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庄的地名来历

 霄石文哲图书馆 2015-10-20
      民国《如皋县志》:“抱石滩:石庄,旧传浣纱女投江,即此。”有清吴铠《东皋咏古十四首.抱石滩》诗为证,诗曰:
石激滩流鸣不平,将军东下此孤征。
鬓毛雪白悲臣老,泪血冬青泣女贞。
江上芦花飘剑影,市中苦竹欣箫声。
缘何一样纱同浣,水到邪溪恨易生。
      春秋时楚国伍子胥一家被楚平王杀害,他只身逃出昭关投奔吴国,途遇大江阻隔,幸得渔父怜而相助,渡过大江,遂藏于芦苇之中,等待渔父为他送食物。渔父来后看不到伍子胥,在高岸上对芦苇丛高呼:“芦中人。”伍出,渔父食之。伍将所佩剑赠渔父,嘱其不要泄露。渔父不受其剑,且投江而死,以释子胥之疑。路上伍子胥忍饥挨饿,又遇浣纱女,乞食,并嘱女勿露,浣纱女抱石投江,让伍放心而去,因而留下“抱石滩”的美丽传说。盖以“石”为名由此而来,吴铠此诗即咏其事。此传说一。
       传说二:在石庄中学大门外有一石桩埋于地下,有部分裸露于地面之上。古时此地为大江之滨,石桩是镇地之用。以此为界,向北是高沙土地区,俗称老岸,向南是粘土冲积带,俗称圩田。这是长江在不同历史时期泥沙沉积而成。高沙土沉积在先,地势较高;粘土沉积在后,地势较低凹。“石庄”由“石桩”而来,此桩树于何时,无人能说得清楚,仅此传说而已。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时被红卫兵挖出,桩上尚有依稀可辨人像图形,后此石不知所终。
       传说总带有口耳相传的意味,难为信史。较为可靠的说法当是石氏家族最早聚居于此,始为石氏庄园,故名。据《石氏民籍族谱》载“东晓……祖槐,宋中允曼卿公之孙也。当宋末造宗人北山公讳柱者,以世勋降润州指挥,避乱于如皋摩诃山,卜筑江干。公从之,亦徙居皋邑。”曼卿,即北宋文士石延年。随着岁月的迁延,外地旁姓不断来此定居,村庄逐渐增扩,形成最初的集镇。或自临江废县后,临江之名遂废,而代之以石庄名其地。尔后在众多的移民中,以石、张、汤、闵四大家族最为鼎盛,而石氏张氏还各分为两个族系,且与此建有宗祠。石氏家族至今人丁兴旺。
       石庄又名竹岭,竹岭由来当为竹排岭。据如皋《顾氏家谱》载:摩诃山以南二十里有竹排岭。此地常聚竹排,毛竹堆积如山岭,成为毛竹的集散地,故名竹排岭,简称竹岭。竹排岭当时隶属于如皋,摩诃山北二十里即为石庄,石氏先人都葬于此。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城隍庙前照壁上即镌有“竹岭福地”四字,以竹岭代指石庄。而石庄文士之文集上亦刻为“竹岭汤式瑶圃”、“竹岭汤庚芷衡”字样,竹岭即石庄也。
       石庄又名石庄行。其来历当为石庄商业发达,店铺林立,形成一定规模的行市,如布行、靛青行、六陈行(粮行)、蛋行、木行、竹行等。尤以布行、靛青行、六陈行最为发达。久而久之四乡百姓称石庄为“石庄行”。去石庄则称为“上行”,此种叫法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消失,而在50年代初尚有不少人如此称说。
       石庄这一地名究竟始于何时,已难确考。最为可信而又最早记载当为北宋如皋籍词人王观的《九日石庄阻雨》一诗,以及苏过的《寄如皋叶尉》诗有“借马石庄去”。于此可见石庄域名在宋时已被载入史册无疑。而石庄域名的出现又似乎比石延年之孙徙皋更早一些。而《明史》和《清史稿》中均有“石庄巡检司”的明确记载,此域名一直沿袭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