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0bike“后街”测试:自动挡自己怎么动?

 行者无忌图书馆 2015-10-21

700bike“后街”测试:自动挡自己怎么动?

2015-10-21 00:25 harryCASI 阅读 1205
700bike“后街”测试:自动挡自己怎么动?

作者:李陶/@harryCASI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700Bike 从文艺范儿的自行车媒体到开始造车再到今天我一直都在关注,而主打产品“后街”在发布之后上市之前我也曾经接触过实车,但是几乎从来没针对这款产品发表过什么正经的评论。最近有机会仔细骑了几天,于是觉得有些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后街”是一款创新点颇多的产品。尽管其颠覆性并没有达到我最初的预期,但车上的确出现了很多前所未见或者至少市所罕见的设计。这些新设计效果如何?我以为判断起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看到就能大致猜到好不好用”,比如相对普通山地车更短的车把;第二种是“一试就知道好不好用”,比如自动变速系统;第三种是“试了也未必知道好不好用”,比如防扎外胎(不扎怎么知道有多防扎)和h形后上叉(不使劲折腾怎么知道强度够不够)。第一种层次不需要我说,第三种层次我没资格说,现在只说第二种,其实重点就是我最感兴趣并且相信大家也很感兴趣的SRAM Automatix自动变速后花鼓究竟好不好用。其他方面顺带着提几句就得了。

常看汽车测评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评价一款自动变速箱的标准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相邻档位之间的传动比差异,当然档位越多的变速箱传动比更密集,动力传输更顺畅,反之则会有明显的顿挫感;第二则是自动变速的逻辑性,也就是如何判断在什么样的行驶状态下应当升档或降档,变速逻辑好的变速箱可以充分判断行驶意图并及时调整到最佳档位,变速逻辑不好的变速箱则会让驾驶员相当抓狂。

自行车变速也同样如此。对于我们熟悉的手动变速系统而言,当然是档位越多越可以提供更顺畅的变速体验,然而当档位过多时——尤其是面临多片牙盘和多片飞轮的排列组合问题时——骑行者的变速逻辑就可能会受到干扰:比如我要从中盘变到大盘,需要同时将飞轮调整几档才能和此前的传动比紧密衔接?正是这样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了如今单牙盘变速系统的回归,也就是用看上去较少的档位换取更简明清晰的变速逻辑。而传说中的自动变速系统,则把变速逻辑这个比档位数量复杂得多的问题交给了车辆自身——听上去简直神奇!

那么问题来了!“后街”的自动变速系统只有两个档位!两个档位!两个档位!那么这套变速系统的变速逻辑该有多么牛逼才足以和动不动就二十速三十速的手动变速系统相抗衡呢?

答案就是——“后街”的自动变速系统根本就不和其他的手动变速系统相抗衡,人家的比较对象是单速车。(这个答案我本来应该放在最后说的,但是实在是太有趣太重要了所以我先说一次。)

 

所以上面铺垫的一千多字其实都是废话。下面说一说在“后街”的实际骑行中自动变速系统是怎么工作的——

1,最常规的使用情境:起步加速,当时速达到约19km/h时后花鼓自动由低速档变为高速档。两个档位的具体传动比我在品牌官方介绍中没有看到,但至少档位之间差异明显(大致可以类比为普通山地车中盘中飞和大盘中飞的区别)。在刚刚开始接触“后街”时经常会被自动升档时明显的顿挫感吓一跳,而且即使脚踏的摩擦力已经相当出色,在升档的瞬间仍然会发生鞋底向前滑动的情况。在习惯了升档的惊吓之后就会像等待第二只靴子落地一样等待换挡时刻的来临,但这种等待的心情终究不会很愉悦。当然习惯一起步就摇车加速的朋友还是老老实实坐着骑吧,要不然换挡的那一下绝对能把你自己扔出去。锁鞋?骑“后街”还会选择穿锁鞋的估计连1%都不到吧~

2,经过反复实验,我确定这款自动变速后花鼓的升档动作仅和车辆加速有关,和驱动系统是否受力无关。当我以15km/h的速度(低速档)来到一座立交桥的桥顶,之后停止踩踏让车辆凭借下坡的重力加速到19km/h以上,此时后花鼓同样会自动升档,之后我可以在19km/h以上的速度直接以高速档继续踩踏骑行。如此就免去了重新踩踏时立即升档的尴尬,效果不错。

3,和升档不同的是,降档动作不仅和车速降低有关,而且也和驱动系统是否受力有关。只有当车速由19km/h以上降低至19km/h以下,并且在低速区间至少有一瞬间停止踩踏时,后花鼓才会自动降档。降档动作的典型情境是在城市骑行中遇到拥堵或红灯而提前减速并停止踩踏,然而在另外两种情境下却有可能会出现减速但没有停止踩踏的情况:其一是在城市骑行中遇到拥堵,但是骑行者充分意识到可以在减速通过拥堵之后立即重新加速,这时就可以选择在减速的同时不停止踩踏,从而让车辆保持在高速档,这样就免去了重新加速时的升档顿挫感;其二是在高速档骑行中遇到立交桥等上坡地形,这时无法一边踩踏一边降档就成为了明显的缺点,骑行者只能选择硬着头皮一路以高速档坚持到坡顶,或者在上坡中停止踩踏并损失宝贵的动能然后别别扭扭的换个节奏以低速档继续前进。

