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联储真的像某些专家说的那样直接干预具体利率吗?

 祝冀馆藏 2015-10-21

       从十一假期开始,TPP就是热点问题,一直吵到现在。期间,肯定少不了有一些专家学者出来胡解释。你认为中国不加入TPP没关系或者你反对TPP,这都可以。言论自由嘛,你有权表达你的观点。但是,你不能胡解释。有些胡说八道的言论很有煽动性或者误导性。比如说,有些专家认为美联储也加息或者降息就是直接下令、用行政手段来规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存贷款利率。所以,这就是政府直接插手经济。相信很多朋友也在某些专家的嘴中见过这样的观点。今天我就来澄清一下这样的、具有误导性的观点。


       美联储加息或者降息,是不是政府直接插手经济,这个我确实不知道。但是,美联储加息或者降息,绝对不是直接下令、用行政手段来规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存贷款利率。中国的央行这么做,某些专家就想当然地认为美国肯定也会这么做。若美联储这么做,那美国法院可就热闹了,美国法院肯定会被挤爆。银行和普通百姓非得抢着去法院控告美联储不可。美联储不可能这么做,也不敢这么做。那美联储加息或者降息是怎么一会事儿呢?


       美国银行,甭管是私有的还是什么所有制的,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这是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事。说白了,这是人家之间的私事。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我俩之间的私事,凭什么你来插一杠子?我俩之间的金融业务往来,凭什么你来调控利率?你敢这么干,这就是对于我的“私”的侵犯。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我愿意给客户某种利息,我就愿意赔本赚吆喝。你管得着吗?即便我从自己身上割肉,那是我的自由,我愿意。我就当赠予了,和你有什么关系?你凭什么来管我?说得难听点,我的钱,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管得着吗?我愿意多给点就多给点,愿意少给点就少给点。即便闹出纠纷来了,那也是我和客户之间的事。至于说这里面涉及到税务问题,那是另外一个领域。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这是我的权利,我愿意。”。所以,无论是从客户的角度还是从银行的角度,你敢对我造成了侵犯,我就敢到法院控告你。若你强行插手我的业务,对我造成了损失,你还得做出赔偿。只要我说的在理,只要法院或者陪审团认可我的说法,天价赔偿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借美联储几个胆子,美联储也不敢直接插手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具体业务。


       美联储加息或者降息,影响的是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也就是说,A银行暂时资金周转困难或者为了扩展业务,向B银行结了一笔钱。这笔钱的利率或者利息吧,就是所谓的美联储加息或者降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银行之间搞同业拆借,这是很正常的事。不光美国,中国也是一样。就像去年那样,银行钱荒的时候,拆借利率一度达到了30%。而且,美国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哪家银行业不敢给储户太低的存款利率,哪家银行业不敢给贷款客户太高的贷款利率。否则,客户就跑到别的银行去了。故,银行的利润率没有那么大,至少没有某些银行那么大的利润率。


       若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为了扩大经营,纷纷到银行进行贷款。银行也乐意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银行自己的钱若不够的话,就得向其他银行借钱。比如,A银行向B银行借了一笔钱,用于自己的业务。但是,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一旦发生突然性逆转或者其他情况,大批企业换不上贷款,银行可就要倒霉了。往轻了说,坏账率上升,往重了说,一旦银行破产,很多储户也会受到损失。在企业无力还款的情况下,其抵押品往往就会被银行没收。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形势会更加恶化。若企业资不抵债,银行也就完蛋了。这条链路,一扯一串。银行出问题,往往还能波及到国外去。一家两家出问题,问题还好点。若是大面积出现这种情况,影响面可就太大了。比如说,金融危机。


        假如,美联储认为经济过热,就会进行加息。我们还拿A银行作比喻。假如在美联储加息的情况下,A银行就得自我评估风险了。其实这个过程很简单,往外放贷会收回多少利息,其他投资会收回多少收益。这两项加起来再减去付给储户的利息,还给其他银行时的本金和拆借利率。结果就是银行的最终收益。若A银行认为值得冒险,宁愿支付高昂的拆借利息也要从其他银行借钱,那你就借。假如A银行认为不值得冒险,那就不从其他银行借钱。反正赔了赚了最终都是你的。这样,银行就省下了一大笔钱。但是,A银行就没那么多钱往外放贷了,就得削减对外放贷的额度。某些企业可能就会拿不到贷款。若考虑到银行之间竞争的因素,也许某企业会在别的银行拿到贷款。也许走遍所有银行都拿不到贷款。企业拿不到贷款,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也许会破产,也许会维持现状。总之,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企业破产的风险。企业没那么多钱了,也就老实了。经济形势也就降温了,不那么热了。


       假如,美联储认为经济过冷,就会降息。一降息,银行就敢加大往外放贷的额度。因为即便银行自己的钱不够,还可以向别的银行借钱嘛。偿还的时候,也不用支付那么多的额外利息。企业有钱了,就不老实了,就可以扩大再生产。这样,经济就繁荣起来了。同时,银行不敢轻易给储户太低的存款利息。存款利息太低,储户都跑了,你拿什么往外放贷?即便你可以管别的银行借钱,多多少少你还是得付点额外的利息的。借来的钱,肯定没有自己的钱好用。


       你看,美联储不管是加息还是降息,在开始的时候,就是在压缩银行的利润,就是在银行身上割肉。如果大家都觉得割肉可以维持现状,那谁也不敢轻易调整存贷款利率。如果,银行靠割肉也不行了,那就得借钱或者调整存贷款利率。这样就会影响储户或者企业的切身利益,进而间接影响经济走势。从银行身上割肉,这本身就有点类似于“杀富济贫”。如果银行破产了,可以走相应的法律程序处理后续事宜。如果这种情况下,银行都活下来了,那说明人家有真本事。有真本事的银行,理应受到尊重。


      银行不从是具体生产,凭什么你们赚那么多钱?本质上,充其量你就是个融资中介而已。所以,先从银行身上割肉,银行在日常经营的时候必须时刻小心,尤其是风险评估更是重中之重。反正,这个行业有钱赚,但是,利润率不太高。你想活下来,你只能“修炼内功”,把自己变强。银行必须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折腾。银行必须尊重存贷款客户。想不劳而获、旱涝保收,门儿也没有。


       经济必须调节,不调节,一旦出事儿,全社会一起完蛋。在不介入具体业务的情况下进行调节,只能是调息了。这也算是个折衷的间接方案吧。美联储的调息令具有强制性,所有银行必须遵守。因为这是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经由总统签字的法律。


       有时候,美联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会被媒体理解为“调息”。我不知道这是美国的习惯性叫法还是国内翻译有误。以后再在新闻上看到美联储调息的消息,大家就应该明白,被调整的是银行间的拆借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绝对不是美联储强行干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存贷款利率。


      在经济形势是在不好的情况下,若割肉加借钱还不行,银行有时候也会按照美联储的指令调整与客户的存贷款利率。但是,具体执行利率与美联储下达的数字可未必一样。因为这是银行自己评估的结果。


     假如专家学者们错了。我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反正甭管真假,这样的糊涂人一个劲儿地给上头出主意。我认为这是很危险的。


      也许我个人才疏学浅,理解错误,误解专家了。还是那句话,若有谬误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作者:东北老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