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 || 电影领域的9个冷知识

 高山萝卜糖 2015-10-22

  世界著名科幻大师阿西莫夫有句名言:“人类是拥有无用知识越多越快乐的动物。”

  电影里的这些看似琐碎无用的冷知识,你真的都懂吗?要知道,有时正是对这些有趣的小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解决了大问题。

  今天就来带大家长一些“冷姿势”!


1、王家卫这个偏执狂,他所有电影的片名都是四个字?


  记得有一次王家卫上《鲁豫有约》,貌似是说这是个巧合,次数多了就像是个习惯。不过四个字的片名听上去和看上去都很屌的样子!


  四个字是中国人很古老而自然的一种语言使用形式,诗经中就有大量四字结构,又如成语,寓意丰富而精干短小,多四字结构,是一种很经典的语言习惯,而王家卫的性格偏向欣赏推崇传统美学风格,拍片风格一以贯之,所以如此。

罗列一下他独立导演的所有电影片名:
旺角卡门(1988年)
阿飞正传(1990年)
重庆森林(1994年)
东邪西毒(1994年)
堕落天使(1995年)
春光乍泄(1997年)
花样年华(2000年)
二零四六(2004年)
蓝莓之夜(2007年)
一代宗师(2013年)



2、世界上票房回报率最高的是哪部电影?



  在低成本创造高票房的电影史上,原本一直是《女巫布莱尔》占据榜首的位置。不过,在2009年,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的《鬼影实录》打破这个纪录,仅凭1.1万美金的制作成本,换回了全球1.97亿的票房。回报率是17909倍。当然,这其中是排除了发行费用,发行费用可不少呢,派拉蒙公司可是花了一千多万的发行宣传费用。

十大高回报低成本电影排行:

1.《鬼影实录》2009年,制作费用1.1万美元,票房1.97亿美元,回报率17909倍。

2.《女妖布莱尔》1999年,制作费用3.5万美元,票房2.48亿美元,回报率7094倍。

3.《诅咒》2004年,制作费用218美元(哇,连买个DV都不够吧),票房66万美元,3027倍。

4.《疯狂麦克斯》1980年,制作费用20万美元,票房1亿美元,回报率500倍。

5《超码的我》2004年,制作费用6.5万美元,票房2953万美元,回报率454倍。

6.《活死人》1968年,制作费用11.4万美元,票房3000万美元,回报率263倍。

7.《洛奇》1976年,制作费用100万美元,票房2.25亿美元,回报率225倍。

8.《美国风情画》1973年,制作费用77.7万美元,票房1.4亿美元,回报率180倍。

9.《空中小姐》1969年,制作费用20万美元,票房2500万美元,回报率125倍。

10.《大人物拿破仑》2004年,制作费用40万美元,票房4614万美元,回报率115倍。


3、为什么盗版电影免责声明都是「请于24小时内删除」?



  我以前研究过24小时说法的来历,首先这不是法律规定。下载盗版软件和电影,在1小时内删除和24小时内删除没有区别,都不能作为免责理由。

  不过我注意到国外律师事务所给网站发函要求删除侵权链接时一般都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而很多大型网站比如Google也承诺在收到可靠举报后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根据美国《数字千禧年版权法》(DMCA)中的“避风港原则”,只要网站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后,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就不用承担侵权责任。

  所以“24小时删除”的说法可能和通知删除侵权链接的律师函有关,但和网站不同,盗版软件和电影的下载者不受“避风港原则”保护,所以24小时内删除也不能免责。而该免责声明也没有法律效力。



4、为什么通常视频播放器中用“三角”表示播放?


  通常播放器中用“三角”表示播放,是因为这样:无论是录音带还是录像带,如果要从头播放,都是左边的轮盘剩余磁带更多,结构上很像一个向右三角形;播放时左边轮盘将磁带传送至右边轮盘,方向上也是指向右的。


  所以快进是两个向右的三角形(表示加速传送),快退则是方向相反的两个三角形。

  停止键(方块)的来历:停止键实际上是一个block,大致可以看做是这样来的:


  这是卡带录音机的卡带仓内的构造(真是暴露年龄啊)。看到两个转轴正下方的那个金属的方方的东西了没?那个是卡带录音机的回放磁头(左边那个白色的是录音磁头)。

  如果开始播放,磁头会提上来接触磁带。停止播放时,磁头会退下,离开磁带。所以这个block 标志(方块)表示播放停止还是蛮形象的。

  最后说说暂停键吧,暂停键是两条短粗竖线,起源于诗歌和乐谱结尾的停顿标志Caesura。Caesura在乐谱里是倾斜的两道,在诗歌里是竖直的两道。


5、国产电影票房必须达到成本的多少倍,才能有赚钱的可能性?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 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 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 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 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x(1-0.033-0.05)x40%x(1-0.1)=0.33 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 1 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1000万美金,也就是这做成本6000万人民币,目标票房2亿以上,在中国做电影宣发合理的宣发成本是目标票房的10%上下。也就是再拿出2000万左右作为宣发费用。总成本是8000万人民币,不考虑其它回收渠道的话,按上面的算法,确实要2.4 亿才能回本。


6、印度电影为什么都很长,并且每部都有歌舞呢?


