己的作文,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新意义的思考题:“如果我们在题目后面加个‘?’,将如何审题并进行写作?”一题多用,一题多写,把这次写作活动引向纵深。可谓匠心独运,更是运筹帷幄!


两位骨干教师提供了两堂各具特色的作文讲评课,留给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作文讲评课型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1.作文讲评课的一般教学思路


如果把讲评作为某次作文训练的最后总结来对待,那么,作文讲评课的基本思路就应该是:


(1)全班学生写作基本情况扫描。可以单一维度扫描,也可以多维度扫描。有的老师喜欢从完成写作任务的时间、篇幅、质量等方面作量化说明,有的老师习惯从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谋篇、语言等能力角度作出讲述,也有的老师乐于在语言和思维关系上对习作情况作出概括……最好的扫描应该是符合写作实际的,中肯到位的,同时能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


不过这一环节的安排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忌形成固定程式,凡是作文讲评就先来一段基本情况综述,如同语文课总是板书课题,然后介绍作者一般。陈老师课堂上的“大家都关注着‘美丽’,争相编织着‘美丽’的故事,有18位同学,一不小心把个‘也’字冷落在一旁,于是这‘也’字便明火执仗地玩起了变身魔法,给我们的‘美丽’之行留下了遗憾”的一段课堂过渡话语,就是一个基本情况扫描的非常巧妙的处理。


(2)推荐和欣赏优秀习作或片段。一是面要大一点,不只是涉及的文章要尽可能多一点,更要注意涉及的学生人次要多。比如陈老师的课例中的“欣赏:美不胜收”就做得非常好。二是要坚持优秀习作选择的相对性、比较性原则,对于写作困难的学生,更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哪怕一个句子写得好的,也可以推荐,加以鼓励。三是通过多种渠道推荐优秀习作或片段,可以编作文小报,可以通过墙报张贴,可以录入电脑投影,实在因为时间关系来不及录入打印的,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阅读。四是和点评、赏析结合进行,言简意赅,语短意长。


(3)提供病例,作出诊断和疗救。把本次习作训练中非常有普遍性的病文提供出来,让同学们参与进来,一起找问题,确诊病灶,提出修改方案,并动手修改。这种病例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几组,但老师一定要作好取舍,把必须在讲评课中落实的落实好。个别学生的典型问题,可以通过面批和面评的方式落实和解决。对待病例的讨论,要把握好表达分寸,不能伤害学生,更不能搞成“批判大会”。


(4)修改和完善作文,并在总结此次作文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或变通性的作文训练。从以上两例当中,我们都看到了修改和完善的环节,在田老师的练习中还有变通性、创意性的深入一步的训练要求。


事实上,更多的作文讲评课并不是写作的最后陈词,而是写作训练的阶段性评价。为了让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成本次写作的目标,需要通过讲评这一课型(或环节),推动写作活动的更加深入和不断提高。修改和完善是基本工作,不少情况下,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多数学生再作一次,有人称之为“重作”。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是因为有一个好的构思,一个好的思路。一堂好的作文讲评课,同样需要有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好的思路。两位老师的讲评课,在这一方面做得相当好。她们都能结合《这也是一种美丽》的作文训练和学生作文批改后的实际情况,分别设计讲评课的思路:陈老师的“欣赏”—“诊断”—“整容”,一气呵成;分别配以“美不胜收”—“美中不足”—“美得其所”,组成了三段层层升华的美的乐章。田老师的“再说‘美丽’”,让人一看便知,这是承接先前的作前指导而来的,且是对当初话说“美丽”的延续。“扮靓‘美丽’”和“欣赏‘美丽’”是水到渠成的必然发展。整个讲评课的主题词就是“美丽”,整个讲评课的思路也是围绕着“美丽”做文章,不可谓不妙。


2.作文讲评课的基本原则


(1)育人、作文相得益彰。


千万别以为作文讲评课就是面对学生习作,就文论文,有一说一,直截了当,完全不考虑习作者本人的心理和反应。如果因为无视习作者本身的个性特点或某些性格缺陷,无意中伤害了一个孩子,那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重要的是,通过讲评文章来引导孩子思想和情感不断健康,心理和品性不断健全,这本是我们作文教育应该有的要义之一。哪些孩子的病文不能随便公开讲评,哪些作文的毛病公开之后会走向我们料想的反面,这些都是作文讲评时要非常小心和介意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方法等重要元素。这样的讲评课才会更有深度和力度。


