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马秋风写汗青 繁华散尽露真容

 我的天堂111 2015-10-23
 

 
 

铁马秋风写汗青

-----《杨家将民间故事集》序

张卫平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飞。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这是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颀歌咏雁门的著名诗篇。

我就出生在“天下九塞勾住其一”的雁门关下。雁门关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因“分割天下内外”的险要地理成就了其“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历史定位。登上千年古关,遥望苍茫群山,我们的耳边响起了从秦汉一直叮当到现在的风铃声-----

据史书记载,发生在雁门关上的历史大事件多达几百起。周穆王西巡、赵襄子灭代、汉高祖被围、隋炀帝遭厄、光绪帝难逃-----雁门关何尝不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大舞台?一幕幕历史大戏就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台!“鱼金虎竹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在雁门关的北面,就是历史上“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金沙滩!风沙弥漫,荒草凄凄,数也数不清的古代将士墓堆波涌似地漫向天际-----我数十次地走过那个墓场,站在半山坡上,我仿佛听到了成千上万将士的喊杀声-----

伴随着历史风云变幻,雁门关也成就了一代代英雄豪杰。战国时期的李牧就常年驻守在雁门关上,因其独特的军事才能而成为赵国最坚固的长城!三国时期的牵招,外御强敌,内修政事,一跃成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边境太守。晚唐时期的李克用凭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撑起大厦将倾的唐王朝。还有李左车、薛仁贵、郭崇韬等等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不过让人们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雁门关发展到宋朝时其地位上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雁门关及雁门关一线成了赵宋王朝与强大北辽的天然分界线。杨业以及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就这样历史地登上雁门关这个大舞台。杨业以代州刺史衔驻防雁门关,他以自己的赤胆忠心和满腔热血捍卫着大宋王朝的猎猎旌旗!老子战死,儿子们上;儿子们战死,寡妇门上-----前赴后继,千古难觅!

登上雁门关关楼,当年杨业修建过的十八隘堡已颓败在了一片片荒草丛中,只有风还在述说着那一段段忠臣良将英雄气短的悲壮过往-----

雁门关下的鹿蹄涧村建有一座气势肃穆的杨忠武祠,祠堂的正殿内就塑有杨业以及七郎八虎的像!每一次走进大殿,凝视着那些固化了的年轻面孔,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

或许是见过了太多的悲壮,元朝雁门籍大诗人萨都剌曾大声疾呼:要令四海无战争,千古万古歌太平!

杨家将用鲜血捍卫的何尝不是一个和平呢?

他们前赴后继慷慨奔赴国难的浩然正气也升华成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指南!

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雁门,雁门关下也一代又一代流传着他们的英雄传奇!说来也巧,李歧老师就出生在鹿蹄涧,或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李岐老师把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的有关杨家将的故事收集整理了出来,成就了眼前这本《杨家将民间故事集》。随着此书的出版发行,杨家将故事乃至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那种伟大精神也必将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

值得欣慰的是,杨家将驻守过的雁门关经过大规模的整修已经焕然一新。雁门关前也树立起一座座威武的杨家将雕像,雁门关对面的山坡上昂然而立的是横刀跃马的老令公,就像1000多年前一样,为了和平,他们准备随时出发 -----

是为序。

                       2014年11月10日晚于太原

文学精神的坚守

————在吕新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卫平

2012年中国文学界发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2014年山西文学界最大的喜事就是吕新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这既是吕新的光荣,也是我们文学院的光荣,也是山西作家的光荣,在此再次对吕新主席的获奖表示最诚心的祝贺!

