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锐观察——犬种样式Type的变化

 虎二哥106 2015-10-25

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犬种样式开始产生如此大的差异,以至于如今他们应当被定义为一个全新的品种?

原作者:乔恩吉姆斯

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什么比拥有一只纯种犬更令我们快乐的了,所有的育种者都必定会认同这种观点。这种共识为我们的育种创造了广泛的机会,并因此使得展示和评审犬只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及。参展者可以在全世界展示犬只并且同彼此建立起跨区域的友谊。理所当然,在与其他各国的长期交流实践中,某些品种逐步成为了主流品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犬种大多都是一些梗类犬以及拉布拉多巡回犬、查理王小猎犬、波音达猎犬、贵宾犬和小巴赛特格里芬猎犬(原文如此,国外流行的主流并非和国内的完全合拍)。

如果繁育纯种犬的目标是为了改良和推广我们培育的犬种,那么各国真的是按照同一种“理想化”的犬种样式培育这些犬只的吗?,当犬种样式分化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把这种犬种样式划分为独立的品种?超过一个世纪的培育,许多犬种被分离为“工作类型”和“展示类型”,但是当“展示类型”进一步细分演化到一定程度,他们或许会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种,这算是促成这一现象产生的育种者工作的失职吗?

当我着手研究不同的犬型并深入思考后,我发现这的确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现象,并且我已经开始弄清楚了可能导致这一差异结果产生的形成模式。

这里有一个案例显示,史宾格猎犬或许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相对于原始样貌产生偏离。美系的史宾格猎犬的犬种样式本质上和英系的狗很相似。左图是来自美国的Ch. Cerise Winsome Winter Rose(图片来自Ruth Dehmel).右图是澳大利亚超级冠军Ch. Kinsheran Darcy Dulton,这是一只英系狗,尽管它来自澳大利亚。(摄影者Kendra Huber)

原产国的发展

我所观察到的现象之一就是早期引入美国的犬只会奠定一代犬的“犬型”,与此同时该犬种的原产国或许会继续发展、改良、完善该犬种,而美国则会保留早期血统所显现的风格(原文如此)。

列如,卡迪根威尔士柯基,早在 1930年就被进口至美国。首轮引进的犬只中有一只名叫Cassie的母狗,她同时也是当时英国卡迪根威尔士柯基主流血系的奠基犬。当然美国的繁殖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达到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地步。通过1970年“美英对决”的牛刀小试,美国的繁殖者此时开始引领新的流行趋势并且开始背离早期进口的种犬的样式了嘛?实际上,情况正好相反。在1970年许多卡迪根的谱系都是当年引入美国的犬只血统的延续,他们在外貌上与早期进口的种犬何其相似。与此同时,英国的繁殖者继续在完善该犬种,使得该犬种的颈部轮廓线条更加优雅,胸部更加深厚,头部更加精致,骨架更加圆滑,并且相对于早期的工作型犬种外貌变得更加奇特、漂亮。因此,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美国的犬舍需要引进更多的狗,并使自己培育的狗外貌与英系狗更加相像,如今这种改良过后的犬种样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另外一个相似的情形发生在牛头梗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早期英国进口的优秀犬只,至迟在美国1960年时期,这些牛头梗仍与英国1930年的犬种样式保持一致。在这段时间内,美国的育种计划更多的集中在狗的结构的改良上,此期间内,英国的繁殖者则继续“推进提升”这个品种,把这个品种培育的更加粗壮,骨量更大,更加的引人注目;并使之拥有高度进化的头部:更加宽阔,更加饱满,同时轮廓线条呈弧形。1970年,美国育种者们建立起单犬种协会邀请英国裁判参与评审促使他们繁育的牛头梗如同英系犬那样完美。如今,北美的犬舍可以同世界范围内的顶尖犬舍比肩而居。

