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拒绝撒谎启动诚信教育

 江山携手 2015-10-21

提起诚信教育,叟湖先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故事发生在四十多年前。邻居家一个孩子,因为他的母亲离家出走,还在月窝子的他,依靠他的六十多岁祖母靠磨碎的米粉打糊糊一勺一勺的慢慢把他喂养大,所以看得非常精贵。那时候的皖南农村,农民真是穷得一贫如洗,谁家能养几只鸡那已经非常了不起。孩子家没有养鸡,想吃鸡蛋爸爸没钱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邻居家的鸡窝里有一个暖呵呵的鸡蛋,于是把它拿回自己家了,这个时候,孩子顶多两三岁的样子。他的祖母没有责怪他,反而把鸡蛋放到碗柜里,并教孩子说如果有人来问,就说从货郎担上换的。

 

中午,邻居家的女主人发现鸡窝里少了一个鸡蛋,便盘问自家的孩子是否偷去换糖了。孩子说没有,只是隔壁的某某来玩过。女主人嘱咐孩子去隔壁看看,孩子回来说碗柜里发现一只大鸡蛋。女主人便去盘问邻居孩子的祖母碗柜的鸡蛋哪里来的,这个时候孩子的祖母明明知道鸡蛋就是自己孙子从外面拿回家的,可是她却教孩子撒谎说鸡蛋是从货郎担的挑子上用破铜烂铁换的,死无对证,只是孩子羞红的脸证明了一切。后来,这个孩子长成大人了慢慢演变成了一个盗贼,最后被政府收监,这一切都是从那一只鸡蛋引起的,而他祖母教会他撒谎无疑助长了这种贪婪的心理。

 

上述孩子仅仅看上了邻居家的一只鸡蛋把它拿回自己家,如果此刻的祖母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拿别人家的东西是坏孩子干的事情,然后亲自带孩子登门道歉送还鸡蛋,虽说只是小菜一碟,可是却能够让孩子养成不偷不盗诚信做人的良好品德,这样也就不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虽说几十年过去,但是这样的例子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特别是孩子幼小的时候,一定要教会他拒绝撒谎,这样他才有希望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和信用,即以诚待人,取信于人。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立身做人的重要品质,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从小加以培养,才会让孩子成为言行一致、勇于承担责任、有负责精神的未来人才。对此专家建议

 

------父母要做出诚信的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的诚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无形的力量,这种健康的人格构建,是父母(或祖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种积极的、肯定的信赖纽带,对家庭的和睦、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父母在生活中应以身立教,以行导行,用自身的诚信来熏陶孩子。父母做到说话算数,要从一些小事、点滴之事做起。比如,说给孩子检查作业就一定检查,说带孩子出去玩就守诺要去,不能失信于孩子。不但对孩子这样,而且在生活中的待人处世也要这样,才能使孩子心中诚信的概念不发生冲突。

 

------诚信首先是与自己的约定

诚信首先是对自己守信用,是我们与自己相处的原则之一。父母要告诉孩子:先自重自信,才能让别人重自己信自己。有些孩子在未完成家庭作业或犯错误时,会说“我把本子忘家里了”,“我写了,没带来”。在错误面前不诚实,有侥幸能躲过老师的批评和处理的心理。这时,父母要严厉的指出:不但不完成作业犯了错,扯谎、不老实又是一错,这种不诚实行为是错上加错行为,不准再次发生。对孩子犯错后勇于承认错误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允许他改正错误。父母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的诚信行为。

 

------让孩子品尝不诚信的苦果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有意或无意地犯不诚心的错误,父母可以有选择地采取让孩子自己品尝不诚信带来的苦果来教育孩子。比如,春季学校组织郊游,本应每人交50元,孩子却撒谎说是60元,被揭穿后,可罚没孩子一个月的零花钱。这样让孩子体会到不诚信的苦果,以后就不会犯相同的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