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历史天空的霞光

 抡才书院 2015-10-21


孟子历史天空的霞光 

孟子,鲁国贵族的后裔,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其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

   孟子三岁父,家境贫寒,由母亲一手抚养。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效仿的,心里很高兴,于是定居了下来

 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剪刀,织布机上的布断。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昼夜勤学苦读而来。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之物。”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一天,孟子进到里屋,见叉开在地上。古人是不穿内裤的,孟子看见妻子这个样子,极不雅观,很生气。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叉开腿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有人吗;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她不雅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礼仪。”孟子听了母亲的话,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休妻事。

 公元前317年,燕王哙想学尧、舜禅让,把王位让给了大臣子之。三年后,子之把燕国弄得一塌糊涂,招来内忧外患,最后燕王哙死于非命。孟子反对燕王禅让,认为天子不能把天下随便送人。万章问他:“请问舜的天下是哪来的?”孟子无奈,只好造出一段故事来:舜给尧打了28年下手,尧死了,守完三年丧后,舜又避让到南河的南面。让尧的儿子继承天子之位。但诸侯不去朝觐尧的儿子,都来朝觐舜;打官司的也不找尧的儿子,都去找舜。所以说,舜的位不是尧禅让给他的,而是天意。

 孟子游说齐宣王,鼓动他学习古代圣贤之君、实践他的王道。齐宣王不想干,找了很多托词。宣王说寡人好勇”。孟子说:“没关系,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好勇之君,所以把纣王灭了”。宣王说:“寡人贪财”。孟子说:“不要紧,公刘也很贪啊”。宣王说:“寡人好色”。孟子说:“古公亶父就很好色啊!”反正只要能说服人,先王的“先进事迹都是可以随便解释的。孟子口中的“圣贤君王”,不是高大全好勇“贪财”好色,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梁惠王是个很厉害的国王,他在掌权魏国的时候,魏国很强大,是个拥有万乘战车的大国。孟子训他,很有技巧,他不断地给惠王设套。他问梁惠王:“用刀子杀人和用棍子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说:“没区别啊,刀子杀人、棍子杀人,都是杀人。”孟子说:“对,那么用政治杀人和用刀子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只好回答:“也没有区别,都是杀人。”孟子说:“好,看看你,你的厨房里堆满了肥肉,马厩里饲养着许多肥马、好马,可是你的人民呢,脸上是菜色、道旁有陈尸,这就叫用政治杀人,这就是带领野兽来吃人。野兽互相残杀,我们都看不下去,何况你作为一个国王,你居然带着野兽来吃老百姓,你有什么资格当人民的父母?”一顿训斥,梁惠王无言以对。

 孟子跟齐宣王谈话,装成聊天的样子,说:“大王,我有个朋友。在我出差之前,我把我的老婆、孩子都拜托给他,我朋友说没问题,全包在他身上。可等我出差回来,我老婆、孩子都快饿死了。你说对这样的朋友,我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很简单,绝交啊!这种朋友你要他干什么?”孟子说:“这种人该绝交,那比如说你手下有个官员,你把一个地方交给他治理,结果他把这个地方治理得一塌糊涂,这样的官员你该怎么处理他?”齐宣王说:“这好办,撤职!”孟子说:“我明白了,不够意思的朋友就该与之绝交,不称职的官员就应该予以撤职,那如果一个国王不合格,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该怎么办呢?”
  
  《孟子》记载:“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回答这个问题,转而谈其他的话题了。

 孟子针对《尚书》记载周武王克商的战斗故事,深表怀疑。有个《武成》篇,记载血流漂杵”的描述:“小邦周克大邑商,战斗空前激烈,血流漂杵”。孟子不相信。他觉得,《武成》把战争写成这个样,血流成河,连木杵都能冲走,实在有损圣人的形象。在他看来,这类描写一定是文学夸张,绝对不可信。孟子怀疑,这只是传说。周武王推翻商朝的暴君纣王,成王败寇,早有定论,正义一方是周武王。孟子之疑,是嫌好人还不够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