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宗商品需求拐点已到来?

 linke506 2015-10-21
以国际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自去年四季度腰斩后一直低谷震荡,笔者认为除了归因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更应该认识到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拐点已到:中国当前年龄结构造成的人口消费红利迅速减少,而有需求又能产生效益的投资地域基本饱和,今后5-10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或因中国需求大幅减缓而不断走低,最终在低位徘徊。

作者:杨向宏

来源:金银岛资讯


1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钢铁、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


2大宗商品目前状况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一路直线下滑。

目前国际原油的价格与过去同期相比“已经不见了55%”;铁矿石和煤炭的价格也大跌超过3成;以原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主要基础化工品,例如纯苯、丙烯,例如乙烯,例如丁二烯,又例如PX,还有PTA等与去年同比价格都大幅下滑,不少品种的价格已经超过了“腰斩”。如果看需求的数量,尽管大宗商品的价格在大幅的下滑,但市场需求从数量角度来看并没有同步增长,甚至有些还在下滑,这就带来了今年以来市场异常热闹的讨论:


3到底是什么引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


我们看看欧洲,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欧洲经济是稳定的,尽管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但市场的需求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尽管我们听到希腊问题,难民问题等等,但欧洲经济的根本没有显示出有什么变化。我们看看美国,美国的GDP还是在增长的,需求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的根源只能是来自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尽管我们官方数字报道今年1-7月份GDP的增幅仍然高达7%,但我们都知道市场需求的疲软已成定局。过去五年那种高速的发展暂时不复存在。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需求的疲软导致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滑。与其他国家经济关联度不大,与国际金融的炒作的关联度也不大。


4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拐点到来了吗?

年龄结构和消费市场

我们知道对物质的需求来自于消费需求,并且来自于有消费能力的人的需求。例如年轻人梦想“天天晚上去唱歌喝酒,乘着游轮和飞机到处去旅游”,他们有消费的欲望,但没有钱,他们“恨不得天天换手机、电脑”,但经济能力支撑不了。步入中老年的这群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和基础,但消费的欲望并不强烈。所以我们要分析人的年龄结构才能理解消费市场在哪里。


看看当前的社会,1-10岁属于儿童期,11-22岁属于青少年期(算到大学毕业),23-35岁属于青年期,35-50岁属于中年期,50-60岁属于中老年期,60岁以上属于老年期。我们谈谈儿童期,由于生活成本的压力,尽管在部分地区二胎政策已经放开,但很多人不愿意生,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占比不正常,偏小,但是因为家里一个孩子居多,是“全家的中心所在”,所以单个孩子消费不低,但数量占比不大;再看看青少年期,这一部分人都是独生政策的产物,人口占比不大,消费能力也不强,因为处于一种集中精力读书的阶段,还没有开始懂事,没有太大的消费欲望;青少年期有所不同,这群人尽管也是独生子女政策的产物,人口占比不大,由于已经懂事,他们开始交友,有了一定的消费欲望,因为是家中的宝贝,所以拥有消费欲望的这群人,消费的质量不会低;青年期呢?这些人还是独生子女政策的产物,他们开始步入社会,开始具备更强的消费欲望,但是工资收入不高,在消费上属于“有心无力”的状态,其中不少人开始成家立业,背负着一定的债务压力(借钱买房);看看我们的中年,这群人是中国目前工作的主力,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也是独生子女政策的产物,所以人口结构比例也不合理,但比前三个阶段人群好得多,中国目前的主要消费来自于他们;50-60岁这一群人,没有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而解放以来的1955-1965年是中国建国以来出生的最高峰时期,因为1955年以前刚刚解放,忙于打朝鲜战争,没有带来生育的高峰,1966-1976年是大家公认的文化革命,“不停地运动”影响了老百姓的生育愿望,而1955-1965年出生的正好是50-60岁这批人,这群人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他们开始降低他们的消费欲望,存钱为退休以后做准备,过去20年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让他们知道了仅仅靠养老金,退休后是很难体面生活的。中国已经渐渐形成一种右边大,左边小的三角形。

