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经济学家的傲慢与偏狭

 3gzylon 2015-10-22
2015-10-21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有话说
2015-10-21 09:24:58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美国圣地亚哥美厦学院宋小川

  2015年初,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Fourcade等人的《经济学家的傲慢》一文,从分析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统治地位入手,用大量的数据描述了西方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相对偏狭性和封闭性。文章认为,经济学家的主观权威感或天赋权利感,与其客观上的霸权地位融为一体,激发了他们对实践活动的参与,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使他们更易于卷入各种利益冲突、政治批判甚至嘲弄等是非之中。

  经济学家的“优越感”与偏狭

  在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等级次序中,人们似乎心照不宣地认为,经济学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萨缪尔森在其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中,称经济学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也是社会科学中唯一拥有诺贝尔奖的学科。傲人的经济收入,加之对数学推理的崇尚,使得经济学家们对其他社会科学,尤其是那些被他们认为非规范的社会科学不屑一顾。

  战后绝大多数时期,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们运用数学和统计学,将经济学理论思辨的复杂论证剥离成形式严谨的数学公式,试图将经济学推入“纯科学”的轨道。同时,经济学家们开始思索传统上与其他社会科学密切相连的一些课题。但是,美国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之间基本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跨学科的引用率呈现鲜明的不对称性。

  西方经济学研究偏狭性的顽固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不同的认识论文化和权力的不平等。从社会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甚至心理学家的角度看,西方经济学家侵占了他们的领地,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傲慢自诩,更强化了这一印象。经济学家倾向于把权力、不平等合理化为“正义”,认为权力、不平等是他们的价值、努力或天赋的产物。

  经济学领域内森严的等级结构

  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不同,经济学家总是设法保持自己更为一元化的学科核心地位。这既可以理解为经济学家比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的观点更为一致,也可以理解为经济学领域内的控制程度更强。

  西方经济学家对本领域牢固的控制和管理,首先表现在全国大学的一流经济系对学术就业市场施加的强烈影响。一流经济系相互交换学生的比率,远远超过任何其他领域。经济学内部等级结构的鲜明横向一体化倾向,还表现为招聘过程中遵循严格的相互规范及其形成的凝聚力,在院系等级层次等方面维持着高度的稳定性。

  西方经济学出版市场的集中程度也比其他社会科学高,引用率最高的期刊,文章大多数来自精英经济系的教授或毕业生。与其他学科倾向于采用多重标准来衡量学术成就和价值相比,经济学家痴迷于把制度化的等级结构视为衡量学术价值的真实尺度。

  西方经济学组织的等级结构和政治权力分布,与其他社会科学显著不同。美国经济学会的组织结构极为简单,但学会的组织程序和决策方式高度集中,与美国社会学会和美国政治学会分散式决策的草根性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责任编辑:李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