  说起印度电影,都会想到歌舞元素,几乎一部不落。就说当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原以为英国导演,这下总该不跳舞了吧,万万没想到啊,就在结尾也得补上那支迟来的舞蹈。

  同时,印度的电影都很长,几乎每部都要接近3 个小时。

  这个原因非常神奇……

  因为印度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很炎热,观众们希望能在电影院里一边乘凉一边打发时间。尤其是对于最广大的贫民来说,花一笔小钱在某个乡镇破电影院里待上半天看美女跳舞是他们最大的享受。电影时间太短,观众就会觉得没意思。

  早期的印度电影制片商为了迎合大众这一需求,通过在电影中加入大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以增加片长(业界良心啊!而且在摄影棚拍摄歌舞的成本很低)。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印度电影的这种固定类型风格。

  3小时的电影,中场还会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大部分人都会离场去柜台买零食、小吃。


7、世界上票房最高的电影是哪一部?


  《阿凡达》的票房为世界之最,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

  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美元并一路到达27亿美元的影片。

  《阿凡达》以17天的时间,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为历史速度之最。


  2009年的全球票房27.517亿美元,其中中国内陆的总票房为13.3亿人民币,也是中国目前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在北美的票房是7.497亿美元,也是北美票房最高的电影。


  其导演卡梅隆的上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是这一纪录的保持者,然而十年之后,用自己的另一部电影打破了这个神话。难怪卡梅隆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发言:我是世界之王。

  不过,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票房最高的电影为1939年的史诗巨片《乱世佳人》,当时取得了近4亿美元的票房,那可是在二战之前,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60亿美元,第二名是1977年的《星球大战》,第三名是1965年的《音乐之声》。

  而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可以排在第五位,总票房最高的《阿凡达》只能排到第14位,位列1959年的《宾虚》之后。

8.有没有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完全重合的电影?


  一部《俄罗斯方舟》,200年苏俄近代史。

  实在佩服不加任何剪辑的单个镜头完成的那么长的电影,虽然故事时代的穿插有些勉强,但是它的成功是伟大的。 换句话说,没看过《俄罗斯方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两千演员,三百年,三十五个房间,三个交响乐团,排练七个月,一个镜头。博物馆只给剧组两天时间,于是四十个电工花费二十六个小时在三十五个房间里布光,然后,德国摄影师提尔曼·巴特纳在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扛着三十多公斤重的高清晰索尼数码摄影机一口气完成了所有画面的拍摄。我只能说,这几个家伙太牛掰了。


9、被影迷津津乐道的“麦高芬”是一种很玄的电影手法?


  麦高芬出自1966年出版的弗朗索瓦·特吕弗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经典访谈录,希区柯克以这样解释: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一种敲门砖,一种手段,通常人们称之为“魔术的机关”。您知道,吉普林的间谍故事中,始终不变的情节是偷窃堡垒地图。这就是“麦格芬”。

  “麦格芬”是人们给这类行动取的一个名称,即偷窃……文件;偷窃……材料;偷窃……秘密。实际上,这没有什么意义。逻辑学家想在“麦格芬”中寻找真相是无意义的。在我的工作中,我总是想,“文件”,或者“材料”,或者建造堡垒的“秘密”,对于影片人物应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我这个叙述者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按照希区柯克的说法:“麦格芬其实什么也不是。”

  简单地说,麦高芬就是「虚晃一招」,存心唬观众来的。

举个故事:
  一个女会计,被男人骗了,偷了老板的钱,然后和男人约定远走高飞。
  男人为了躲避警察不能和她一起成行,女人单独上路。
  中途疲累,女人投宿小旅馆。被不明人士杀死。
  警察破案,原来旅馆主人是个精神变态。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希区考克的《惊魂记》,第一段落,就是麦高芬,那个卷款潜逃的剧情,后来完全不交代,好像导演忘记一般。


  其实,麦高芬不是什么牛b的技巧,只是被希区考克说的活灵活现,加上一干信徒大作文章,成了许多影迷津津乐道之事,说透了,也就是简单的叙事技巧。中文里面,可以找到一堆类似的名词:故布疑阵、声东击西、故弄玄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掩人耳目、虚虚实实……每个都能被拿来,解释麦高芬。

  虽然希区柯克认为观众并不真正在乎麦高芬到底是什么,可是乔治·卢卡斯认为麦高芬本身应该很有力,应该像主角们一样对观众有很强烈的吸引力。乔治·卢卡斯要求在其最著名的史诗式作品《星际大战》和《印第安那·琼斯》系列电影中的麦高芬一定要很炫,《印第安那·琼斯》系列电影中的圣杯为麦高芬。

还有一些麦高芬的著名案例:

《惊魂记》中杀人的老妇人。
《最后远征》中的圣杯。
《低俗小说》中老大的手提箱中的东西,电影中并未明说是什么。
《卧虎藏龙》中的青冥剑。
《谍中谍3》中的兔子脚。
《人类之子》中的生育能力。
《黑客帝国》系列中的母体。
《冷血悍将》中的金属制公事箱。


Via 豆瓣

编辑:ICE

审核:I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