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林州 王莽峡西北端的阁老陵

 博物洽闻 2015-10-22

  

  国庆期间,我和妻子骑摩托车穿越太行大峡谷,游览了王莽峡西北端的阁老陵。

  阁老陵位于壶关石坡乡石坡村。选择来这儿,是因了“郭阁老”的大名。五百年前是一家,我和他老人家是同一姓氏呢。

  北边路基下,有细细的河水呈弧形环绕,状如玉带,谓之“护城河”,又名“砚王池”。阁老陵在路南,我们沿着斜路来到了牌坊前,看了看阁老陵的介绍。说的是明朝时,有姓郭的一对夫妻逃荒到壶关,在一片金光闪耀中生下一子,取名郭朴。郭朴长大后勤学苦读,满腹经纶,官至吏部尚书,贵为阁老。父亲病故,离职回籍守丧。明世宗召郭朴回京,他因守制三年未满,不愿赴任。世宗念其做官廉正,必欲用之,他只好离家再次出任吏部尚书,与内弟韩丞相二人同朝辅政。二人虽系亲眷,但品行、政见却大相径庭。郭阁老以国为本,忠厚正直,而韩丞相虚荣奸诈,心术不正,二人常有争执。一次韩丞相谎编壶关有十大美景诓驾出游,意图不轨。郭阁老得悉后,当即予以揭穿,力劝皇上止行。皇上以大义灭亲、除奸戡乱之功宣喻天下,自此郭阁老声名鹊起。晚年他告老还乡,看中了这方山水,筑室归隐,直至寿终,遂造陵长眠于此。后来郭氏一门人丁兴旺,庄园成片,历代为官,诸事发达。

  走进红柱彩坊的大门,万千景象,都到眼前来。阁老陵地处山坳中,人文自然交融,藏龙卧虎,气度非凡。阁老陵后面,有轿顶山,远远望去,仿佛一顶轿子静置谷口。阁老陵东北侧,有官帽山,山头较大且浑圆突出,似圆帽形状,两侧有两个相对低平的对称山头,像两个帽翅。阁老陵东南侧,有笔架山,数个山头凹凸相连,恰似笔架。又有笔筒山,浑如圆筒,好像用来插笔似的。又有印把山,也叫印章山,位于阁老陵东侧,是一个头尖底大、整体浑圆的孤山,形同印章。阁老陵左右两侧还有浑然天成的石城墙,左墙长300来米,高10余米,厚1米至3米,墙顶长着20 多棵古松,盘根错节,远望犹如一队整齐的卫士。右墙在笔架山东约500米处,与左墙遥相对应,形如屏障。还有象鼻山、老虎山、狮子滚绣球等,群峰连绵,祥云飞渡,钟灵毓秀,一片苍碧,环境幽雅清新,意蕴深厚。更叫人叹绝的是岩壁包围之中,还有几户荒僻而古老的民居,点缀成小小的村落,石磨、石碾、家鸡、野猫,瓜果飘香,花草丰茂,山里人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向他们问起郭阁老,他们便打开了话匣子,很为有这样的乡邻感到自豪和骄傲。

  看到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不由想起了我们家乡的郭朴祠。郭朴祠位于安阳市中心鼓楼东南角,是为了纪念阁老郭朴而建的。郭朴是安阳人,明嘉靖十四年中进士,曾两任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学士,入内阁,故称郭阁老,又至太子太傅。一生辅佐皇上,官居极品,为官清正,多有政绩,且体恤民情,声誉颇佳。当年他家里和邻居因一墙之地发生纠纷,家里捎信让他回来处理。他捎回一信,信上只有四句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信,心中豁然开朗,于是往回退了几尺。而邻居更为感动:人家做高官都这么大度,自己一个小小老百姓,又为什么苦苦纠缠呢?也让几尺吧!因为两家相互谦让,最终留下了一条“仁义巷”,成为美谈。

  太行两端,壶关,安阳,两个阁老均有口碑,一个阁老陵,一个郭朴祠,可谓“东西合璧”,名垂青史了。查阅资料,壶关说阁老是壶关的,安阳说阁老是安阳的,各说各有理,可细细比对,两个阁老,确为一人。其实,再想想,阁老是哪里的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人是清官,是忠臣,做过好事,被人敬重,活在后人心里,这就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