据国家统计局报道,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多大2.12亿,占中国总人口比例的15.5%。65岁以上的老人竞然有1.37亿,占比超过了10%。中国已经步入了典型的老年化,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中国正处于老年化逐步加深的阶段,因为国际上认为65岁老人占人口总数超过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步入老年化。

在一个典型的老年化社会,工作赚钱的人数下降了,而银行取钱的人多了,因为老人没有收入,除去社保,多花钱只能取银行存款,中国很多人在中年买房,目的是退休后靠卖房养老,或者出租获得租金,所以从现在开始卖房的人会比买房的人多,加上不合理的人口结构会导致买房人的数量一年不如一年。由于我们的各级城市中心地带都已经建满了房子,所以房子的总量异常的庞大,如果加上在建的,和准备建的房子的数量,中国市场房屋的供应量开始大于需求,这就是我们说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从综合性的考虑,中国开始步入存量房和二手房交易的年代,并且逐年加大,如果对新房的需求下降,那么与新房相关的大宗商品,例如水泥、例如钢铁价格会不会下降?

我们发现中国最具有经济实力的中老年人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恐惧,消费意愿非常的低,并且随着年纪增长,他们外出活动的频率和活动范围都在变小。

他们的下一代,也就是中青年在人口总量上没有应有的比例(偏少),所以不要指望今后5年中国消费增长火爆。

我们所谓的消费无非有这几个方面,第一是维持生活所需的基本消费;第二是显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奢侈消费,也就是溢价消费;第三是因为新技术的革命而产生的消费,例如触摸屏手机的出现,导致大家抛弃还可以用的按键式手机;第四是规划不当产生的消费,例如一条高速公路因为规划不到位,修成了双向两车道,结果不到3年要重新加宽,而加宽所支付的代价非常的大;第五是盲目投资造成的消费(浪费)。随着我们政府工作的日益透明,反腐日益的规范,这种盲目投资(浪费)在大幅度减少,因规划不当(浪费)也在大幅减少。我们无意统计过去的10年,中国盲目投资政府工程和规划不当造成的浪费,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块需求的大幅减少对大宗商品的冲击有多恐怖。


5中国的真实需求到底有多少?

如果我们能研究出真实需求的数据,我们会发现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可能还要减少。当然有些方面是会提升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首先看看投资:

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绝大部分投资都投在发达地区的原因。你看看上海、北京有多少条地铁,即使是非直辖市的广州有多少条地铁,而作为直辖市的天津、重庆又有多少地铁?我们要提高我们的投资效率,但是有需求又能产生效益的投资地域基本饱和了。我们可以大量投资搞基本建设,例如铁路、高速公路、桥梁的西部地区,人烟稀少,生活水平低,投资产生的效益低,作为企业当然不希望进行无效益的投资,但政府必须做,政府必须引导和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以寻求全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所以今后的5年,政府会下决心加速对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的投入,就会拉动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第二就是人口消费的红利

这里我们谈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人口消费红利,新一代的年轻人从小享受到家里能承受的最好的生活条件,他们的消费质量远远大过他们的父辈,并且新一代的年轻人敢消费,敢借钱消费,这样也间接的支撑着对中国大宗商品的需求。当然与我们迅速消失的人口红利相比,这些都微不足道,残酷的数字已经清晰的揭示了现实。即使我们调整生育政策至少15年以后才能见到效果,因为政策的制定必须超前,因为变化本身是滞后的。



6结论


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拐点已经到了,你不承认也不行。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你不得不面对,我们预测今后的5年,甚至10年全球因为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大幅减缓,而导致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走低,最终会在一个大家想不到的低位徘徊。不要去梦想油价再次突破100美元/桶的美好年代了,除非有极端事件出现。


本文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重要通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