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汇旧照:桃花依旧笑春风

 老庄. 2015-10-24


        犹记得高中第一堂班会课上,班主任要求大家做自我介绍,轮到我时,下意识就提及这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同学们自也心领神会:南汇。

        在那个各种节庆活动还没有现在这般兴盛的年代,桃花节之于南汇,就如同观灯必往豫园、登高必去东方明珠般深入人心。以花为节、以果闻名,时至今日,外区人提及南汇,脱口而出的还是水蜜桃、8424西瓜。

        即使是在2009年国务院决定南汇区域划入浦东新区之后,这道标签依然深深印刻在大家的记忆之中。

        除了万亩桃花、瓜果飘香,南汇还有什么?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高中、大学求学于外区,毕业之后工作亦不在南汇的南汇人,突然发现,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不妨先对南汇的历史作一番简单追忆。据史料记载,1300多年前,原南汇周浦、下沙以东,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漫长的历史变迁,自然界也在不动声色地 进行着自我改造,东海在涨滩,滩涂在延展,至南宋淳祐年间,今大团、惠南、祝桥以东逐渐成陆。《旧唐书》记载,“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 钱塘江水在此交汇。”所成之陆则曰:南汇。且终东南端最突如嘴,故经数百年,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大陆延展,其形未变,从惠南位移至临港地区,遂成现“南 汇嘴”。如今已成为上海市民周末携家带口休闲度假所在的南汇嘴观海公园,便是因此而名。

(南汇嘴观海公园)

         曾经的南汇“地大物博”,在清朝版图上,南汇县北至宝山县,今北蔡、张江一带也囊括其中,而东至东南的滩涂还在向外扩展。除了2009年的彻底并入 浦东新区,南汇历史上曾经有过6次变迁,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至1957年,南汇的西、北两面部分地区先后划归奉贤、上海、川沙三县。

        历史的大开大合、沉浮起落,除非当事人,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直抵内心的剧烈震荡。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家每天所要面对的还是开门七件事、还是各自人生中的悲欢离合。

        在我出生、成长的惠南镇,从南汇建县(1726年)至2008年南汇区人民政府迁至临港新城,一直是南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今800多年 前,这里名为“南汇嘴”,后改为“南汇城”、“南汇堡”,民国初期又官方改称“城厢镇”,直至1934年以“有惠于南汇”之意,改为“惠南镇”,延续至 今。据说时至今日,不少惠南镇周边的老人还会把去惠南镇称之为“到城里去”。

(惠南镇街景)

         史料记载,在还是“南汇城”的时代,这里曾是江南少有的方城之一,方城东有“观海”、南有“迎薰”、西有“听潮”、北有“拱极”4座城门。4座城门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但城门的名字保留了下来,或取之为路名,如迎薰路、拱极路;或成为居民新村,如听潮新村;在大型商业广场逐渐兴起的年代,惠南镇的东门大街上还有一家叫观海商场。

        但对于从未见过“方城”的我们而言,只能从惠南镇上一些残存的历史遗迹中窥得一二。比如位于南门大街上的松植银杏,有着上海市古树之“树后”的美 誉,其本身就有各种传说,曾遭雷击起火第二年又枝繁叶茂,树干中空却仍屹立不倒,还有传说日军侵占惠南镇期间曾以其为瞭望台,但日兵上树后总会肚痛不 已……因此少年时代每次经过,都会对这棵五六人合抱不过的银杏树产生无限的联想。

        从银杏树那里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抵达惠南镇的另一处景点——古钟园。大概每个在惠南镇上读过书的人,求学期间都曾不止一次地在里面参与过学校组 织的各类集体活动。而古钟园顾名思义,最有名的当属位于古钟亭里的一口青铜古钟,据称浇筑于明隆庆年间,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2009年有关部门复 制了古钟,将原钟归还于福泉寺。在我们小的时候,还在用胶卷相机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有在古钟亭前草坪上留影的照片,当然还少不了在公园另一处九曲桥上的 拍照留念。过生日的时候,能够请大家到古钟园,划一下船、坐一次小火车,围坐在石桌边吹个生日蜡烛、搞一次野餐,也是极为洋气的事。只是后来到市区越来越方便、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古钟园的陈设变得越来越out,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记忆了。

(古钟园)

         这些年更多的时间是在外区求学、工作,以前每天都会经过的地方、走过的路,逐渐变得陌生。镇上有了步行街、大学城,新辟了商业区,原来就读的小学、 初中或合并改名,或是有了新的校区,各种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新建在建的保障房基地“吞并”了原来的农田村庄,如当初自然涨滩一般,人工拓展着城镇 外延。各种连锁品牌也纷纷入驻,当初抱怨着镇上找不到一家正宗咖啡店的小伙伴,现在选择多多,快餐的、连锁的,或是小资情调的,都能够找到。而曾经去个市 区要花上几小时坐车、摆渡的日子也早已一去不负复返,选择安家、工作在南汇的同学们纷纷买了车,来去自如;既是没有私家车,16号线的通抵,也进一步缩短 了距离。而自从1991年在惠南镇上举办的第一届南汇桃花节后,现如今的举办地也已不仅仅局限在一个镇上。

        如今每次回来,都会看到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上的改变,人员结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有时候说不清、道不明,这种与过往 渐行渐远的变迁,究竟是好是坏,只是难免会感慨,有些规划,使得这座有着深深历史印痕的城镇,变得面目模糊起来。特别是行政中心外迁之后的惠南镇,似乎没 了发展的“主心骨”,看不清未来发展的脉络。变得好像很快,但究竟什么该变、什么不该变,是否真的想明白了。

(作者:林之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