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2015-10-21 | 阅:  转:  |  分享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1绪论

1.1目的和任务

简要指出本次报告编写的目的以及普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1.2报告编写依据

1.2.1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列出编写本报告的主要的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1.2.2技术资料

列出本矿井的地质勘探报告、水患调查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有关的技术资料

1.3煤矿概况

1.3.1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本煤矿交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等。

1.3.2煤矿开采简况及四邻关系

简要介绍本煤矿开采范围、储量及生产能力、平面及垂向相邻情况、建矿历史以及目前证件、人员等基本情况。

1.3.3煤矿主要生产系统

简要介绍矿井开拓方式、通风方式、机电运输系统、供排水系统等情况。

1.4本次工作概况

简要介绍本次普查工作的组织情况、工作方法、主要完成的工作量等。

2煤矿地质概况

2.1地层

简要介绍煤矿的地层出露情况及正常层序和主要煤系地层。

2.2地质构造

简要介绍煤矿断层、褶皱、岩浆岩的分布特征和发育程度。

2.3煤层与煤质

简要介绍煤矿主要可采煤层厚度、稳定性等情况,并对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分析。

2.4水文地质特征

2.4.1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本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表水排泄条件等情况。

2.4.2含水层

简要介绍煤矿各含水层岩性及富水性情况。

2.4.3隔水层

简要介绍煤矿隔水层岩性及导水性情况。

2.4.4断层导水性

简要介绍煤矿主要断层性质、导水性等情况。

2.4.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主要分析本区地下水补给条件和本矿井主要的充水因素。

2.4.6矿井涌水量

根据本矿井充水条件分析,采用比拟法或其他方法计算本矿井的涌水量,确定本矿井的水文地质类型。

3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3.1煤矿及周边采空区普查

3.1.1本矿采空区情况

采用查阅资料、调查知情人、实地勘查等方式查明本煤矿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补给、径流与排泄情况,特别是与地表水的连通情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情况;并查明采空区封堵情况;将采空区相关信息列表说明,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3.1.2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

采用走访相关矿井管理人员、查阅交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资料、调查知情人、实地勘查等方式查明周边生产矿井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补给、径流与排泄情况,特别是与地表水的连通情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情况;并查明该采空区与本矿距离以及对本矿可采煤层的影响范围等情况;将采空区相关信息列表说明,同时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本矿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3.1.3煤矿及周边采空区普查结论

根据普查情况,提出煤矿及周边采空区对矿井开采危害情况的结论。

3.2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普查

3.2.1废弃老窑情况

采用查阅资料、调查知情人、实地勘查(必要时采用物探、钻探手段)等方式查明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调查老窑积水情况(积水最低最高标高、积水量、积水时间,补给、径流与排泄情况,特别是与地表水的连通情况)等资料,查清对本矿可采煤层的影响范围。采用列表方式将老窑相关信息予以说明,建立老窑采空区资料台账,并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

3.2.2井田钻孔情况

采用查阅资料等方式查明井田内所有钻孔封孔质量情况,列表予以说明,并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相关图纸上,查清对本矿可采煤层的影响范围,圈出封孔不良钻孔的防隔水煤岩柱范围。

3.2.3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结果,提出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的危害情况结论。

3.3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

3.3.1断层、裂隙情况

采用查阅地质报告及本矿井实际地质调查资料,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清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情况,列表予以说明。

3.3.2褶曲情况

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两翼产状;褶皱走向、倾伏向和倾伏角等。

根据调查情况,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

3.3.3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结果,提出断层、裂隙和褶曲对矿井开采影响情况结论。

3.4煤矿含水体普查

3.4.1主要含水层情况调查

3.4.1.1灰岩

采用查阅地质报告、矿井开采历史资料调查、实地调查等方法查明本区灰岩分布情况、富水性情况以及灰岩溶洞分布规律、导水断层与灰岩关系等;查清灰岩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情况,特别是与地表水的连通情况;查清灰岩分布与本矿目前生产区域的关系以及对本矿可采煤层的影响范围。