在二战期间,秋田犬首次被美国士兵从日本带到美国本土,这些早期的犬只被人们繁衍延续至今,并演变成了俊朗漂亮的动物,这就是当时世界可确认最早的秋田犬的犬种样式。然而,这些当年进口的秋田犬貌似并不是“原种”的秋田犬,而是在上世纪与欧洲犬种杂交繁衍出来的产物。二战后,日本人决意去提纯秋田犬的血统,其本意也就是把这一犬种恢复到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上的样貌。如今的日系秋田样貌非常类似日本其他的本土犬种,而美系秋田则被FCI划分成了一个独立的品种。这个有趣的案例是通过原产国日本修订更正的。

美国的金毛巡回猎犬的案例显示,现在的犬只与最初引进的犬只非常相似,反之,英国的繁殖者则在继续改良金毛猎犬的头部类型,以及增大犬只的体型和骨量。有趣的现象是淡金色的毛色在欧洲的主流金毛血统中非常普遍。美国金毛犬种标准把这种淡金色定义成一种不理想的毛发颜色,这就增加了那些想利用欧洲血系的金毛改良美系金毛的繁殖者工作的难度系数。

引入国的改良

可卡犬被划分为英系和美系就是一个关于进口国改变犬种样式很好的案例。

在美国可卡犬被培育为不同于早期引进犬只的样式,它们的吻部变得更短,额段变得更深,头盖骨变得更圆滑,身体线条变得紧凑且夸张。尽管美系可卡仍然被认为是单独的品种,并且英美两种犬种样式都不乏其拥护者,但是至迟1930年母俱乐部就建议不要再将两种样式的可卡混血繁育了。1946年,美系和英系两个版本的可卡犬就被AKC俱乐部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犬种了。

当AKC俱乐部承认罗成犬时其单品种俱乐部制定了犬种标准,该俱乐部公开决议略微放宽标准尺寸,并改变其头部标准的描述,允许其吻部与头骨等长而非其他国家标准里所描述的略短。这些细节上的变化并没有历史根据;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描述一只狗。数年后,我被任命为标准修订委员会主席,我的目标是将其标准调整为国际认可的犬种样式。这场战役漫长而沉重以至于近半数的办公人员辞去职务,但是今天的标准允许美系犬只与国际接轨统一。我坚信这有效地防止了“美国罗成犬”被创造出来,这一结果将使得这一稀有犬种免于毁灭。

许多言论认为如今美国的史宾格猎犬样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严重偏离英系史宾格的样貌。

史宾格猎犬的繁育在美国深受诸如Julia Gasow (Salilyn)这样的有识之士的影响,他们将这种的犬的风格和式样培育推动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美国史宾格猎犬是否真的在繁殖方向上有别于英国繁殖者繁育出的秀犬或许值得我们去深思一下,比如我前文关于牛头梗的描述。许多关于犬种样式在国与国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尚不能轻易下定论,尽管我的研究暗示了“理想化”的犬种样式在概念上非常相似。除了美国繁殖者更偏爱繁育没有斑点的狗,而英国的主流血系的史宾格普遍有斑点外,美国史宾格在头部类型上似乎更加宽厚。

目前我还是不太清楚美系粗毛柯利牧羊犬(苏牧)不同于英系版本的柯利牧羊犬的原委。正如其他品种的狗一样,优秀的英国柯利种犬在早期被引入美国;事实上,一些最富有的美国家庭参与了繁育顶级柯利牧羊犬,这在上个世纪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在大西洋两岸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柯利牧羊犬的头部样式是繁育的重中之重。英系柯利牧羊犬的头部更加柔和,呈楔形并且美国的专家大概并不要求在头部的每个方面做面面俱到的要求。相对于英系的眼睛,美系也有着似乎不可调和的差异。我或许会说这和喜乐蒂牧羊犬在某些方面很相似,大洋两边的繁殖者利用他们自己的血系版本为蓝图进行繁育。实际上,一些案例显示不同国家对于犬种有不同的改良。布列塔尼猎犬的比例、边境牧羊犬的比例和骨量(经过澳大利亚繁殖者的繁育)以及美国爱斯基摩犬/白色德国狐狸犬的比例不过是随手例举的例子而已。甚至在吉娃娃的犬种样式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欧洲裁判在审查犬只身形轮廓上与美国的理想化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就是稍微更短的身躯。对于传统的Molera,这个一直被公认为历史上典型的吉娃娃,如今在FCI也变得不可接受了。

上图:这是出生于1963年的美国顶尖的混色卡迪根柯基Ch. Domino’s Beau Jester。

下图:英国多年的cc纪录保持者Eng. Ch. Parmel Digger,同样也出生于1963年。

当犬种样式独立成一个单独的品种

所以,旧趣重提,“当犬种样式产生多大偏差就应当被划分为一个单独的品种?”

