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原大地震

 云在青天ysz 2015-10-24

发生于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阴历十一月初七)世界协调时十二时六分,震中位于中国甘肃省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规模为8.5级里氏震级矩震级为7.8级,烈度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第十二度,即最高级级别烈度地震,中国有地震记载中最高烈度地震,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烈度地震,波幅是后来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十一倍能量,约为二亿TNT炸药的能量,全球九十六个地震监察局录得此次地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据官方统计,约有234,117人死亡,继嘉靖大地震及唐山大地震,为中国有记录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地震。仅在海原已造成超过73,604人死亡,二百公里内附近的县城全被波及,近至甘肃省、宁夏(当时未设省)及青海省全境,对离至西南部的四川省云南省、东至绥远省山西省、西北至新疆省等地造成破坏,全中国感受震动。[1]海原县在地震后山崩地裂,由于当地居民居住于窑洞内,因此难以抵受地震冲击,死伤无数。中国国内十七省感受震动,以及邻近的越南海防市的时钟停摆。

震前先兆[编辑]

在地震前夕,当地的收成与平时有极大差别,平年收成普通,但该年却有大丰收。特产香水梨在果子未成熟时,再度开花结果。动物走出原先居住处,并不停地大叫及造出反常行为,此举为普遍的地震的先兆。黄土崖倒塌。当地出现龙卷风地震光,井水溅起。

当地在春夏天的交替期间,孩童们十分流行唱一首童谣,名为摇摆歌。歌词十分简单,十分明显地暗示地震的来临,词中的“地摇了”正是当地口语地震的意思,所以在地震前当地已有先兆可寻,但童谣内容未必真实,而且有多个版本,所以未能查证。

成因[编辑]

清朝文献《固原县志》及《朔方道志》记载,海原县在震前已是一个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

海原县地震局副局长刘刚解说,归纳出各个可能成因:[来源请求]

地震情形[编辑]

在协调世界时十二时六分五十三秒,即当地时间晚上七时六分五十三秒发生(当年采用陇蜀时间)。震中位于甘肃省海原县(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安州(北纬36.7,东经105.7度附近)、六盘山地区至干盐池湖一带,发生8.5级里氏震级地震,计算出矩震级为7.8级,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的第十二度。地震深度为17公里,属浅源地震。[2]此次地震是人类文明及中国有史以来烈度最高的地震。

地震波及最严重的是邻近的二百公里范围,包括海原县固原县隆德县西吉县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邻近的陕西省咸阳西安等、新疆等地出现房屋倒塌,范围达170万平方公里。中国全国包括香港等地均受地震影响,北京上海太原重庆广州汕头等等城市亦有不同程度破坏,全国约四分一面积的人感受到震动。全世界的九十六个地震监察局录得这次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

灾后状况[编辑]

按当时官方的统计,在甘肃省内有234,117人死亡,震中海原73,604人死亡。二十三万死亡数字只单计甘肃省内的数字,但地震所波及的地方不仅甘肃内,在邻近的省市均有严重死伤,所以死亡人数仍有斟酌余地。另外,伤亡数字,由于当地未有确实统讯,因此无从考究。这次地震是继嘉靖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唐山大地震阿勒颇大地震后,死伤数字为全球地震的第五大。[3]

这次地震烈度被评定为十二级(XII),即最高级别,表示地震造成的破坏最大。由于地震造成了山崩及地裂,造成了滑坡现象,形成各式各样的断层,地形改变。当地居民住在黄土上,多以窑洞为居,由于黄土容易崩塌,所以灾后海源各个村庄在地震后面目全非。因山崩滑坡,形成大大小小的堰塞湖[4]当年正值冬季,当地居民是生活在四千至六千英尺之上,部分幸存者后来是死于天气严寒。

当时甘肃省通讯网络落后,只有简陋的电话线网络,难与外界接触。北洋政府并没有积极救灾及防治,国内政局动荡,中央政府内部贪污腐败,造成很多救灾灾款未能直接抵达灾民及省政府手上。

地质公园[编辑]

2006年,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内部提出建立海原博物馆的构想。[5]后来,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海源县地震地质公园”,公园主要以地震遗迹为主要景观,并申报国家级景点。海原地震的遗迹在山走动的地方成为一直积极发展旅游的海原,再增添一景。[6]

参考文献[编辑]

Wikisource-logo.svg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引用[编辑]

  1. ^ Historic Earthquakes 美国地震监察部

  2. ^ 上世纪中国十大地震唐山地震伤亡最大 信息时报

  3. ^ 排行是按照美国地震监测局的资料,《死亡人数达50,000+的地震》美国地震监察部

  4. ^ 海原地震遗址需要有个“家” 宁夏分网

  5. ^ 文汇报,2007年1月18日,《海原地震遗址:不灭的灾难烙印

  6. ^ 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简介 中卫市海原县商务部

书籍[编辑]

  • 《朔方道志》

  • 《1920年海原大地震》

  • 《固原县志》

  • 《重修隆德县志》

  • 《在山走动的地方》(ISBN 7227033015

期刊[编辑]

  • 国家地理杂志》,1922年第十二卷第五期《在山走动的地方》,克劳斯著

网页[编辑]

  • 世纪劫难——一九二〇海原大地震85年祭 梁川介夫博客屋

  • 专家20年纠正一数字 85年前海原地震至少死28万 龙虎网

  • 让世界记住海原 中卫日报

  • 1920年海原大地震成因至今悬而未解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