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就要来了,赶紧把脂肪存储起来吧| 霜降

 lemon0520 2015-10-23

冬天就要来了,赶紧把脂肪存储起来吧 | 霜降

原创 2015-10-23 楚旂 未读


编辑=楚旂

转载请联系后台




降,是一年中色彩最绚烂的日子,也许是因为肃杀的冬天即将到来,万物如烟火一般,在此刻积蓄出所有力气,迸发出生命最华美的乐章,尔后迅速衰败凋零。但这个季节对于吃货们来说,则是格外开心的,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吃”在“霜降”节气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各位在这个时节一定要注意进补,减肥大计可以暂时先放一放,好吃好喝的约起来,为往后一年中的身体打下好的基础,而且也不用有任何“负罪感”哦!




霜降,是意味着秋天结束、冬天开始的一个节气。“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之前的“白露”凝结成霜。在我国黄河流域,此时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随之而来的是树叶枯黄、落木萧萧。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


苏轼在他的《和陈述古拒霜花》一诗中就说:“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拒霜花”即芙蓉,因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而得名,著名的“花蕊夫人”即被奉为“芙蓉花神”,芙蓉是美丽、纯洁与对爱情忠贞的象征。



“霜”来源于“露”,盖因进入深秋初冬时节的晴夜后,天空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陆游才会在《霜月》中写到:“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




初候,豺乃祭兽戮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其实质就是说豺狼等动物要开始为过冬准备食物了。



豺广泛分布于亚非大陆,豺在古埃及又叫胡狼,常出现在古埃及的神祇形象中,在埃及掌管木乃伊制作以及财富和人死后升入天堂抑或地狱的神“阿努比斯”,即为豺头人身的形象。



二候,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



霜降后,天气转冷,我国处于温带落叶林带,落叶植物开始枯萎落叶。



三候,蛰虫咸俯。咸,皆也。俯,蛰伏也,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



霜降之后众多动物昆虫开始进入冬眠季。“冬眠”又称“冬蛰”。




中国是世界上槭树种类最多的国家,目前已有151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是世界槭树的现代分布中心。《山海经》 中说:“黄帝杀蚩尤于黎山,弃其械,化为枫树。”



枫树的观赏性很强,当枫树成片形成枫林时,深秋的景色极美,在中国最著名的赏枫胜地有四处,并称中国四大赏枫胜地,它们是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士、骚人墨客便对枫树的秋叶十分青睐,吟咏描绘之诗文屡见不鲜。枫树叶,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常被诗人们用以形容秋色。




霜降时节的传统是吃柿子,因为往往柿子在经霜之后味道才会更为甜美。柿子发源于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柿树树冠开张,叶大光洁绿树浓影,夏可遮荫纳凉;入秋碧叶丹果,鲜丽悦目,晚秋红叶可与枫叶比美,也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树木。根据《礼记·内则》的记载,早在周朝柿子就被规定为天子日常食用的31种美味之一。后传至朝鲜、日本,16世纪时期传播至欧美。



柿子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钙、磷、铁、锌。《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可以补虚、止咳、利肠、除热、止血,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另外柿子富含糖分,抗旱耐涝极易栽种,是自古以来的充饥防灾的食品。



柿子即可以食用又可供玩赏。放于案头清供尤显雅趣。


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总结柿有七绝:一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明宪宗·朱见深·岁朝佳兆图


柿子在中国民俗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柿“通”事“,以这幅《岁朝佳兆图》为例,图中小鬼手捧大盘,盘中放柿子若干枚,又间杂柏树松枝,钟馗手捧如意,寓意”祛除鬼祟,百(柏)事(柿)如意“。不少明清画作也爱以柿子入画,如果见图中有柿子、苹果、鹌鹑共画,则有”事事平安“或”世世平安“之意。



“霜降“也是栗子成熟上市的时节。栗子为中国特产。《诗经》有云:“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左传》也有“行栗,表道树也”的记载,说明在当时栗树就已被植入园地或作为行道树。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中医认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壮骨,益胃平肝等功效。因此栗子又有了“肾之果”的美名。栗子味道甘美、淀粉含量高,有“铁杆庄稼“之誉。《吕氏春秋》赞曰“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



栗子生吃药效最佳。但最为人们喜爱的烹食方式要属“糖炒栗子“。糖炒栗子这一小吃始于宋代。秋后,刚出锅的栗子香味飘在街上吸引着路人,男女老少都爱这一口小吃,吃到嘴中,余香满口,回味无穷。所以陆游才会有这首《夜食炒栗有感》: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明清时期京、津地区还传诵着赞咏糖炒栗子的佳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糖炒栗子的喜爱。



霜降前后也是石榴红熟之时。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中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从树至花、根、果、皮全身皆可入药。石榴果粒富含各种矿物质和抗氧化剂,是天然的抗衰老和抗癌良药。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



枫桥夜泊碑


“霜降”之日仅高咏此“霜”之名篇,足矣。诗为唐张懿孙所做,诗文未读君在此就不再单独列出。碑文由书学鸿儒俞樾书于光绪三十二年,俞樾乃俞平伯曾祖。此碑一经刻出即被日本人垂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妄图劫掠此碑,未果,可谓近代文物命运最为传奇者。




陈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和尚(生卒不详),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他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并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几可视为教科书,今日所见《真草千字文》一为纸本墨迹卷,为日本小川简斋氏所藏。文凡二百行,已有残缺。书中不避隋唐帝讳,又有数字与唐以来传本不同,如“召”,后世本作“吕”等。据考此卷于唐代传入日本,著录于日本《东大寺献物账》中。


《千字文》为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以王羲之传世墨迹集字编纂、全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中有“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之句,今日读来,可谓应景。




秋树鸜鹆图·宋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画一鸜鹆qú yù栖止于枯树上,回首注视远方。“鸜鹆”俗名“八哥”。鸟为纯黑一色,故全身皆用墨染,然不同部位之毛羽的质感、层次均表现无遗,何止“墨分五色”而已!古人墨法之妙于此见之。蚀朽的树叶在画家高超的技法下“化腐朽为神奇”,勾描晕染,层次丰富。中国工笔画常写病叶,原因在此。而此图之叶堪称极致。为宋代写生花鸟画杰作。


林椿·葡萄草虫图·南宋


| 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昆虫以双勾填彩法绘制,在色彩上,敷色轻淡,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



赵令穰·橙黄橘绿图·北宋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入秋的江南,暑气消尽,寒冬未至,正是一年当中最清爽宜人的时节。潺潺溪流,轻巧弯延地划过雾色苍茫的平野;两岸橘树遍植成林,一粒粒芬芳的黄果、绿实,像是地上的点点繁星。空气里弥漫着微润的甘甜,吸引三三两两的水鸟,自在地悠游在汀渚之间。幽静、迷蒙的景境,不正 是苏东坡笔底下「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诗情?


诗人爱橘,画家画橘,事实上,中国人对于 橘,自古以来就怀抱着特殊的情感。在上古,屈原将橘视为贞节、节操的象征,还作了篇「橘赋」歌颂它。后来,橘被视为可靠的财富创造者,拥有千株橘树的身价,就如同拥有千户的侯爵一样。在此同时,橘树的开花、结果,也教历代诗人们不断地为它流连、着迷。于是,橘树入了诗,橘诗又入了画,这一幕江南好景,就 在诗人与画家联手下,孕育而生。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