3.4.1.2其他主要含水层

采用查阅地质报告、矿井开采搜集的水文资料等方法查明本矿其他含水层富水性、补给、径流与排泄情况,特别是与地表水的连通情况;查清对本矿可采煤层的影响范围

3.4.2其他含水体情况调查

采用查阅地质报告、矿井开采搜集的水文资料等方法查明本矿地表含水体、强充导水断层等的分布情况,查清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情况及矿井导水通道,查清对本矿可采煤层的影响范围,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

3.4.3煤矿含水体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结果,确定煤矿含水体情况和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防排水意见和水害防范措施。

3.5导水裂缝带普查

3.5.1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

根据本矿煤层开采厚度、顶板岩性等情况,依据《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附录三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等有关公式,计算本矿井各可采煤层开采后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查清不同煤层按照本煤矿开采顺序对开采后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

3.5.2导水裂缝带对开采影响

调查本矿导水裂缝带高度内含水层富情况、含水体分布情况以及导水裂缝带有否达到地表,地表水及含水体有否通过导水裂缝带进入矿井,确定导水裂缝带对矿井开采影响程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

3.6瓦斯富集区普查

3.6.1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介绍本矿各煤层厚度、煤质情况,根据近期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和矿井瓦斯测定资料,确定矿井瓦斯等级。

3.6.2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根据矿井搜集到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本矿井瓦斯变化规律和可能富集的区域(独头上山、废弃的井巷、采空区),严防中毒窒息、瓦斯爆燃等事故发生。

3.6.3瓦斯富集区普查小结

根据瓦斯普查结果,确定矿井瓦斯等级和瓦斯赋存、变化规律,提出防范措施。

3.7井下火区普查

3.7.1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

调查本矿历史上各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情况,确定矿井各煤层自燃倾向性。

3.7.2井下火区情况

查明矿区历史上及目前煤层自燃、井下火区情况,查明可能发生井下火灾的隐患;若存在井下火区,应查明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建议。

3.7.3井下火区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结果,确定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井下火区情况(有或无)以及井下火灾隐患情况,提出预防井下火灾的安全对策措施。

3.8不良地质体普查

3.8.1陷落柱、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简要描述本矿井是否存在陷落柱、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等不良地质体,若存在,必须详细描述其分布范围、发育状况、导水性等,并将查出的不良地质体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3.8.2岩浆岩侵入体情况

查明井田内岩浆岩侵入体名称、岩体产状、形态、厚度、侵入层位和分布范围,确定其对煤层影响程度。

3.8.3不良地质体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结果,确定本矿不良地质体存在情况,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4煤矿主要生产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4.1煤矿开采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4.1.1矿井开采系统简况

介绍本矿开拓方式、采煤方法;采区、采煤工作面布置等情况。

4.1.2开采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1)安全出口情况

详细调查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出口情况,调查是否存在独眼井、单腿上、下山以及采煤工作面是否保持至少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回风巷道,另一个通进风巷道情况。对于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不能保持上、下2个安全出口时,是否有2个以上安全下出口,是否制订安全措施,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等情况。

(2)围岩情况

详细调查矿井煤层顶、底板岩性情况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是否有冲击地压或围岩压力特别大、围岩特别破碎等隐蔽致灾因素。

4.1.3开采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结果,确定本矿开采系统主要的隐蔽致灾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4.2煤矿通风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4.2.1矿井通风系统简况

介绍本矿通风方式、通风方法,进出风线路以及主要通风机等通风设施情况。

4.2.2矿井通风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1)主要通风机情况

调查矿井主要通风机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风机是否正常运转;主要通风机供电情况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双电源、双回路情况);矿井进出风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其他通风构筑物和通风设施情况

调查煤矿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是否均安装有2道联锁的正向风门和2道反向风门;所有报废的巷道和采空区是否均已按规定予以密闭;调查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地点是否实行风电闭锁,以保证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停风后能切断停风区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矿井局部通风是否均已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

