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读书】哈佛大学的道德教育课

 老沔城人 2015-10-24


【教育读书】



哈佛大学的道德教育课



每年新生入学,哈佛大学都会对他们进行一次特殊的道德教育课。 课程伊始,授课教授给学生们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列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着,刹车突然失灵,火车前方有五个人,距离五人的三米处有一火车分轨,分轨前面有一人在工作,他们都对自己所面临的危险全然不知。倘若你是火车司机,在排除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你会选择撞向那五个人,还是选择驶向分轨撞向那一个人?” 同学们不假思索,几乎全部选择撞向那一个人。 “现在没有分轨,而你是那五个人当中一个,在你前面有一个胖子。在排除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你如果狠力将他往前推,其余四人可免于车祸。选择将胖子往前推的同学请举手。” 这时,学生们迟疑了一会儿,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放弃将胖子往前推,理由是很残忍。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举起了手,理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 这时教授反问一句:“如果你挺身冲向前面也可以让更多的人活,你愿意吗?” 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接着,教授又提出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天已晚,就你一人值班。这时,突然来了六个因车祸受伤的病人,一个重伤,五个相对而言伤势轻一些。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况下,你如果先救那一人,其余五人必死;如果救那五人,另一人肯定活不了。请问你选择先救谁?” 又几乎是全部学生选择救那五人,至少那都是生命。 “现在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况下,如果其余五人还有挽救的机会,可一人少肺,一人少肝,一人少胆,一人少胃,一人少胰腺。恰好另外一个受重伤的人身上器官俱全。请问,你愿意从他身上取出器官去救那五人吗?” 学生们这时又低头沉思了,但还是有几个人表示愿意。在他们举手的时候,教授反问:“为什么不是牺牲你自己去救他们呢?” 课后,教授将表示愿意把胖子往前推和愿意取出那一人身上器官的学生们留了下来,让他们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心中最崇拜的三位人物。同学们大多写了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和爱因斯坦等。教授问他们:“如果拥有这么多钱的比尔·盖茨只是在自家大院里孤芳自赏,你还会崇拜他吗?”学生们答案一致否定;“假设沃伦·巴菲特因为自己的身价而一点都看不起穷苦人民,你们还愿意欣赏他吗?”学生们答案一致否定;“倘若爱因斯坦到处吹嘘自己的成果,你们还会认可他吗?”学生们的答案仍是一致否定。 教授立即提问:“同学们,请你们仔细想想,你们崇拜的最终理由是什么?” 学生们似乎豁然开朗:是他们的为人修养,是他们的慈善仁爱,是他们内心遵循的道德与善良的情操。 哈佛大学的这堂道德教育课就是要让他们的学生们知道,做任何事不能只追求成败结果,在注重结果的前提下,心中还应具备道德原则。即使结果再诱惑人,违背良心、违背爱的准则的事情,绝对不做。这才是一位哈佛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