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刘眘虚《阙题》_靜逺書斎_天涯博客

 棋罢不知人换世 2015-10-23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日白,清辉照衣裳。

  刘眘(shèn)虚(生卒年不详) 字全乙,江东 (今浙江一带)人。少时即善作文,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及第。一生仕途坎坷,曾任崇文管校书郎,夏县令。性高古,与王昌龄、孟浩然等友善;与贺知章、包融、张旭齐名,并称“吴中四友”。其诗工于五言,多为山水隐逸之作。《全唐诗》存其诗十五首。

  这首五律是诗人的代表作,原来应该有一个很好的题目,但后人抄录时不知什么原因给遗失了,所以是“阙题”(阙,同缺)。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

  “山路曲折,渐渐被缭绕的白云遮掩;春色烂漫,似道边溪水一般悠长。落花随水,不时飘流而至;水带花香,远流而去。清寂的荆门,正对着幽幽的山路;柳荫的深处,恰是 主人的“读书堂”。尽管山深林密,晴日阳光透过树叶,也有一片清幽的光辉洒在衣裳上……”

  诗人首联粗描入山景致:“道”,路径;“由”,因由;“尽”,遮掩、消失;“春”,春色、春意;“青溪”,青色的溪流。道路被白云遮掩,说明地势高峻,这句是写登高;青色的溪流源远流长,两岸绿草红花望不到尽头,这句是写望远。抽象的“春”与具体的“青溪”勾联,再用“长”字形容,很容易使人想象出溪流的色彩、流势、声响以及沿溪一带绵延无尽的美好风光,文字省净而内涵丰富。一幅山高路陡、云雾缭绕、花木竞秀、溪水潺流的风景画便灿然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领略到一种“世外桃源”般的韵致。诗人登高望远、探幽览胜的喜悦之情含蓄其中。

  颔联细写落花、流水美景:“时”,时不时,不断。沿溪而行,时不时有落花从上游漂流而至,又缓缓地随水漂向下游,香气馥郁,仿佛溪水也散发着落花的芬芳而成了一条“香溪”。“至”和“随”这两个动词,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使人很自然地生出联想:上游一定有草木扶疏、落英缤纷的更美境界;下游也一定是香气四溢、蝶舞蜂飞的动人景象;整个山林都是春意盎然、生机无限的人间仙境。意趣盎然,有“踏花归去马蹄香”之妙 。

  颈联勾勒目的地的概貌:“闲门”,绝无世俗喧嚣的清静之门;“向”,对着;“深柳”,茂密的柳树林。清静的大门对着幽僻的山径,使人联想到刘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的那种特有的闲静;书房四周都是茂密的柳树,更让人想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居所清幽闲静的环境,暗示出主人超然世外的隐士身份和清高绝俗的高尚情怀。含蓄高妙,寄意深长。

  尾联特写光影效果:“幽映”,树木掩映、光线幽暗;“每”,尽管;“白日”,朗照的红日;“清辉”,柔和清亮的光辉。尽管红日朗照,由于深柳掩映,阳光照在衣服上,反而像月光一样给人明朗而不燥热、柔和而又清爽的感觉。在光与影的明暗对比之下,深幽恬静的意境便凸显出来了。静谧祥和,恬淡悠远,令人向往。

  全诗情韵盎然,意境幽美: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是,诗人深得“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 “无我之境”之妙(王国维《人间词话》)。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说:“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并在全文引录本诗之后沉痛地感叹:“惜其不永,损碎国宝”!掩卷悠思,“喜与山僧道侣交游,流落不偶,年寿不长”的诗人刘眘虚,是否也会让你忽见而惊喜、既赏而痛惜呢……

  余试以诗解之曰:

  道尽白云青溪长,

  春花曼落流水香。

  闲坐书堂深柳映,

  白日清辉照衣裳。

原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listcate-2263023-1508538-4.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