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亲家庭小孩的情感修复

 昵称58754 2015-10-22
一、单亲家庭长大的女生,在情感与心理上通常会有三个缺失

1、对异性间的亲密关系、亲昵行为,以及爱情与恋爱中的情感、心理与意识缺乏感知

由于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单独抚养带大,因此孩子对异性间的“亲密”无从感知,而影响对此的心理、情感、意识与能力的发育成长。
异性间情感“亲密”的核心不是行为、肢体、性,而是思想、精神、情感的“水乳交融”,也就是“爱”,这是只有切身感知才可能具备的。而这种感知只能在父母家庭中得到。因为你不可能进入他人的家庭去体会“两口子”之间如何如何。
受这种缺失的影响,既无法爱别人,也难以接受别人的爱,再受到社会流行趣味与媒体的误导,有可能把异性间的交往物质化、世俗化,演变成单纯的物质条件的比对,而感受不到内在的精神上的愉悦,会对以后的正常的异性交往,婚恋产生较大的影响。

2、思维容易单一片面

正常情况下,父母两个人,尤其是性格、心理、思维、阅历差异较大的父母,会对孩子的思维的发展提供广泛的参考样本。而单亲情况下只能接受一方的思维影响,就可能会形成较大的局限与单一化思维。
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单亲状态的父亲或母亲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给孩子提供和两位父母一样的接触外部的机会,或提供外部的信息,这样也会形成认识上的局限与单一化,而制约思维。
再一方面,单亲状态的父亲或母亲会指责原先的配偶,把婚姻的破裂的原因归结为是对方的错误,这样也会使孩子在亲情方面的认知产生局限。

3、由于受到过度关注而容易产生“感觉失真”,对真实的情感不敏感,而有一种追求“过于真实”的心理

在当前中国的文化背景与社会意识下,单亲状态的父亲或母亲会认为是由于父母的过失、责任而导致关系破裂,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因此会有强烈的“代偿心理”对孩子进行补偿。而周围的亲戚朋友也会觉得“这个孩子真不容易”而过度关照或营造一个过分温暖但却失真的情感环境。这种失真的环境其实是一种屏蔽与制约,使孩子缺乏“鲜活”的体验。
此外,由于单亲状态的父亲或母亲独自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责任,在独立抚养孩子必然地会把这种压力传递给孩子而形成“缺乏安全感”的心理。

二、问题描述中充分说明了上面的三个缺乏

“我自己也是同行业当中的佼佼者”。说明把恋爱当作一种外在条件的“比对”,而忽视了内在的情感因素。

“未和任何一个上过床”。上床本身不说明问题,但是特意作这样排斥性的表述,一是说明内心并不渴望这种关系,而这是正常的需求。二是与这么多人的交往,都没有达到足够的情感强度。

“也许是我太强势,个别时候会争吵不给面子”。这是恋爱中觉的现象,本身根本不足以导致分手。这说明由于内在情感不足,对情感的认知不足,就会在一些形式与细节上找原因。

“可当时的我不甘心”。“遇到比我强的,即使他到处花心,我感觉到了却也不能停止喜欢”。这种不甘心,其实是对正常的情感不敏感,对什么是恋爱缺乏认知,只能通过外部条件的比对来判断情感。这种喜欢,也不是真正的情感上的、内心里的对人的喜欢,而是对优于自己的外部条件的喜欢。

三、解决方法是重建正常的情感感知系统

1、思路是回归正常。因为结婚所需的情感与心理要素是人的本性与本能,只是被压制住了,因此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激发,就可以恢复。

2、策略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即不纠结于过往,而是盯住未来,依靠思维与认知能力的提高,重新“解读”父母的关系,真正理解当初父母的不易与无奈,而使过往不再起制约作用。而更易于恢复。

3、感知异性间亲密的感觉

这是恢复的核心。这个主要依靠影视剧与文学艺术作品来恢复,但一定要看经典的、喜剧的。这些电影与文学作品相对“具象”,有人物内心的独白与对情感的深入剖析,便于感受与理解。但在看这些作品时,可能会产生排斥的感觉,因为以往对另类、非主流与悲剧色彩的更敏感。

推荐二部很好的电影:《咱们的牛百岁》、《风流寡妇》,和一部书《平凡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文艺作品。

这里介绍二篇文章。一是通过安排男女生单独散步而使他们具备了对“异性亲密”的感知,可以借鉴。《散步的故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E2NDUwNA==&mid=201876253&idx=1&sn=740b286befa5b6b999d67314f661bb8f#rd。二是一个实例,通过辅导使一位类似的女生具备了很好的恋爱能力。《《剩女改造记》之五“甜蜜的爱情 幸福的结合”》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E2NDUwNA==&mid=207001268&idx=1&sn=63e58b62fa2e4f2795545446451544dc#rd

4、思维的恢复

这个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微信公众号里提供了大量现实的、鲜活的看待人、社会、情感、世事的观点、角度、方法,是对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的很好的训练。但这样很可能会排斥,因为这里倡导的都是“进攻”型的思维,与单亲家庭孩子常见的“防守”型思维会产生冲突,会感到恐惧与抵触,这时要循序渐进,学习一些、训练一点、思考一些、实用一些。只要用出去了,就会取得实质的效果,而有了实质的效果就会产生强有力的推动,而进一步学习、思考、训练与运用。

5、心理的恢复

这个要经受来自外部的强烈的心理刺激与心理干预才可能实现,要把伪装、胆怯、虚无的心理转化为“真实、快乐、力量”,必须经过强力的刺激与干预才能回到本来面目,才能自在起来,才能发拼出最大的力量,才能感知真实的快乐。

其实“外部刺激、干预”听起来厉害,其实并不是难以承受或者说只是在最初有强烈的无法接受,而之后由于每一次刺激其实是一次释怀、释放或获得快乐与能量,而进入一个正常的、快乐的、能量逐步加大的迎接刺激与干预的良性流程里,而这已经是反复验证,很成熟的一套路数了。

但要注意,当前常见的所谓解决心理与情感问题的“自我完善”,非但没有效果,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任何系统的“自我改进”都是非效率的。因为完善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是“自我”制定的,那还是“自我”而使所谓完善陷入自我的死循环;完善的方法是什么?如果也是“自我”设计的,那还是“自我”而使所谓完善同样陷入自我的死循环。

因此可以说,虽然你觉得痛苦、抵触、反感、排斥,但只要是历史、社会、大多数人证明是人的情感必须的,就一定是你最需要的与必需具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