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进入“她时代”,职场难免“他优势”?

 月光使者1991 2015-10-24

近日,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发布了全国高校男女比例排行榜。


根据排行榜数据,在调查的719所高校里面,女生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校就有367所,其中,中山大学的女生比例约为百分之五十三,中大的女生规模略高于男生。


而在师范院校和其他大学文科院系里,男女生比例已经严重失调


高等教育女多男少,进入“她时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年9月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中提到,我国女性接受初中及以上,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


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连年增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大学本专科及硕士生:大学本专科10年内增长了约6个百分点,硕士增长了近8个百分点。大学本专科女生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45.6%增长为2014年的52.12%,硕士生从44.15%增长为52.12%。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更高学历的竞逐中,女生的比例逐步超过了男生。


《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在2000~2014年里,省级高考状元中,女状元攀升至52.65%,男状元跌至47.35%。在这10年的高考状元中,有8年女状元数量超过男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一现象与整个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有关系。他表示:“现在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更加强调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因此女生会表现出一定优势,就拿高考来说,是语数外加上文、理综合的分,语数外这三门中,语文和外语基本上都是女生占优势。”


南宁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资深教师认为,近几年的高中教学、高考题目向精细化方向发展,让强于细心谨慎、记忆的女生更显优势。2012年虽然进行了高中新课改,但这一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此外,数理化等科目,本来男生比较容易脱颖而出,但最近几年,数学、物理的难度一直在降低,男生的优势就不易显现和发挥


职场男高位强女弱,依旧存在“他优势”


不过,与大学女多男少相对的是,在广东省的职场上,却表现为男强女弱。


近期,广东省统计局发布《广东省实施妇女发展国家纲要和省规划中期监测统计报告》,其中显示,妇女在参与决策和管理领域,尤其是参与基层组织、企业管理方面不足三成,目标进展较为滞后。




截至2014年底,广东省常住人口10724万人。其中,男性5676.2万人,占52.9%;女性5047.79万人,占47.1%。从人口数据维度看,广东女性占据了“半壁江山”。




到2014年末,全省女性从业人员达2720.62万人,比上年增加30.68万人,比《广东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前的2010年增加139.37万人。




2014年,在全省国有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为39.67%,比前些年连续提升。但是仍然不及50%。




不过,妇女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和管理的比例有待提高


2014年广东省企业董事会中女职工董事占职工董事的比重、企业监事会中女职工监事占职工监事的比重、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例、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代表比例与2010年相比,只有第一项指标提高,而其他3项指标均有所下降。


以女性在人大、政协、党政领导班子数量为例,2014年妇女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大、政协常委中的比例比换届前的2010年普遍有所提高,也普遍达到了妇女发展规划目标“逐步提高”的要求。但是,女性占比均不足三成。尤其是妇女参与村、居委民主管理的比例对比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表示,这与女性本身的特质及社会分工角色直接相关。他指出,女性一方面争强好胜的个性比较弱,另一方面,要承担生育、照料家庭等角色。他还补充道,职场招聘尽管表面上看是不存在歧视的,但是因为女性有生育、家庭等压力,企业从用工成本上衡量,女性就业不如男性容易。但他也指出,这并非广东现象,而是全国普遍的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女士表示,这与女性通常更多将重心放在家庭上有关,男性可能更多专注于事业。


但她也指出,女性在决策管理层面并非毫无优势。“女性更为细腻,通常将家庭放在首位,就会更多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而男性更偏爱政治、经济等等较为宏观、上层的议题。二者正好可以相互补充。”



“她时代”or“他优势”


在一篇题为《理工科女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困境及分析》的文章中,研究者调查后发现,报考大学时,怀揣专业兴趣进入大学的理工科女大学生比例高于男生。但进入大学后,专业兴趣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了。当问到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时,女生选择偏理工专业的比例仅有14.1%,而男生的比例达到30.8%。


他们认为,“理工科院校的女大学生,在自己的性别角色认知与社会的性别歧视发生冲突时,她们最终不得不选择了屈服,而这一无奈的选择,也使她们的学业陷入更深的困境。”


“女生在考试上有优势,导致比例过高。但在就业过程中,女生歧视现象还存在。社会上很多岗位还是男生的天下,这不就说明问题了吗?”熊丙奇说。


在他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两者兼顾”:一方面注意女生权利的平等,“现在大学已经明确规定不能因为性别问题来限制男女生招生”;另一方面,也应该关注男生的发展。


与其说是男生危机,或者女生危机,不如说是教育的危机。”李兰认为,从小学开始,男生好动、空间能力强等特点和优势就被抑制,“这直接削弱了男生在大学里的优势,可高等教育里的许多领域和专业,并不适合女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