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海战“致远舰”沉没之谜

 老庄. 2015-10-25

        近日,经过国家考古部门的鉴定,位于辽宁丹东黄海海域的“丹东一号”沉没战舰被正式确定为“致远舰”。巧合的是,发现关键证据的这一天为9月17日,正好是当年“致远舰”的沉没纪念日。

        如今的黄海海面,波涛依旧,昔日的炮火连天早已远去。当年英勇的战舰已经静静地沉睡在漆黑海底。然而,百年前的屈辱不应该就此沉没。作为后人,我们 需要反思的是,当年倾举国之力打造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而致远舰又是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的骄傲之作,何以还是以全军覆没的代价,败给了当时仅居世界 第十一位的日本海军?

        夹缝中诞生的北洋水师:

        与一般人认为的北洋水师是清政府“上下一心,倾国之力”打造不同,事实上,当时清政府的心头大患是与俄国的边疆争议问题,挪用各省赋税、全民节衣缩食,为的是供左宗棠收复新疆之用。

        光绪元年,左宗棠以雷霆之势收复被太平天国所占领的陕甘地带,接着他决心收复被俄国所占的新疆西部。然而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之患在于边疆的认识不 同,李鸿章认为中国之患在于日本。他敏锐地感觉到,刚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若要发展,高丽为其必争之地(此时的高丽还是满清属国,士大夫眼中的中国门户), 为此,“中国添练水师,实不容一日稍缓”(李鸿章原话)。

        历史不容假设,很难说,如果中国当时不办北洋水师,集中精力解决与俄国的领土争端,会给今日的中国版图带来怎样的影响,但不得不说,李鸿章在当时举国支持左宗棠之际,能够意识到来自日本的威胁,还是说明其眼光之长远,而后来的中日战争也确实证明了李鸿章的观点。

        在李鸿章的奔走运营之下,光绪帝最终为其打动。经过十年的各方努力,北洋水师最终拥有大小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海军四千余人,成了“名义上”的亚洲第一水军。

        为什么说是“名义上”的亚洲第一呢?因为从吨位而言,北洋水师的两个主力舰定远和镇远号各为七千吨,比日本主舰多了三千吨。但另一方面,日本的船比我们灵活,船上的炮比我们多,发射速度比我们快,所以实际上两军的实力并没有那么悬殊

        海战细节

        1894年,高丽东学党作乱,满清政府自然派兵前去镇压,日本亦借口派出军队,却在平乱之后驻扎下来。日本认为东学之乱,应以中日两国之力迫高丽改 革内政。然而敏锐的李鸿章一眼便看出,日军妄图借高丽作为远东内陆的突破口,因此断然回绝。经过一系列的酝酿,两国到了不得不开战的关口,日本急需在明治 维新之后一展雄姿,满清政府也认为失高丽则失东北,加之“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的观念深入朝野,这场 海战只是时间问题。

        同年七月初一两国宣战,八月十八(9月17)日两军于鸭绿江口相遇。当时的海军提督丁汝昌以定远号为坐舰,舰长是英国海军学校毕业的刘步蟾。丁汝昌本是骑兵出身,不懂海军。但是他为人忠义,在军中威望甚高,李鸿章便让其做北洋水师的精神领袖,故而刘步蟾才是真正的总指挥。

        但是刘步蟾终究有些欠缺,见到日军主舰,忽尔下令把原本的“人”字阵列倒置开来。这样定远、镇远两首主舰居后,其余的弱小船只反倒做起了先锋。这样一来阵线全乱,小船的船员开始人心惶惶,而日本舰队自然不会错失如此良机,火力全开除去两翼。

        当时定远舰上的总炮手是来自英国的泰乐尔,见刘步蟾换了阵型,已识得此战不好打,便立马与丁汝昌一同站上望台督战,但是两人语言不通,只能手势比 拟。结果后头炮手的第一炮误中了炮台,致使两人一个轻伤一个重伤,丁汝昌全战无法指挥。而日军命中之高远超乎了我军的想象,况且人家移动又快,顿时北洋水 师便损失惨重,不复再战之力。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是中国老百姓都熟知的民族英雄。邓世昌从小在其父支持下学习西学,在那个时代,邓父一介茶商就有如此远见,实属不易。而后, 邓世昌经过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直至被李鸿章看中选为“致远舰”管带。在其生命中最后的时刻,邓世昌带着满腔热血和一意决绝的爱国之心,“吾辈 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原话)全力行驶“致远舰”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撞去,望与敌同归于尽。

        邓世昌的事迹传回国内,举国震惊,光绪帝甚至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隆恩厚重。

        但是,致远舰究竟是怎样沉没的,至今还是一个谜。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鱼雷沉没,即战中邓世昌率舰向日舰吉野撞去,途中被鱼雷打中沉没。但是致远沉没时与日舰的距离尚未进入鱼雷的有效射程,否则致远舰也极有可能早已向日舰发起鱼雷攻击。

        近年来,有研究分析,致远的沉没很有可能是当日因为水线附近被日本的大口径火炮击穿,锅炉被击中,从而发生了大爆炸沉没。另一种解释认为致远舰的沉没是因为舰内进水过多,海水漫进了锅炉舱引起大爆炸所致。

        甲午海战之后,李鸿章与伊藤签订《马关和约》,中国承认高丽独立并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从此中国海军再不敢同日军争锋,日本握海自重,是为其后的陆 军登陆远东作战最有利的保障。另一方面,事先观虎斗的俄、德、法三国坐收渔翁之力,是为其后东三省不断在列强铁骑下喘息的正式开端。

        纵使李鸿章使劲浑身解数寻求各国援助,但是一切以利益为重的他们,此时却是把一切俐齿隐藏在了唇舌之下。甲午战争的失败,其实已是清廷大势已去的转折点。


(作者:朱军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