4,既然升档降档都有问题,那么保持某一个档位总不会有问题了吧?事实上也并不完全如此。如果在高速档位停止踩踏以高速溜车(并且车速没有降低至19km/h以下)的话,那么当重新开始踩踏的时候就会先经历一段可怕的脚踏空转,空转的程度似乎是以车速和踩踏速度共同决定的,我在反复实验中发现空转的最大幅度可以达到90度以上——也就是说从12点位置用力向下踩到4点位置的时候才“吃上劲儿”。当然,这种空转的后果有多严重完全取决于你的骑行习惯。

5,那么保持低速档位总没有任何问题了吧?——是哒!所以保持低速踏踏实实坐着骑才是最正确的使用方法!

*传说中“颠簸路面误变速”的情况我并没有发现,当然我也没有在超出城市骑行路况的环境下专门进行颠簸测试。

小总结:700bike“后街”配置的这款SRAMAutomatix自动变速后花鼓基本上就是一个在单速花鼓基础上增加了“当速度达到某个临界值以上的时候会自动升档哟”的酷炫功能的产品。如果你会考虑什么传动比、顿挫感、变速逻辑这些问题,或者你拥有喜欢摇车、喜欢频繁加速、喜欢暴力踩踏这些骑行习惯,那么这款花鼓基本上不会给你带来多好的使用体验。那些90%的时间都保持在19km/h以下的速度,并且在极偶尔发现被升档的时候发出“哎呀卧槽我的车会自动变速耶好牛逼好人性化!”的感叹的城市骑行者才是这款产品的主要用户。

 

再说说其他方面——

开箱:包装妥善,工具齐备,安装简便。好评!

车架:外观好看,涂装和焊接细节处理不错,路感柔韧。特殊设计的后叉没有察觉出异样(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没有水壶架螺丝孔是什么鬼?!

触点:脚踏质感好,把套干燥时握感尚可但雨中略滑,坐垫不适合我(我反正不相信一款不会变形的坐垫能适合所有人,无论综合研究了多少大数据也不行)。窄把对我来说显著影响操控性。 

传动:以单速城市车的标准来要求的话很不错,所有的力量传导也许不能说效率很高,但至少都很扎实。偏心五通也是没有察觉出异样,但其理念我是认同的。说调整五通位置会影响整车几何的言论就跟说自动内变速不如手动变速的言论一样,很对,但是和这款车的目标市场没什么关系。 

刹车:将安装在前叉后方和后上叉前方的设计我既没觉得视觉上有多美也没觉得性能上受到多少影响,手感和制动力都可以接受。 

轮组:强度没问题,发电前花鼓造成的动力损耗在骑行中没有明显感觉。前发电后变速花鼓导致轮组无法使用快拆是我不会买这款车的最直接原因。另外我的这台车后轮花鼓在左右方向上可以觉察出极轻微框量。外胎抓地力和防溅水两项都不错,防扎性能未知。 

屏幕:亮度很好!显示格局不可调但排列合理字体清晰!理论上说低头到把立位置看屏幕会比低头到把横甚至更前面的码表延伸座上看码表要稍微危险一丢丢,但是这点幅度的差异不会造成太大的区别,目光在码表上停留多久才是关键!这款内置码表在骑行中可读取的信息也就是速度、时间、顶多加一个里程,而且不用上手操作(因为没得可操作),相比于有七八个页面显示几十种数据的码表而言吸引的注意力小多了,所以“低头看把立造成危险”根本就不值一提。

智能:上面说了屏幕很清楚,显示的信息很精简,更多信息可以注册APP并和车辆连接之后通过手机查看,当然也都是最基本的那些,对这款车的目标用户而言能每天看看骑行线路里程画面挺酷炫挺好玩,再分享到圈儿里显摆一下满足一下虚荣心就足够了。“智能防盗”功能就是带来了丢车之后寻回的可能性,如果我真买了这车的话就会用大粗字写着“内置GPS防盗”贴在车架上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防”盗的作用——等等,其实就算我的通勤车没有智能防盗功能我也可以写这么几个字来防盗吖!

总而言之,700bike“后街”的优势在于独树一帜,定位精准,而且相对于其目标用户群体而言物有所值。我不属于这款车的目标用户,所以按照我的使用习惯和评判标准的话这款车有各种不足,我不会买,但是我喜欢,我愿意在大街上更多看到这款车,同时我也对700bike未来发布的新产品充满好奇和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