今天来了不少评论家,我想我们这些评论家会从理论的高度解析吕新的创作。我只谈一点感受。

20多年前就读过吕新的小说,初次拜读就被他坚硬、锐利、新奇的语言所震撼,吕新也以其独特的文学书写进入中国文学的先锋阵营。先锋其实就是一种文学追求,是以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来展示作家对社会、对人类、对人性自身的深度忧患。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在官场、市场以及商业化写作、类型化写作等等眼花缭乱的诱惑下,当先锋不断向传统向市场妥协,当先锋不在是先锋的时候,吕新仍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想,吕新也似乎成了中国先锋文学最后的高地!吕新在他的“为什么写作”中说道:写作对我来说,就是抵御黑暗,征伐丑恶,就是带着人生的伤痛荣辱,一次次回到故乡。优秀的作家从不把文学当做游戏,沉重、忧患,是每一个有抱负作家必须肩负的十字架,他替人类忧患,也在救赎自己——那就是博大的怜悯心,永不过时的人道主人,对历史的不断反思与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吕新的创作对我们乃至比我们更年轻作家的创作就有了更多的启迪!

谢谢大家!

                                     2014年11月7

 

繁华散尽露真容

-----在蒋言礼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卫平

真诚祝贺蒋言礼先生作品研讨会顺利召开!

今天在座的不少是我省诗歌界的前辈以及我省优秀的中青年诗人,他们会从诗歌的角度去解读和分析蒋言礼先生的诗歌创作。我在这里只想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谈几点感受。

第一:读蒋先生的诗感受最强烈的是真。蒋先生的诗歌我断断续续读过一些,他的诗不长,以短章居多,这些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刻感悟。正如他在媒体的采访中所说,他的诗是真实情感的表达。真是一切艺术的基础。我国短篇小说大师、获得卡夫卡奖的作家阎连科对艺术的真实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他把艺术的真实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真实是世相真实,第二个层次的真实是生命真实,第三个层次的真实是灵魂真实。艺术的真实也唯有去除表象达到生命灵魂的深度才是对人性真正的阐释,也才能达到艺术所特有的震撼力!这三个层次的真实其实也是艺术所要达到的三个境界。你的作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还是对生命对灵魂真正的书写?将直接决定作品品质的高下。蒋先生为诗几十年,他的创作已达到铅华散尽露真淳的境界!读蒋先生的诗不仅感到真,而且感到有一种硬度,有一种力度,还有一种温度!那就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诗人旺盛的生命激情!

第二:蒋先生的诗里充满了哲学意味。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精神的成长。不管是小说也罢诗歌也罢,文学最核心的要义之一就是对人及人类内心精神世界的不断探索。对人精神世界对人性探索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你作品的高度和厚度!蒋言礼先生的诗歌,特别是近期创作的一些诗歌,比如最近发表在蒋先生自己博客上的一些诗歌作品,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这里朗读那些诗作了,就充满了哲学的意味,能感受到蒋先生对生命的深沉思考!这些作品不仅有硬度,力度,也有高度!

第三:蒋先生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我想这个朴实是返璞归真后的朴实,是繁华落尽后的朴实,是散尽烟火味后的干净和简洁。

真诚地希望能读到蒋先生更多的能深刻解读人内心世界、发人深省的伟大诗作!

谢谢大家!

                              20141120日于太原

向历史致敬

——在《长治市郊区历史文化丛书》首发式上的发言

张卫平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长治市郊区历史文化丛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在此,我谨代表山西文学院、代表丛书各位作者向丛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向为丛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和智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编辑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正如著名作家张锐锋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中华民族是一个珍惜记忆、热爱历史的民族!历史是一个看不到头的过去,无数的过去汇成了我们今天浩浩荡荡的生命长河。站在这条生命的大河边,我们忍不住要发问: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向何处去?这既是一个历史的谜题,又是一个恒久的哲学思考。没有过去就不可能有当下,没有当下也不可能有未来。不断向历史的深处掘进,正是为了更明晰地凝望我们的未来。长治市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她暗藏着我们远古祖先无数的生命奥妙和成长智慧。站在文学的立场上,以文学的视野和情怀,探索、破译、解读这些密码,对于郊区,对于我们,对于我们民族的未来都具有不可思量的深远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讲,这套书既是郊区的,也是山西的,更是我们民族的!

    祝愿《长治市郊区历史文化丛书》生命长久!

    祝愿参与此次探索历史、发现历史、书写历史的各位作家们身笔两健!

    祝愿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2015年1月8日晚于太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