(2)荐优、指瑕、完善“三位一体”。


作文讲评课通常情况下要有“三大主题”:一是推荐和评价优秀作文,二是找出有问题或缺陷的病文,三是通过学生训练治病救“文”。但处理不好就会变成三个各不相干的板块拼装,而无内在的关联。如果我们每次作文讲评都能集中在某一个训练目标或能力点或主要问题上,然后,让三大主题从不同角度围绕一个目标或问题形成互补和互印,这样来组织讲评课的教与学的活动,就会收到“三位一体”的显著效果。这一点,两位老师的课都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一课是围绕“也”字欣赏、诊断和训练,另一课则围绕“美丽”诊断、训练和欣赏。


(3)点拨、互动、探究、创造四者互补。


这一原则强调的是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既要有语文老师关于学生作文恰如其分的点评和引导;也要充分发动学生,用学生的写作智慧去碰撞学生的写作智慧;还要组织学生围绕易错、易混、易漏等关键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总结成败得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要调动学生写作的创造性,呈现千姿百态的表达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意。让老师的相机点拨、学生的参与互动、小组的合作探究和个性的凸现与创造四者之间和谐共生,圆融互补,营造出一个生态化的写作讲评课的浓浓氛围,实现讲评课的效益最大化。


作文讲评课上的“互动”“探究”和“创造”,还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大胆放手。陈、田两位老师课堂上正是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点评和讨论,修改和交流,才使得这两堂课的风景更加迷人。


3.作文讲评课的常用方法


从实践层面说,作文讲评课的方式方法总是因人而异的。这里列出的是本人30余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讲评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专题讲评法。围绕某个写作知识点、能力点或问题点,集中进行由点到线到面的讲评。或者围绕某一篇有代表性作文进行讲评,也可以视为单一式的专题讲评法。


二是现场讲评法。在写作观察景物、建筑物等一类作文中,常常带着学生重回现场,实地再观察,然后再进行讲评。现场讲评法还有一种情形是,学生一边写作,老师也就一边讲评。融写作指导和写作讲评为一体。


三是比较讲评法。反例常常是学生作文中的病文,正例有时是学生的,有时也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报刊时文,这样对照比较,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是师生互评法。我让学生评我的下水作文,我评学生的习作,他们兴趣非常浓厚,积极参与,收效甚好。有时,我还一边在电脑上写,同时投影在屏幕上,一边说明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句要修改之类。


五是分层讲评法。考虑到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我会采取复式教学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层次要求的讲评。


六是学生互评法。这是我做得比较多的一种作文讲评方法。学生初次完成写作任务之后,我就组织他们互相评改,然后再反过来评改,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做讲评课的主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优生或课代表评价,形成一种学生为主体的链条式的常态化评讲模式。


七是班际互评法。为了避免伤害学生但又能解决普遍性问题,可以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之间互换讲评。


八是网络讲评法。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的作文上网,然后采用跟帖等办法相互点评,一文多评,甚至让编辑、家长等参与进来评讲作文。


4.作文讲评课的注意事项


(1)学生作文完成后,老师必须迅速及时地完成作文批改、整理工作。时间间隔越短,评讲的效果就会越好。陈、田两位老师的学生,9月2日(周五)完成的作文,老师利用双休和晚上时间就完成了批改、整理和学生代表性作文录入等工作,9月5日完成了讲评课的备课任务,第二天上午上课。由于及时批改、快速反馈,因而很受学生的欢迎。


(2)为了确保作文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保证作文批改的准确和到位。马虎和敷衍地批改作文,不但发现不了真正的问题,也会导致讲评课的无的放矢。两位老师在批改之前首先制作了一张批改评价的简表,然后对照简表进行批改、评分、整理和备课,做得非常精细,也很有操作性。


附《这也是一种美丽》作文批改简表:



(3)作文批阅之后,必须对照“批改简表”,再结合每个同学的批改记录,然后进行分类整理,找出优文、病文。尤其是病文,要进行分类筛选。还要注意哪些是常见的写作毛病,哪些是写作此文或此次作文训练出现的毛病。然后,确定本次讲评课的目标、内容,并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没有准确的把脉,是上不出有效的讲评课的。建议养成批改作文随时摘录有关要点的习惯,或者像陈老师和田老师那样,用好学生作文水平跟踪记录卡,这样不至于备课时到处乱翻,浪费时间。


附两位老师记录卡表样:


(4)作文讲评课有七大忌讳,再次提醒注意:一是谈空说空,不着边际;二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三是廉价表扬,胡乱拔高;四是一味批评,挫伤热情;五是老师主宰,一讲到底;六是眼界太高,不分层次;七是术语成堆,眼花缭乱。

(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215600)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1期)

(注:本文插图为明代仇英画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