我认为关键是看犬种样式是否已经完全不能和之前的对等,两者之间的差异已经变得并不可调和。这样的案例显示关键是理想的头部类型的差异在两个品种上已经完全不同。美系柯利牧羊犬和英系柯利牧羊犬的确在头部类型上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哪一种才应当被认为是犬种样式的典型代表呢?

简而言之,造成差异的部分原因是早期育种者使用的基础血系作用的结果。在美国早期的软毛麦色梗的被毛绝不会被定义成柔软、光滑、飘逸,这是爱尔兰本土的犬种特征的关键。什么成为了美国人眼里的规范,或许是本土国家繁殖者的偏差。软毛麦色梗的权威和育种者Maureen Holmes批评美国的犬种样式并且忧心美国繁殖者正在摧毁这一品种。早期没有采取纠正的步骤,无论是繁殖者自己还是犬展的裁判。该品种发展的道路必然导致它变成别的犬种,这是完全是有可能的。

人们可以因此欣赏到不同犬种样式这个观点尚有争论。在实践中,这是不可行的,在比赛赛环里审查一种狗却使用两种不同的标准,并且最终还能得出一个有价值的结果。作为一个凯恩梗的育种者兼裁判,我发现去坚守“犬种样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当面对同一种犬却有如此不同的身体比例的时候。在试图推行“最完美的狗”时,单品种裁判或许会遗漏符合犬种样式的优秀犬只,这无论对于裁判还是参赛选手都是令人不满的。

FCI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全犬种俱乐部,并且该俱乐部承认“原产国”的犬种样式,使用原产国的标准作为官方犬种标准。从本质上讲,这应当是为了使得犬种样式规范化,以及防止原始犬种样式被破坏。全球范围内都在举行FCI犬展并且仍然使用同样的犬种标准。然而全球的繁殖者应当共努力推动犬种样式的规范化。通过交换血系同样和裁判的规范化审查同样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一个国家的犬种样式想要步入正轨需要承诺、坦诚。作为我们而言工作的方向不仅仅是相对于我们的犬种样式培育更好的犬只个体而且也要使犬只更加健康,因此我们要打开来自全球范围内各血系组成的基因库。

最近血系繁育的障碍是许多国家不再允许给犬只断尾。然而这并不是遗传问题,如果继续允许繁殖者这样做则会使得犬种样式分离。虽然仅仅是一些猜测,如一些獚犬,在赛环里允许自然断尾或人工断尾,其他的品种繁殖者显然不愿意接受这样背离传统。例如,潘布鲁克威尔士柯基,尽管一直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种犬然而在美国赛环里未断尾的犬只似乎不受欢迎。时间会告诉世界其他地区的繁殖者如果有意愿出口这样异常的狗到美国来,他们会发现这样的狗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赛场上。

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北美繁殖者的狗同世界其他产地的狗同场竞技,或者说在一个如此全球化的环境的背景下工作,并且通过互惠的方式分享宝贵的血统。然而,很多犬种的犬型的偏离有增无减。这是这十年我们看到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图:一只重量级的母犬,Ch. Shady Miss,1966年由Norma Chandler于英国繁殖。

下图:于2009年获得国际Bob的Ch. Shamrock’s Faith Hill。注意对比美系卡迪跟威尔士柯基的犬种样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图片摄影者为Susan and Lennah。

选自《Dogs in Review》2014年11月刊。 翻译犬展天下实习编辑:玮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