4.2.3矿井通风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情况,确定本矿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的隐蔽致灾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4.3煤矿提升运输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4.3.1矿井提升运输系统简况

简要介绍矿井提升和运输系统情况。

4.3.2斜井提升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1)提升绞车情况

调查提升设备是否装设符合要求的保险装置,并按规定进行提升设备性能检测。调查各类连接装置、钢丝绳是否按规定进行检验,其性能指标和安全系数是否符合规定。倾斜井巷上端是否有足够的、符合设计要求的过卷距离。

(2)斜井人车情况

调查斜井人车有否顶盖,车辆上有否装有可靠的防坠器;斜井人车有否设置运行途中任何地点都能向司机发送紧急停车信号的装置。

(3)防跑车装置情况

调查矿井上部平车场是否安装有符合要求的阻车器和挡车栏;倾斜井巷内是否安设有能够将运行中断绳、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跑车防护装置。串车提升的各车场是否设有信号硐室及躲避硐室;运人斜井各车场是否设有信号和候车硐室。

4.3.3矿井平巷运输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1)机车运输

调查机车的闸、灯、警铃(喇叭)、连接装置和撒砂装置是否齐全;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和间距、与巷道或棚梁的距离、绝缘子的悬吊符合坡度大于7‰时,严禁人力推车6万t以下(不含6万t)的矿井采用单回路供电时,是否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的容量能否满足通风、排水、提升等要求,并保证主要通风机等在10min内可靠启动和运行;调查井下排水系统是否双回路供电;调查是否有地面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情况。

(2)电器设备情况

调查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是否符合安全规程要求;井下是否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调查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是否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是否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是否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地面变电所和井下中央变电所的高压馈电线上,是否装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供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上,是否装设有选择性的动作于跳闸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井下低压馈电线上,是否装设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保证自动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

煤电钻是否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是否采用具有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配电。

4.4.3矿井供电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情况,确定本矿供电系统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4.5煤矿供排水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4.5.1矿井供排水系统简况

简要介绍矿井供排水系统情况。

4.5.2矿井供排水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1)供水系统情况

调查矿井地面高位水池是否能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同一水池,是否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是否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矿井进风井口是否装设防火铁门,井上、下是否设置了消防材料库。

(2)排水系统情况

调查矿井井下水泵房是否是双回路供电;井下水仓是否有内外水仓;水仓的有效容量是否容纳8个小时的正常涌水量;井下排水工作水泵能否在20小时内排出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能否在20小时内排出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井下排水管路是否有工作和备用水管。工作排水管路的能力,能否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排水管路的总能力,能否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4.5.3矿井供排水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情况,确定本矿供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4.6地面生产、生活辅助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4.6.1地面生产、生活辅助系统简况

简要介绍矿井地面生产、生活辅助系统情况。

4.6.2地面生产、生活辅助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调查矿井地面防排水系统情况,调查是否设有截洪沟、排水沟、挡土墙、挡矸坝;调查了解矿井硐口是否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调查了解地表水体有否对矿井造成威胁;调查了解矿山开采、地表滑坡、泥石流等是否对地面建筑物安全造成威胁。

4.6.3地面生产、生活辅助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

根据普查情况,确定本矿生产、生活辅助系统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5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结论

5.1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情况分析

分别对本矿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和煤矿各生产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影响本矿井开采主要的隐蔽致灾因素,对影响本矿各水平、区段开采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进行预报。

5.2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结论

针对隐蔽致灾因素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情况进行总结,提出矿井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防范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方向。

6煤矿治理隐蔽致灾因素的措施

根据普查情况,提出详细的治理隐蔽致灾因素的措施

7附图附件

7.1煤矿及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7.2废弃老窑、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7.3煤矿水文观测台账

7.4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

7.5采掘工程(含采空区、不良地质体)平面图

7.6井上下对照图(含废弃老窑、封闭不良钻孔)

7.7煤矿充水性图

7.8煤矿通风系统图

7.9煤矿供电系统图

7.10煤矿供排水管路图













































献花(0)
+1
(本文系东东个人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